
全球供應鏈危機迫在眉睫,受船舶和貨櫃短缺以及港口擁堵情況所致,本地運輸延誤時長增加超過一倍。這大大提高運輸費,商家有可能把額外費用轉嫁給消費者。
我國港口單在這個月就接待大約1000艘船隻,同上個月的600多相比增加近一半。每艘貨船之前只需要一到兩天就能在我國港口停泊,如今需要大約七天才能靠岸,拉長了貨船在海上漂流的時間。出口國家面臨船舶和貨櫃短缺的問題,而對於像汽車等大件商品的貨運代理商來說,運輸費上漲三倍。分析師表示,港口擁堵情況寫下歷史新高。
赫耳墨斯國際物流公司董事總經理鄭慧玲表示:「貨船太過滿了,無法容納我們的貨物,裝得太滿了,已超載,因為中國的貨物太多了,已經占據船上大部分的空間,導致我們剩下很少空間。」
有分析指出供應鏈中斷對本地製造業和電商公司的衝擊最大,因為廠商通常依賴海運來運載製作產品的原材料,而售賣小商品的商家也得通過更昂貴的方法將產品送到客戶手中。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盧耀群教授說:「一個替代方案是讓供應商或消費者從海運轉向空運,但這實際上會增加成本空運費用通常比海運高出5到20倍,取決於重量以及貨品尺寸。」
經濟師表示供應鏈中斷問題可能會給本地通脹帶來上行壓力,為本地經濟前景增添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