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做金融科技創業公司,何建強已經實現了既定目標。但作為創業新手,大學剛畢業就要面對公司創辦過程中的所有難題,他有點焦慮。
不過,比起進入大公司做一名「追隨者」,他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引領者,自己開拓未來的事業版圖。
Albert Ho | 何建強
Rate首席戰略官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工商管理BBA2017
「我的員工都比我資深」
作為一名創業者,同時又是公司管理者,何建強眼下面臨著職場不太常見的難題——員工都比自己年紀大,而且工作經驗也比他豐富。
何建強今年26歲,目前擔任金融科技初創公司Rate的首席戰略官。「我的產品經理比我大好幾歲,」他說,「雖然年齡不是問題,但尋求最適合的領導風格和溝通方式的確很重要。經驗豐富的新員工通常擁有在大公司的工作背景。」
員工多為「職場老鳥」,且習慣結構分明的職場文化。要如何有效激勵這些人,正是Albert所面臨的挑戰。
「挑戰在於怎樣將他們整合到一個更年輕、更有創造力的公司之中。我們的企業文化和大公司全然不同。我們不使用電子郵件,而是用Slack(工作管理程序)或Telegram(簡訊app),」 何建強笑著描述他辦公室里隨意甚至有些雜亂的環境。
「新員工剛開始適應我們公司文化的時候,會有一些衝突。」他說。

何建強 (前排右3)與團隊成員進行每周團建活動。
不過,解決辦法也很簡單——何建強用以真誠的態度,花時間去了解員工,與他們一起喝酒,或是打打籃球,問題也會多少隨之解決。
他自信地說:「總之,只要大家都目標一致,朝著讓公司向成功的方向邁進,就都不是問題。」
正因如此,何建強認為自己目前職業生涯最精彩和富有挑戰的事,莫過於親手把一支寥寥數人的創業團隊,擴充為一個擁有22名員工的團隊。
不想追隨,更願引領
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畢業生,何建強好像一直處於「衝刺」狀態。
在大學裡,他當過學生大使,在學校的學生商業社團非常活躍;他還多次參加黑客馬拉松並取得勝利;此外,他還為馬拉松長跑募資;參加商業案例大賽;並且身兼數份兼職實習工作……
畢業以後,何建強沒有選擇進入大公司,而是決定開闢自己的職業舞台。

2017年,何建強作為學生大使與同學們一起為新加坡國立大學開放日助力。
如今,何建強擔任金融科技初創公司Rate的首席戰略官。這家公司的業務主要是讓跨境電子商務更加便捷高效,何建強的夢想就是重塑數字時代的商務。
不過他也承認,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充滿了憂慮和挑戰。
「說實話,創業已經成了我的生活,」作為創業者,何建強勤奮又特立獨行,「每天都會有新問題——我擔心我的團隊,擔心他們的願景是否和我一致,擔心怎樣爭取更多的用戶,擔心資金不足,擔心如何激勵他人……」說到這兒,他的聲音也逐漸減弱。
好在部分難題得到了妥善解決,因為並不是一個人。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立的合作,對於Rate創立和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Rate也在國大企業機構的創業孵化中心伯樂格71(Block 71)投入運營。

Rate參加台灣之初創投的演示日。之初創投是大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創業加速器之一。
不過,挑戰依然存在。最核心的挑戰——如何改變大家的思維,不是能夠通過補貼員工租金,或者一起出去喝酒解決的。
「有時候,我覺得Rate和我們的團隊生活在未來,」何建強說,「我們處理的是加密返現、區塊鏈和付款標記化等業務——然而大眾的心態、相關法規均尚未做好迎接這些新技術的準備。」
迄今為止,Rate已經成功地與立法機構以及PayPal等公司展開了一些合作項目,面對人們對金融科技存在不確定性的擔憂,何建強希望這些努力能夠驅散大眾心中對於金融科技的疑慮。
早在大學初期,何建強就意識到自己更渴望自己做一名「領導者」,而非「追隨者」。「我很焦慮,做了很多嘗試。」他笑道,提到自己曾經在不同的行業實習。

何建強(右1)在紐約參加TechCrunch Disrupt黑客馬拉松比賽。
在大公司的實習經歷,讓特立獨行的何建強意識到自己更適合非傳統型、高度靈活的自由工作環境。在Rate,他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何建強說:「未來,並非命中注定,而是通過努力創造出來的。」
「我很懶,所以才更高效」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讀書期間,何建強覺得自己得益於學校注重軟技能學習的氛圍。
「在國大,我學到了更有效的交流技巧。」其中一個技巧是:「將你的論點框架化和語境化,這一點甚至比你所傳達的信息本身更重要。」
大學期間,何建強獲得了赴紐約大學的交換機會。在紐約, 他努力抽出時間,參加多個黑客馬拉松(hackathon),並屢屢獲獎。黑客馬拉松是一種類似設計衝刺(design sprint)的案例競技比賽,過程中,軟體開發者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協同完成規定的開發任務。

2015年,何建強(左1)在紐約與同學們一起贏得人生第一次的黑客馬拉松比賽獎金。
他的獲勝策略是什麼呢?「我們會與贊助商和評委交流,深入了解他們遇到的問題類型,然後圍繞這些問題來制定我們的解決方案。」
「我覺得自己很懶——所以,我總想找到最高效的方法來做事情。」 何建強開玩笑說道。
總體而言, 何建強表示:「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到處都是學習機會。大學就像個寶庫,你必須主動挖掘才能有所得,而你能得到多少,取決於你挖得多深。」
文章英文版This visionary maverick hopes to reimagine commerce in the digital era原載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官網
翻譯:李柏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