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玩的心,涼了。 90分鐘新加坡到吉隆坡,這個誘惑力堪稱。
新加坡不僅有通勤需要的人,有要回馬來西亞家的人,也有想要周末出去耍的人。
「傷心啊。快車去新山、檳城、曼谷的夢想就這麼沒了。」


總結起來,新龍地鐵竹籃打水一場空。很多人都是錢投了,沒砸出個半點水花就沉了。
欺騙大家的時間、精力、金錢和感情。
老百姓信國家不會欺騙他們。
但誰能料到馬來西亞能這麼搞?
損失怎麼彌補,怎麼辦? 只能唱衰!
不守信用,激怒網友!
馬來西亞有不靠譜前科
早知不靠譜,但沒想到這麼不靠譜。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馬來西亞「煎餅國」的名聲就在新加坡徹底傳開。



他們跟人家簽協議,翻臉就跟翻煎餅一樣,無人能及。

新隆高鐵不是他們第一次翻臉,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事實上,馬來西亞從1965年新加坡獨立之前就很不靠譜了。
1961年5月27號,當時的馬來亞柔佛王國總理東古•拉赫曼制定協議,提出成立「馬來西亞」的計劃。
這個計劃把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和馬來亞合併成一個新國家,即馬來西亞。
當時的新加坡還只是一個英國自治邦,為了更大的發展只有加入計劃。

來源:當時的海峽時報 | 新加坡出局/獨立了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正式併入馬來西亞。
但這個協議才維持了2年,就堅持不下去了。新加坡被併入馬來西亞,但當地人卻排擠華人。
因為種種不可協調問題,到1965年8月9號,新加坡被迫宣布獨立。
另外,新馬之間還有一個眾人皆知的「3分錢恩怨」。

新加坡有40%的淡水資源都是從馬來西亞柔佛州進口的。
當初在1962年跟馬來西亞簽訂的供水協議,明確規定:
馬來西亞以每千加侖3分令吉的價格把水賣給新加坡。
新加坡雖以每千加侖0.5令吉的價格將凈化水賣回給馬國,但實際上承擔了每千加侖1.9令吉的生水凈化成本。
據協定,簽署國在25年後可重新檢討協定條款,但馬來西亞在1987年選擇不調整水價,因此失去檢討水價的權利。
但,過去幾年馬來西亞頻頻提到水價問題。 特別是在前首相馬哈迪任職期間,半年3次,一個月2次,調整水價之心不死。
當初他們放棄議價權利。
新加坡也沒有白占便宜。那一年斥資3億新幣,在柔佛河投建永壩。另外又費超過10億新幣在水利工程上。

來源:海峽時報
這一些,實際都歸馬來西亞所有。
從這些做法來看,新加坡遠比馬來西亞有契約精神。說一是一,不多占你一點便宜,你也別從我這裡得寸進尺。
可是對於這次的新隆高鐵。
不管是違約或者賠償金,網友都覺得意難平。
「請,不要再跟馬來西亞有這種基建設施合作了!」

「新隆高鐵就跟一些馬國官員講話一樣,20年前就應允的東西卻永遠不會發生。」

「馬來西亞,不能信的啦!」

「真的我們不能信他們,所有。」

「你去馬來西亞的話就會發現他們很多項目都是半途而廢,跟這種國家做生意要冒的風險太大了。」

畢竟被坑的是我們。
花大精力、花人力物力時間的,也是我們。
新加坡跟馬來西亞確實從起源就難捨難分。至今新加坡國徽上還有一隻老虎以證曾經那段合併歷史。

可是這也不代表,新加坡就要予取予求。
這一次新隆高鐵就是個教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