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衛生部將從9月起,分階段落實本地醫療系統津貼框架的調整措施。
第一階段,從9月1日起,病人通過藥物援助基金所獲得的藥物津貼將調整。
每月家庭人均收入介於2800元到3300元之間的本地公民將可獲得50%的津貼。
家庭人均月入介於3300元到6500元之間的國人則可獲得40%的津貼。
第二階段,從今年11月起,急症醫院的住院護理和日間手術、社區醫院的住院復健和亞急症護理服務的津貼框架調整措施將生效。
到時,當局採納的支付能力計算方式將從現有的個人收入,改為以家庭人均收入為準。
政府醫院B2級和C級病房也將採用統一的津貼框架,津貼額度介於50%到80%。
社區醫院的最低津貼水平將從20%調高到30%,最高津貼水平則會調高到80%。
第三階段,從2023年1月起,調整專科門診診所的門診服務津貼框架。
家庭人均月入超過3300元的病患所能享有的津貼將劃出兩個新組別。
家庭人均月入介於3300元到6500元的,津貼為40%。
家庭人均月入6500元以上則是30%。
新加坡衛生部是在去年三月宣布,將分階段調整醫療津貼框架,為需要更多支持的病人提供更多津貼,鼓勵病人選擇在最適當的醫療機構接受護理。

另外,新加坡衛生部將從今年11月起,調整急症醫院和社區醫院標準藥物清單下的藥物津貼。
衛生部文告說,當局將改變做法,急症和社區醫院使用的標準藥物清單藥物將從目前的一律津貼50%,調整為按每月人均家庭收入(簡稱PCHI)實施介於50%至75%的津貼,其中較低收入群體可獲得的津貼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