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加坡看疫情下全球最佳機場,NO!是樟宜「方艙」!
新加坡樟宜展覽中心曾是舉辦兩年一度的新加坡航空展的主要場地。
現在那個占地約3萬3000平方米的設施經改裝後,變成新加坡的方艙醫院。裡面的布置和Expo差不多,備有儲物櫃、插座、風扇和無線網等。
...
更重要的是...現在幾乎變成了一座科技屋...

(圖:來源自網絡)
樟宜方艙本月3日正式投入運作,目前可容納超過4400名冠狀病毒病患,從4月25日開始接收病患的室內社區護理設施共有大約2700個床位,5月底建成的戶外社區康復設施則可容納1700名病患。
目前,症狀輕微的病患等風險較低病例將被送到社區護理設施接受護理。如果他們的臨床表現良好,在出現症狀的14天後,可轉送到社區康復設施。若病患在病發後第21天的臨床表現良好,無需進行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就可獲准出院。



(圖:來源自網絡)
剛剛說了,樟宜方艙堪稱一座科技屋...
由於設施設置在戶外,周圍實施了幾種昆蟲防控措施,包括使用LED、定期熏蒸,並且在房間內放置蚊帳。
此外,設施內也放置了捕蚊器和監測站來記錄周圍蚊子的數量,以防止蚊子繁殖。

(圖:來源自網絡)
此外,為了減少這個戶外設施所使用的移動柴油發電機數量,以及柴油燃料產生的碳排放量,設施周圍已安裝了大約1130個太陽能電板,以提供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電板每月可為設施生產大約4萬千瓦時的電能,相等於100個四房式政府組屋單位每月的能源使用量。

(圖:來源自網絡)
設施內的兩個帳篷頂上也安裝了其中480個太陽能板。
與一般帳篷不同,太陽能帳篷可有效吸收太陽所散發出的熱氣,還能降低帳篷內的溫度。
目前,設施預料所消耗的20%能源可通過太陽能生產,而這個數字預計將進一步提升,以減少柴油的使用。

(圖:來源自網絡)
目前,方艙內每一間康復設施病房內有八到十個床位,病房內附有電源、無線網絡、風扇和儲物櫃等。該設施內也設有廁所、淋浴和洗衣設備,供患者使用。
病患入住後每天都必須自行進行三次例常健康檢查,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測量體溫、血壓與脈搏氧飽和度。如果感到不適,他們可隨時到全天提供服務的遠程看診站求醫。目前,中心內的醫療服務八成是通過遠程視訊方式進行。

(圖:來源自網絡)
若遇到任何緊急情況,康復設施內的遠程看診站也可為病人進行搶救,之後再將病患轉移到距離設施最近的樟宜綜合醫院。
與社區護理設施相同,在社區康復設施的病患的三餐皆由機器人送到領餐處,餐食選擇包括印度餐、孟加拉餐、中餐和素食。康復設施內將採用16個送餐機器人,將送餐推車固定在機器人當中,以提高效率。

(圖:來源自網絡)
社區護理設施目前有30名病患擔任志工,協助分發餐食,而管理單位也同樣計劃在社區康復設施招募病患擔任志工。
此外,康復設施同樣分成紅黃綠三區。病患住在紅區,可在區內自由走動,只有穿上防護服的人員可進入紅區。黃區是過境區,綠區則是無需穿防護服人員的工作與休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