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組屋風華

2020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文/圖 李茜 21世紀經濟報道

有個在新加坡很流行的小故事,說的是以前年輕的新加坡男孩靦腆,和心儀的女孩子到要談婚論嫁之時,並不做求婚之態,而是羞澀地和對方說:「我們一起去買個組屋吧。」現在來到新加坡,行至某處,放眼望去也是一片片的組屋。說新加坡組屋已經和魚尾獅公園、濱海灣花園一樣,成為當地頗具代表性的地標建築了,一點也不為過。

新加坡組屋政策始於1927年,由英國殖民政府設立的新加坡改良信託局(Singapore Improvement Trust)發起,最早是為了解決市區木屋區的住屋困境,同時也為了緩解戰後急速膨脹的人口壓力,不過32年內建了2萬多間組屋依然無法紓解當時的居住緊張問題。19世紀60年代,新加坡實現自治後,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取代了改良信託局,組屋項目得以加速進行。

傳統與時髦的交匯:中峇魯

新加坡改良信託局當年在中峇魯街區(Tiong Bahru)興建了約20座兩至五層高的組屋,初期設計出自Alfred G. Church之手,長長的水平線、圓滑的曲線拐角、外部的螺旋樓梯、平整的屋頂和樓梯井的圓形舷窗式窗戶等特色,處處彰顯這些老式組屋豐富的建築細節。外形類似飛機的「飛機樓」、圓弧形好似馬蹄的「馬蹄樓」,各具特色充滿了裝飾藝術(Art Deco)後期的現代流線(Streamline Moderne)風格,這樣的風格在當年非常流行。這些特色建築與後來強調建築效率最高化的新組屋在風格上形成了鮮明對比。近年這片區域也越來越受到外籍和本地年輕中產人士的青睞,從中峇魯地鐵出來之後,漫步之間總有發現,一間間時髦的咖啡屋、獨立書店、精品店和餐廳交錯其間,人們在此悠然自得,和市區一派繁忙的景致截然不同。

聽我的嚮導Gary介紹,這裡也曾入住過不少文人,為中峇魯捎來一絲文化氣息。1938年,郁達夫出任星洲日報副刊編輯的時候,舉家定居在第65座組屋三樓的24號單位,資深作家劉以鬯和姚紫則分別居住在第1座的一樓和四樓。積極推動新加坡文化藝術的作家謝克、苗秀和先驅畫家黃葆芳同樣在中峇魯老區居住過。

我這次拜訪的張毓珍一家就住中峇魯路附近的一座組屋內,他們已經在這戶新婚時購入的組屋居住了十四個年頭,這對恩愛的夫妻同時也是新加坡多元文化的最好代表者。毓珍和丈夫都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毓珍祖籍福建,而他的丈夫Zulfiqar Ali則是巴基斯坦在新加坡的第四代移民。

被迎進屋子之後,是偌大的客廳,客廳現在是一家人活動最多的地方,也兼具了餐廳的功能。其中改動最大的是居室西角的房間,由於丈夫Zulfiqar Ali是職業DJ,所以西廂的這間房間就被改造成了一個混音室,沿著牆壁的立櫃擺放著密密麻麻上千張Zulfiqar Ali收藏的黑膠唱片,空閒的時候他就會在這方天地里尋找更多靈感。隔壁的房間裡則住著毓珍兩個可愛的混血兒子。

聊起為什麼結婚十餘年還一直選擇住在組屋,毓珍這樣告訴我:「新加坡的組屋絕大部分都以交通接駁點為本,然後圍繞組屋去作一個生活方式的完整規劃,包括社區中心、購物區、市集、公園和學校等,生活上基本算是非常便利了,所以就一直住在了這裡。」說完便招待我品嘗了她在小區內定購的咖喱丸,非常伊斯蘭風情。

濃郁多元文化氣息

除了組屋之外,鄰近中峇魯的牛車水還有許多充滿懷舊風情的「店屋」,顧名思義,這些二三層的小樓,是上層可住人,下層可經營的商鋪。這些迷人的成排單元小屋源自殖民時代,散發著濃郁的亞歐文化融合氣息,可以想像這樣一幅巧妙的畫面:中式的貼片中楣和蝠翼狀通風口,搭配以馬來式的木製回紋飾、法式的窗戶、葡萄牙式的百葉窗和古希臘科林斯柱式壁柱。現在所見的店屋大多裝飾陶土瓦、法式雙百葉窗,內部有庭院和樓梯間,也有採光和通風用的天窗,為幽暗的室內空間帶去光明和新鮮空氣。店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當地人稱之為「五腳基」的存在,意指店鋪住宅臨街騎樓下的走廊。廊寬經過了法規規定,統一為五英尺,這一特色是為了保護行人免受日曬雨淋。雖然店屋裡面屬於私人領地,但是五腳基卻屬於公共區域,這一想法由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於1822年在新加坡首個城鎮規劃中提出。

在新加坡早期的歷史上,店屋是具有工具性功能的社會組成部分。很多業主利用一樓做生意,而把二樓留作家庭和私人住所。然而,由於當時的商業和社會性質,一家人生活在樓上,而陌生人在樓下做生意的現象並不罕見。現在店屋的功能也基本沒變,可以是住宅、零售商店、餐廳甚至辦公室。最近店屋區還興起了一波由政府主導的城市美化項目,許多牆壁都被畫上了復古味十足的牆繪,吸引了不少遊人合影留念。

對於新加坡來說,公共住屋計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組屋」,不僅是為了給人們提供棲身之所,同時也是想讓國民對國家更有歸屬感。這大概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提出的「居者有其屋」,同樣為中華民族所推崇。(編輯 董明潔 許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轉自新浪,點擊「閱讀原文」瀏覽更多精彩。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