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廁空蕩蕩女廁排長隊」一直都是世界難題。最近,新加坡為解決這一難題,發大招推出了P-Mate神器,讓女生可以站著解決小便問題!

不需要脫褲子,也無需占用馬桶空間,下面這樣的場景將有機會在新加坡成為現實......

目前,新加坡廢液管理公司QoolEnviro已率先將P-Mate引入到公廁使用中,並在網站售賣這類神器,以便女性在家中也能使用。

面對橫空炸出的P-Mate,一些網友表示不能接受......


還有一些網友則表示,這類新型廁所不僅可以解決排隊問題,還能讓女性也使用小便池,廁所沖水量減少,節省大量水資源。

除了使用P-Mate這類比較創新的解決方法外,新加坡的許多地方為減少排隊問題,也提供了稍微「溫和」的解決方案。例如,在很多公共場所,建立男女共用的洗手間。

「追求女性排尿權的公平性」
廁所革命正在進行
不止是新加坡,很多國家及地區也參與到這場「廁所改革」中。讓女性如廁時減少排隊時間,已被上升到追求男女排尿權公平性的層次。

比利時根特大學為此還專門做了調研。結果顯示,在男女廁所面積同樣大的情況下,女性需要等待的平均時間,遠遠大於男性。
以下圖為例,同樣大小的男女廁所,男廁可塞下12個小便池外加2個馬桶,女廁只能放下10個馬桶。坑少了,排隊時間自然是要更長了。

再加上女性上廁所,要進行擦馬桶、在馬桶上鋪紙巾、脫連體衣、絲襪、弔帶褲等各種繁瑣過程。要是遇上來了大姨媽需要換衛生棉等特殊情況,更是「雪上加霜」。在廁所里呆著的時間更長了。
所以,這看似男女廁所面積一樣的公平表象下,其實隱藏著性別的不平等。

中國廣州、鄭州等地推出了浩浩蕩蕩的「占領男廁」運動,呼籲關注性別平等問題。
女權主義的不滿呼聲也因此越來越高,為了解決這公廁設計的BUG,不少國家和地區開始「頭腦風暴」,設計各類奇招解決問題。
各個國家和地區想出的奇招妙計
例如,中國大陸推出了「潮汐廁所」。當女廁滿員時,廁所管理員可以移動間隔牆,把空閒的男廁位瞬間變成女廁位,增加女廁區域。

在這樣的模式下,女廁位與男廁位的比例可達1.5:1,甚至2:1。

潮汐廁所還為女廁公共區增加了全身鏡、半身鏡數量,以便將女性引流至洗手區愉快補妝。

甚至還有「家庭衛生間」,讓一家人可以不分男女老少共用一個衛生間!

谷歌亞太總部的廁所則是男女通用廁所,不管你是機器人、外星人、蝙蝠俠還是美人魚,都!能!進!

台灣地區的東海大學則設計了叫做「gentoilet」的無性別廁所。

中間一排廁所,放置在男女廁所之間,能從兩邊開門,進行使用。

英國教育部發布指導,鼓勵所有新建學校建立無性別廁所,以減少女性如廁排隊時間。

美國紐約中央火車站在這個問題上最「剛」,他們乾脆淘汰了男廁所!候車室里,女性擁有兩間專用廁所(其中一間曾是男廁所),男性如果尿急,只能去候車室外「另尋出路」。

不過面對女廁排隊長這一普遍現象,這些「奇招」能否被普遍推行才是關鍵。
如今,中國住房和城市建設部已發布新版《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明確規定將人流集中場所的女性廁位與男性廁位比例調整為2:1或更大。香港地區則將這一比例上調至1.6:1。
好吧,為了解決女廁排長隊的問題,大家也都費盡了心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