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春安有多個頭銜。
在工商界,他是新加坡最大民營物流公司的締造者;在音樂界,他是業餘作曲人,是一代巨星鄧麗君的伯樂,是讓《掌聲響起來》《三百六十五里路》等歌曲紅遍大街小巷的金牌製作人;在文化藝術界,他是多個藝術團體的贊助人是《正大綜藝》等一系列王牌欄目的創始人,也一路推動了中國文藝界走向開放蓬勃。

傅春安
圖源:網易
傅春安就是這樣一位橫跨多個領域,卻又能夠在每個領域都有所建樹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多彩和特殊,才讓他的人生變得詩意而深遠綿長。
一、貴人相助
曾經有人總結成功:一個人成功往往離不開貴人相助。傅春安或許對這句話感觸頗深,因為在他發展壯大家族企業的路上,曾三次得遇貴人相助,對此,他至今念念不忘。
早些年間,傅春安的父母就由中國福建安溪移民至新加坡,到傅春安這一代,家中共有8個兄弟姐妹,他排行最小。傅春安5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由大哥二哥辛苦養大。當時,兩位兄長靠經營一間規模很小的運輸公司養家,早出晚歸,收入十分有限,傅春安將這些辛勞都看在眼裡。於是,1964年,傅春安放棄摯愛的音樂夢想,加入家族公司,一個鋪面,一個夥計加兩輛貨車,構成了傅氏家族事業的最初形態。

1965年8月9日上午10時,馬來西亞國會通過新加坡和馬來亞分離議案
圖源:網易
他加入的第二年,新加坡共和國成立。國家成立之初,百業待興,恰逢新加坡政府在前總理李光耀的領導下,決心大力推動工業化政策。傅春安預見運輸行業勢必要作出相應調整,這對他來說是個可以大顯身手的機會。雄心勃勃的傅春安認為應該多找些工廠及外商客戶,以此來擴張業務並提高收入。
當他下定決心之時,他遇到了事業發展路上的貴人——四海棧集團的張泗川和張泗發兄弟,即當時新加坡糖廠的兩位老闆。幸運的是,張泗川不但為他們提供生意,還慷慨借給他們10萬元資金,傅長春公司的業務發展由此迎來了一個新的轉折點。
二、與時俱進
之後,傅長春公司業務逐漸穩定,但是傅春安並沒有滿足,他要把事業做大。於是傅春安決定遠赴當年技術最先進的亞洲國家日本進行考察,取經。
這時,傅春安又遇到了他事業上的另外一個貴人——翁炳榮(著名影歌巨星翁倩玉的父親)。翁先生旅居日本,傅春安在他的協助安排和引薦下,多次到日本考察學習,掌握了運輸業的先進管理和新技術。

翁倩玉
圖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有了先進的管理和技術,傅長春公司在爭取大客戶,尤其是要求很高的國際大客戶時,更顯得「底氣十足」了。60年代,他依靠在TKK學習的先進技術以及以32萬元巨資購進的先進設備,先後取得殼牌石油公司的運輸工程,以及埃索(ESSO)石油公司和新加坡石油公司(SPC)興建煉油廠的設備運輸業務。這三大宗生意價值數千萬元,直接助力傅春安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更為重要的是,借這幾次合作機會,傅長春公司將業務結合新加坡煉油產業,並借著新加坡「煉油中心」的這股東風乘勢而上,業務不斷擴充,發展成為傅長春集團。
要知道,32萬新加坡元在當年已撼動傅長春公司根基,但傅春安還是認準新加坡「煉油中心」東風,趁勢而上,破釜沉舟,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入新設備,其膽識與遠見由此可見一斑。至今,這三家國際石油公司仍是傅春安的忠實客戶,這也恰是傅長春公司的能力和信譽的最佳印證。

傅長春集團
圖源:聯合早報
要知道,32萬新加坡元在當年已撼動傅長春公司根基,但傅春安還是認準新加坡「煉油中心」東風,趁勢而上,破釜沉舟,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購入新設備,其膽識與遠見由此可見一斑。至今,這三家國際石油公司仍是傅春安的忠實客戶,這也恰是傅長春公司的能力和信譽的最佳印證。
20世紀70年代初,傅春安的前瞻性再次促使他開啟變革。在貨櫃運輸開始之初,他就敏銳認定這是個勃興行業,決心投入其中。也是這個時候,他生命中的第三位貴人出現了——擁有三家上市公司新加坡船務、史丹福置地及庫克物流的老闆歐石吉。

傅長春集團
圖源:聯合早報
傅春安和歐石吉是多年業務夥伴,彼此的信任讓他們一拍即合,合作成立了新加坡第一家貨櫃運輸、儲存及維修中心,同時包括海運、空運和國際貿易業務的「海寶港務管理公司」。由此,他們開始矗立於時代潮頭,當年僅包裝運送化肥及穀類貨物一項業務,每年就達300萬噸,所形成的海陸空全覆蓋物流模式,幫助傅長春集團一舉成為新加坡規模最大的物流公司。
三、不忘初心
傅春安有「兩面」。商場上,他是開疆拓土、所向無敵的將軍;在探尋生命中的遠方時,他又儒雅而深沉。但無論哪一面的他,卻都是傳奇,是行業領袖。
音樂對傅春安而言,是明月光,也是心口的硃砂痣。雖然年輕時受迫於生活不得已放棄,但在內心深處,他對於音樂乃至整個文化產業的熱愛,始終無法割捨。所以,傅春安一面征戰於商場,一面又「不務正業」地學習古典樂,修習鋼琴、聲樂、作曲及指揮,更創作了不少歌曲。

傅春安於傅長春儲運60周年晚會客串指揮
圖源:聯合早報
1969年,傅春安邁出他在文藝界的第一步——主辦「歌舞昇平慈善晚會」,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16歲鄧麗君開始走入大眾視線。愛惜人才的傅春安,又為她的未來發展制定了明確路線。他鼓勵年輕的鄧麗君留在新加坡發展,還將她推薦給當時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麗風唱片,為她製作唱片專輯,就這樣,傅春安成了鄧麗君第一個製作人。不久之後,鄧麗君與寶麗金簽訂長約,一代巨星就此誕生,美玉終於在傅春安這樣一位伯樂的賞識和幫助下,散發璀璨光輝。

圖源:hsmrt
傅春安形容自己在文化藝術上的付出,是國民服役,是對國家的回饋,其實,他在工商和其他領域,也都毫無怨言地扮演著「國民服役」角色。從官方機構的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中國工商組副主席,到民間團體的宋慶齡基金會顧問,傅春安擁有的頭銜數不勝數,但對他而言,這些頭銜不是光環,而是厚重責任,是為中新兩國經濟文化事業發展貢獻自己力量的渠道和橋樑。也是因為這樣的執著追求和奉獻,他的人生才變得詩意,且深遠綿長。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