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黃河大合唱》誕生八十周年。新加坡-中國友好協會將於冼星海逝世紀念日(10月30日)在濱海藝術中心獨奏廳,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冼星海作品音樂會》。

冼星海
1905-1945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生於澳門一個小漁村的一條小船上。他出生時,父親已經過世。1911年,母親黃蘇英帶著六歲的冼星海來到新加坡,靠幫傭為生。
冼星海就讀於養正學校,獲區健夫老師發掘進入學校軍樂隊,接受音樂啟蒙教育。養正學校的校名取自《易經》,「蒙以養正,聖功也」。指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

1906年初建校時的養正學校
1926年冼星海進入了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修讀。1928年在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學習小提琴和鋼琴,並發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

1924年 冼星海的親筆簽名相片
1929年赴巴黎國立音樂學院深造。1935年回中國參加抗日救亡,並赴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1945年10月30日,這位偉大的人民音樂家病逝於莫斯科。
眾所周知,冼星海在中國被譽為「人民音樂家」。他的《黃河大合唱》紅遍大江南北,氣勢磅礴、振奮人心。
可您是否知道,他曾在新加坡就讀小學?他創作過很多委婉動人、情深意切的作品?在遙遠的哈薩克,也有一條冼星海大街?

主辦單位邀請到著名中國近代音樂史學家,中國聶耳、冼星海學會高級研究員向延生教授作為此次音樂會的顧問。向教授一生專研近代音樂史,是中國研究冼星海歷史的權威。

作為冼星海的校友,何乃強醫生對冼星海的一生有著深入研究。他耗費多年收集並閱讀大量有關冼星海的文獻,並進一步考證,系統性地編寫了《冼星海在新加坡十年》一書,既是對冼星海生平史料的補遺,同時也糾正了一些史料與電視劇的謬誤。

《冼星海在新加坡十年》何乃強醫生撰寫
何醫生表示:冼星海終年40歲,一生當中有十年在新加坡度過,這裡是他的音樂人生起步的地方。也就是說,他的四分之一的人生是與新加坡息息相關的。
主辦單位10月29日(周二)下午3時,在晉江會館四樓舉辦講座,邀請向延生教授與何乃強醫生對談,講述冼星海的傳奇人生。

鳳凰衛視首席配音師:張妙陽
音樂會的朗誦部分,由久負盛譽的張妙陽老師呈現。張妙陽生於新加坡,有「鳳凰之聲」的美譽。為大量電視廣告和電視劇配音,目前是香港鳳凰衛視的首席配音及播音人。
在音樂會上,我們將聽到他音質沉實、渾厚明亮、沉穩昂揚、磅礴磊落的聲音。

音樂會的陣容

男中音 Keane ONG

女高音 Grace KUO

鋼琴 KHOO Hui Ling

小提琴 Gabriel LEE

鋼琴 LIN Hengyue

鋼琴 WANG Ji

音樂會壓軸的《保衛黃河》大合唱,將由雅歌合唱團呈現。雅歌是本地出色的歌唱團,由留學義大利抒情女高音黃彩鸞於1997年創立。自成立以來,舉辦及參與了各種形式的演出,積極推動合唱音樂。多次在國內外合唱大賽中獲得金獎。

李彬 合唱團首席鋼琴伴奏

音樂總監:CHEW Jun An 周俊安
周俊安精通東西方音樂,在創作中不斷追求並體現多元源流、元素交融之美。他的創作體現出多樣豐富的器樂構成,包括華族器樂、西方獨奏器樂、室內音樂、現場電子音樂等等。
日期:2019年10月30日
時間:周三 下午7:30
地點:濱海藝術中心獨奏廳
票價:50新幣(自由席位)
本次音樂會採用網絡購票,請在公眾號內回復「冼星海」獲取購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