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年邁父親操心,新加坡第三起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病患在染病後,請醫生幫忙「保守秘密」隱瞞父親。他在昨天(2月20日)康復出院後,終於與前天出院的66歲父親(新加坡首名冠病病患)在病房外團聚。
不願具名和露臉的王先生(37歲,企業管理人員)來自中國武漢。他曾到過新加坡,並對這個「非常整潔的花園城市」印象深刻,因此決定趁農曆新年帶家人來遊玩一個星期。
他笑說:「第一次在國外過年,原本想過個不一樣的新年,結果確實很不一樣,很刻骨銘心。」
他們一家十口上個月20日經由廣州飛抵新加坡。沒想到在抵新後第三天,父親開始高燒不退,他決定陪父親搭德士到中央醫院掛急診,卻在父親確診後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須留院觀察。

新加坡第三名冠病病患、來自中國武漢的王先生(左)昨天康復出院,與前天出院的66歲父親(本地首名冠病病患)在病房外團聚。
他坦言,得知父親確診後,他懷疑自己有五成的染病可能。雖然當時還不清楚病毒傳染性有多高,但內心已做最壞打算。
「與醫生討論後,我們推測父親是在來新的飛機上染病的,不是在武漢,也不是在新加坡,因為我們在新加坡去過的景點都沒有出現確診病例,替父親量體溫的酒店人員和載我們去醫院的德士司機也沒被感染。」
確診前一天,武漢宣布封城,王先生坦言,沒想到家鄉的疫情那麼嚴重。「我原以為冬春之際本來就是流感季節,還好我在武漢的親人都很健康,反倒是我們這些離開武漢的人染病。」
他在24日確診後,雖感到失落,但內心最記掛的始終是父親。「我交代醫生千萬別告訴父親我染病的事,不想讓他老人家操心,但我相信父親可能早已察覺到,只是沒說罷了。」
除了為他「保守秘密」,王先生也對本地醫療團隊的專業精神讚賞有加。「醫生們都會耐心跟你講解,為你加油,希望你能打起精神。護士們也會買一些醫院沒提供的咖啡和小零食,非常貼心。」

王先生的父親前天康復出院後,接受《聯合早報》專訪。
雖在醫院住了28天,王先生沒感覺自己重病。他指出,自己的症狀比感冒還輕微,只有兩天的體溫超過37.5攝氏度,以及斷斷續續咳嗽。不過,由於檢驗結果反覆,無法連續兩天呈陰性,因此遲遲不能出院。至於藥物方面,醫院只開了止咳藥水,並沒有使用抗愛之病藥物。
王先生說:「住院期間我一直關注全球疫情發展,發現超過八成的病患症狀輕微......我相信只是時間未到,時間到了,病自然就好了。」
他也透露,漫長的28天讓他有機會好好沉澱心情,檢視自己過去幾年的得失。
「之前工作忙碌,沒時間反思過去,規劃未來。希望下來有時間多陪陪家人,多一些感恩,少一些抱怨。」
康復出院後,他打算與父親在新加坡多調養幾天,才回武漢。「想帶父親嘗嘗肉骨茶和參觀博物館,多了解新加坡的歷史。」
記者:劉智澎 黃貝盈 楊涵凈 王曉亞 陳可揚
攝影:林澤銳 謝智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