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陰霾籠罩,新加坡的勞動市場卻展現出令人鼓舞的一面。根據人力部發布的《2024年勞動力報告》,過去一年中,有近六成的轉行者成功獲得加薪,其中大部分人在轉向增長型領域時,取得了顯著的職業進步。

這樣的數據表明,即便在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轉行仍然是一種可行的職業發展策略。

數據顯示,年齡介於25歲至64歲、跳槽到其他行業的全職居民雇員中,有59.3%的人實際收入增加了至少5%。其中,收入增長的群體大多轉向了金融與保險服務、資訊與通信,以及專業服務業這些增長型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行業對從業者的專業技能要求普遍較高,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專業人士、經理、執行員和技師(PMET)群體。在這些轉行者中,超過七成都擔任PMET職位,體現了技能與經驗在職業轉換過程中的重要性。
儘管多數人轉行後收入增加,但也有約20.9%的轉行者的收入維持不變,另有19.9%的人在轉行後面臨減薪。這些數據傳遞出一個重要的信息:轉行是否能帶來理想的回報,取決於選擇的領域與個人的技能是否匹配。轉向增長型行業雖有較高的潛在回報,但也意味著競爭更為激烈,需要求職者具備相應的資質和能力。
目前,PMET群體在新加坡整體受僱居民中占比高達63.7%,是勞動市場的主力軍。他們的失業率為2.7%,低於非PMET職位的3.4%,顯示出他們在經濟低迷時期依然具有相對的就業優勢。
不過,PMET群體的長期失業率為0.7%,略高於非PMET職位的0.5%,反映出這類崗位在失業後的再就業難度更大。這一現象也說明,雖然白領職位在市場中需求較高,但其專業性和崗位匹配的要求也相對更嚴格。

與此同時,新加坡的換工率在今年有所下降,從去年的7.9%減少到7.6%。這可能與招聘活動放緩有關,使得更多人選擇留在現有崗位。數據顯示,換工的頻率在年輕人中較高,而隨著年齡增長,換工的意願逐漸降低。這一趨勢說明,年輕群體更傾向於通過跳槽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而年長員工則傾向於穩定性更強的職業路徑。
雖然經濟衰退給就業市場帶來了一定壓力,但新加坡的勞動市場仍顯示出一些積極的趨勢。對於那些考慮轉行的人而言,以下幾點建議可以幫助他們在職業轉型中取得成功。首先,選擇增長型行業至關重要。金融、科技和專業服務業等領域對人才需求較大,且具備長期發展潛力。
其次,提升自身技能是關鍵。在這些行業中,掌握新技術或專業知識是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報名相關培訓課程或獲取行業認證,能夠幫助求職者在轉行時脫穎而出。

此外,制定明確的職業規劃也很重要。不要僅關注短期收入的增加,而是要評估新行業的職業發展路徑是否符合個人的長期目標。最後,求助職場導師或招聘顧問可以為轉行者提供寶貴的指導和建議,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新崗位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還揭示了其他與就業市場相關的有趣現象。例如,本地15歲至64歲的殘障人士就業率持續穩步上升,從2019年的28.2%提高到今年的33.6%。這一進展反映出新加坡企業在包容性僱傭方面的努力,同時也展示了更多人融入勞動市場的可能性。
總的來說,經濟衰退雖然為就業市場帶來了諸多挑戰,但它並未關閉所有的職業發展大門。相反,它促使更多人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路徑並尋找新的機會。轉行不僅是一次職業選擇,更是提升個人能力和拓展未來發展的契機。對於那些能夠做好充分準備的人來說,這或許正是他們邁向職業新高峰的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