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我們將告別2024,迎來新的2025年。
36年前的1988年,新加坡第一任總理李光耀在訪問澳大利亞的時候,看著一望無際的草原與人們祥和安寧的生活時有感而發:「100年後新加坡還存在嗎?」
這一具有強烈警示的疑問,此後一直都縈繞在李光耀、執政官員、乃至每個新加坡的心頭。
不久之前,億萬富翁馬斯克在社交媒體發表的言論,再一次讓新加坡坐不住了:「新加坡(和其他國家)正在走向滅絕。」

明年,新加坡將迎來建國60周年,這也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逝世10周年的日子。
我們是時候來居安思危,回顧一下這位偉人對「新加坡滅絕」的種種憂慮了。
生育率低下是最大隱患!
馬斯克認為新加坡走向滅絕的原因,便是持續低迷的生育率。
這個問題,早就成了新加坡政府長久以來的心病了。
如今,新加坡的出生率已經低至0.97,遠遠低於可替代的2.1。在肉眼可見的未來里,新加坡老齡化會日益嚴重,中青年勞動力越來越稀缺。
而這,也是李光耀最為擔憂的。他曾表示,如果要讓自己說出哪個問題對新加坡來說是生存問題,那他會說是人口問題......

李光耀也曾努力過,其中之一就是讓人人都不為房子擔憂的「居者有其屋」組屋政策
李光耀也曾表示,如果他還能主政,就會把新加坡的嬰兒花紅定為新加坡國人平均年薪的一倍。(新加坡最新每月稅前平均工資中位數為5197新幣......)
但是,在經過種種嘗試後,李光耀《李光耀回憶錄》中,他還是這麼寫道:
「人口問題對新加坡造成的威脅是最大的,但是這個問題我無從解決,也早已放棄,我已經把這個工作移交給下一代領袖,也只能希望他們或未來的接班人最終能找到出路......」

李光耀因為憂慮新加坡出生率,鼓勵採訪中的女博士找男朋友 不過,就這幾年的逐步下降生育率來看,目前新加坡似乎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但新加坡目前還能依靠吸引外來移民,暫時延緩老齡化對社會的影響。
不過,椰子在這裡還是問各位一個問題,如果嬰兒花紅真的提高到了李光耀說的那麼高的獎勵,你,願意生孩子嗎? 新加坡國土安全也面臨挑戰!
除了生育問題外,自建國伊始,新加坡就不斷面臨著,來自外界特別是穆斯林世界的威脅和覬覦。

印尼曾製造了新加坡歷史上最嚴重的恐襲 國土安全問題一直是懸在新加坡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10年8月,李光耀為《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一書中指出:如果新加坡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將非常容易受到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威脅甚至攻擊!
現如今,新加坡採取的國防策略是李光耀提出的「毒蝦」戰略,即:跟在無害的「大魚」後面,尋求庇護。
現在,新加坡既與美國保持一定程度的防務關係,又不斷和中國加強陸上和海上軍事演習。

今年9月中國和新加坡才完成一次海上聯合演習,圖源:新華社
另一方面,新加坡也在不斷加強自身軍事能力,如果有人妄圖吞下新加坡,靠一隻蝦不僅吃不飽肚子,還會把攻擊者毒個半死。
因此新加坡一直致力與潛艇、飛機等機動性極強的戰力儲配,一旦遭到攻擊可以迅速在很短時間內直搗對方腹地,從而令對方投鼠忌器,起到震懾作用。
最新消息是,新加坡從美國購買的8架新款F-35戰機,預計將在2030年交付。至少對比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新加坡擁有制空權是相當穩的了。
新加坡一向很捨得在國防上花錢,2024年國防部本財年預算達到了約202億新幣,占據了GDP的近3%。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新加坡在2023年的人均軍費開支位居世界第三。

與此同時,新加坡還通過全民服役,保證了數萬有著基礎戰鬥力的部隊(加上預備役)。
通過化整為零,在海外建立軍事訓練基地分散兵力,不僅滿足了軍隊訓練的需求,也確保了當國土受到攻擊的時候,可以緊急將外部有生力量迅速調動回國進行包抄支援。
但新加坡面臨的國防危機,從來沒有因為這些努力而消減過。

李顯龍曾實地去新加坡位於汶萊的軍營視察過,圖源:CNA
政治生態危機需要警惕!
李光耀在《李光耀觀天下》一書中提到: 新加坡太小,容不下兩股力量相爭。新加坡需要的,是一支凝聚起來的、超凡的政府團隊!
2024年5月15日,李顯龍正式將總理職務交給當時的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黃循財實現了領導班子的平穩交接,新加坡也正走入李光耀所預言的重要轉折點:

圖源:見水印
李光耀在書中寫道:「在李顯龍和他的團隊領導下,新加坡會在未來至少10到15年內繼續繁榮興盛。但之後,國家要往哪個方向走,取決於新加坡年輕一代做出怎樣的決定。
無論選擇是什麼,我敢肯定的是,一旦選出一個愚蠢的政府,新加坡就全完了。國家將會沉淪,化為烏有。」

但一個事實是,這些年,新加坡反對黨的勢力愈發強大,在上屆大選中,更是歷史性地獲得了兩個集選區的議席!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顯龍,還正式認可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作為反對黨領袖!
接下來的大選(最遲明年年內要舉行),執政黨人民行動黨是否能繼續占據主動權和話語權才是關鍵,畢竟這位老人曾語重心長地在書中表示: 「世事雖然難料,但有一件事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新加坡一旦決定走向兩黨制,新加坡就註定平庸。」
自然環境威脅從未停止
椰子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新加坡的自然危機,如:水源以及自然災害。新加坡前不久在中秋夜颳起的狂風,也讓很多人記憶猶新。
在《聯合早報》今年主辦的「字述一年2024」活動中,「災」更是當選年度漢字。目前,新加坡還面臨著以下這些困境。

圖源:早報
1)水資源問題,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多番扯皮 在李光耀執政期間就最為擔心新加坡的供水問題,為此在1962年和馬來西亞政府簽訂了水供協議。
馬來西亞允許新加坡以每千加侖令吉3仙的價格,每天從柔佛河抽取最多2億5000萬加侖的生水。

這一協議將一直持續到2061年期滿。
而如今這一協議馬來西亞是既不想遵守又不得不遵守,不僅是因為條約的期限尚未截至,也是因為馬來西亞在供水方面進入了兩難境地:
從外界來看,似乎馬來西亞是扼住了新加坡的「水命脈」,但實際上,這項協議中要求新加坡每天向柔佛州回售500萬噸加侖,即10%的凈水。

而在馬來西亞如果處理相同數量的水成本將高得多。根據馬來西亞的推測,預計徹底擺脫對新加坡供水依賴,還要等到2030年。
屆時或許會真的面臨馬來西亞企圖上調水供應的談判,畢竟現在馬來西亞就已經叫囂著,賣水給新加坡虧了,想要上調價格之心分分秒秒按捺不住。

圖源:南洋商報
2)沒有自然災害的新加坡,最怕海平面上漲 作為四面環海的熱帶臨海國家,新加坡最懼怕的是海平面上漲的問題。
根據新加坡氣候研究中心預測,因為氣候變化的關係,到2100年新加坡海平面會上漲1米,如果遇到極端的漲潮和風暴潮,甚至可能上漲4-5米,足以淹沒新加坡1/3的地區。

芽籠等多地都可能不復存在
新加坡的建國經歷、地理位置、國土面積、人民構成都決定了,這永遠是一塊必須隨時保持危機意識的國家。
1966年1月1日《星洲日報》刊登李光耀的文章,標題是:「自靠——苦幹——挺進——我在新年對國人的期待。」

「我得說明,國家盛敗興衰的主要因素,是繫於國民的素質;同時,也主持國政人物的智愚與賢不肖。這是古往今來顛撲不破的定則,史例昭彰,無可置疑。」
「我確實不懷疑,深信新加坡人民具有的素質——所具有的剛毅不屈的性格,挺進的創業精神和應變圖存的才能,是足以戰勝任何艱難的環境,是足以抗拒任何外來的壓力——是擊敗任何外來或顯著或隱秘的詭計,而為國家打開生存的康莊大道。」 「我對新加坡人民有這樣的信心。我深信新加坡人民,也有這樣的自信。」

永遠警惕、永遠居安思危、永遠反思、永遠不驕不躁、永遠奮鬥、永遠怕輸的精神,新加坡建國60年中已經刻在了每個新加坡人的血液和基因之中,或許這才是新加坡存在百年、甚至未來更多更久遠時間的真正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