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去年吸引的流入资金创下有纪录以来新高。(海峡时报)
作者 李国豪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10月21日发布的《2021年新加坡资产管理调查》揭露了一连串数据: 我国去年共吸引4480亿元资金流入,比前一年多了59%,是2008年有纪录以来的新高。
本地公司管理的资产也同比飙升了16.4%,达4万亿美元(约5.65万亿新元),比全球增长率高,且大部分来自海外,同时也是自1998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
新加坡近几年,尤其在疫情后,更被认为是最受全球资金欢迎的避风港之一。
一些携金带银到此设立家族办公室的名人包括印度富豪榜常胜军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 和美国著名投资人达利欧(Ray Dalio)。

新加坡被认为是最受全球资金欢迎的避风港之一。(海峡时报)
金管局报告指出,新加坡是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者投资区域市场的门户,去年有78%的资产管理规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简称AUM)资金来自海外。
但问题来了,破纪录的资金涌入,新加坡真的啃得下吗?
“钱进新加坡”引发的最大担忧,是本地房地产价格可能因此被推高。
对此,金管局局长孟文能的回应是:
安啦,我们啃得下(设计对白)。
孟文能11月1日接受彭博电视访问时强调,新加坡有能力吸收这些新资金: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他说,当局不会阻止资金流入新加坡,相反的,我国会采取措施,避免房地产市场过热。

金管局局长孟文能。(海峡时报)
2022年对不少新加坡人而言是“压力山大”的一年。物价涨、房价也涨,百万组屋频频见报,让人心慌慌。
据《商业时报》报道,本地转售组屋价格在2011年至2021年十年间至少增长了15%。
本地咨询公司黑箱研究(Blackbox Research)7月的一份民调也指出,住房问题是国人最关心的五大议题之一,其中有48%受访者认为政府在维持住房可负担性方面表现不佳。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10月为此在国会向国人保证,本地组屋价格仍然处于可负担水平。
政府9月底也针对组屋转售价持续攀高祭出房地产降温措施。
可见住房问题一旦没搞好,后果不堪设想。
孟文能此番“新加坡不会阻止资金流入本地,但当局会采取措施避免房地产市场过热”的说法,似乎又是另一次信心喊话,以免好事变成坏事。

住房的可负担性一直是国人关心的课题。(海峡时报)
根据金管局数据,本地的资产管理规模(AUM)资金有31%来自新加坡以外的亚太地区,北美和欧洲各占22%和16%。
孟文能强调,新加坡的资本、金融及银行体系有能力处理巨大的资金流入。作为监管单位的金管局,也对非法资金流动采取严厉措施,并反复提醒金融机构保持警惕。
总的来说,这位金管局高管的访谈内容,两句话概括就是:
新加坡并非来者不拒;
即使海外资金大量涌入,当局也设有避免房地产市场过热的“防洪机制”。
意思浅浅,合法流入的资金多多益善,新加坡扛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