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去年吸引的流入資金創下有紀錄以來新高。(海峽時報)
作者 李國豪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10月21日發布的《2021年新加坡資產管理調查》揭露了一連串數據: 我國去年共吸引4480億元資金流入,比前一年多了59%,是2008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
本地公司管理的資產也同比飆升了16.4%,達4萬億美元(約5.65萬億新元),比全球增長率高,且大部分來自海外,同時也是自1998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
新加坡近幾年,尤其在疫情後,更被認為是最受全球資金歡迎的避風港之一。
一些攜金帶銀到此設立家族辦公室的名人包括印度富豪榜常勝軍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 和美國著名投資人達利歐(Ray Dalio)。

新加坡被認為是最受全球資金歡迎的避風港之一。(海峽時報)
金管局報告指出,新加坡是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者投資區域市場的門戶,去年有78%的資產管理規模(Asset Under Management,簡稱AUM)資金來自海外。
但問題來了,破紀錄的資金湧入,新加坡真的啃得下嗎?
「錢進新加坡」引發的最大擔憂,是本地房地產價格可能因此被推高。
對此,金管局局長孟文能的回應是:
安啦,我們啃得下(設計對白)。
孟文能11月1日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強調,新加坡有能力吸收這些新資金: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他說,當局不會阻止資金流入新加坡,相反的,我國會採取措施,避免房地產市場過熱。

金管局局長孟文能。(海峽時報)
2022年對不少新加坡人而言是「壓力山大」的一年。物價漲、房價也漲,百萬組屋頻頻見報,讓人心慌慌。
據《商業時報》報道,本地轉售組屋價格在2011年至2021年十年間至少增長了15%。
本地諮詢公司黑箱研究(Blackbox Research)7月的一份民調也指出,住房問題是國人最關心的五大議題之一,其中有48%受訪者認為政府在維持住房可負擔性方面表現不佳。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10月為此在國會向國人保證,本地組屋價格仍然處於可負擔水平。
政府9月底也針對組屋轉售價持續攀高祭出房地產降溫措施。
可見住房問題一旦沒搞好,後果不堪設想。
孟文能此番「新加坡不會阻止資金流入本地,但當局會採取措施避免房地產市場過熱」的說法,似乎又是另一次信心喊話,以免好事變成壞事。

住房的可負擔性一直是國人關心的課題。(海峽時報)
根據金管局數據,本地的資產管理規模(AUM)資金有31%來自新加坡以外的亞太地區,北美和歐洲各占22%和16%。
孟文能強調,新加坡的資本、金融及銀行體系有能力處理巨大的資金流入。作為監管單位的金管局,也對非法資金流動採取嚴厲措施,並反覆提醒金融機構保持警惕。
總的來說,這位金管局高管的訪談內容,兩句話概括就是:
新加坡並非來者不拒;
即使海外資金大量湧入,當局也設有避免房地產市場過熱的「防洪機制」。
意思淺淺,合法流入的資金多多益善,新加坡扛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