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狮城 淡马锡控股新加坡最神秘的公司

2021年03月08日   •   2万次阅读

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智慧社区

除了硬件基础设施的配置之外,建屋发展局还计划利用数据分析和信息与通信技术更好地了解和吸引居民,增强社区联系力度,并赋予社区更大的自主权。例如,通过共同创造生活环境有关购物,生活方式和偏好的匿名数据,规划满足居民需求的商店类型。并且,居民还可以利用移动应用程序与邻居互动,营造更为活跃的社区。

案例:榜鹅北岸智慧组屋

榜鹅北岸智慧组屋效果图

2020年,首批具备智能设施和永续智能设计的榜鹅北岸组屋落成。截至12月中,大约85%的住户领取了房屋钥匙。

榜鹅北岸组屋智能家居示意图

作为首批配备支持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基础设施的政府组屋,居民可以在启用智能功能的家庭中安装智能应用程序,例如家庭能源管理系统和老人监控系统。同时,在榜鹅北岸住宅区的这1400个单位中,均配备有智能家居的大脑——智能电源插座和高科技配电板。这意味着几乎所有连接到电源的设备,例如灯,风扇,咖啡机和摄像头等,都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控制。其中,高科技配电板还将嵌入智能电表,以使居民能够监控每台家用电器的能耗

为了解决改革过渡期的规划衔接问题,新《土地管理法》还明确: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和城乡规划。同时在附则中增加规定: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前,经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继续执行。

就目前而言,《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都是有效法律。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将不再单独编制和审批,最终将被国土空间规划所取代。

过去的空间规划类型很多,同时各个规划之间相互协调不够,交叉重叠比较多。如图:

根据自然资源部于2019年5月23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土地片区园区开发乃至房地产开发,要拿地,要在土地上规划项目,不能不知国土空间规划。但在实务中,我们发现,有关领导和从业人员对此概念比较模糊,很多界限并不清楚。为此,我们专门撰写了这篇《国土空间规划基本知识》,希望用逻辑清晰的语言,使大家一文了解国土空间规划。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框架

· 五级三类

· 四体系

二、编制内容重点与审批程序

1、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强调的是规划的综合性,是对一定区域,如行政全域范围涉及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全局性安排。

·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

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国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

由自然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标注,由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后印发。

——侧重战略性

·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对全国国土空间规划落实,指导市县国土空间规划。

由省级政府组织编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国务院审批。

——侧重协调性

· 市县和乡镇国土空间规划

对上级规划要求的细化落实和具体安排。可因地制宜,将市县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并编制;

也可以几个乡镇为单元编制,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侧重实施性

2、专项规划

相关的专项规划强调的是专门性,一般是由自然资源部门或者相关部门来组织编制,可在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层面进行编制,特别是对特定的区域或者流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性安排。

相关专项规划可在国家、省和市县级层级编制,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专项规划可结合实际选择编制的类型和精度。

海岸带、自然保护地等专项规划及跨行政区或流域地国土空间规划,由所在区域或上一级政府自然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编制,报同级政府审批。

交通、能源、水利等涉及空间利用的某一领域专项规划,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制。

3、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包括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这次特别明确,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将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进一步规范了村庄规划。

详细规划强调实施性,一般是在市县以下组织编制,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

城镇开发边界外的乡村地区,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元,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城镇开发边界内,由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详细规划,报同级政府审批。

关于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和现有规划的衔接工作,在协调性与一致性的处理过程中,有四个不得突破:

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等约束性指标;

不得突破已经确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不得突破城市、镇的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禁止建设区等规划强制性的内容;

不得突破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的一些新的管理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要解决规划审批周期过长的问题,大幅压缩规划审批时间。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减少报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数量

过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报国务院审批的城市,分别是106个和108个,其中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剩下的主要是按城市规模来确定的。

这次要体现地方对规划的自主权,主要是落实国家的控制性指标和管控边界。国务院审批城市重点是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直辖市这三类,一共是36个城市,其他指定城市要大大减少,初步设想的名单大概在50个以下,在审批数量上要减少一半。

第二, 改变审查的内容

《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管什么批什么,上一级政府审查下一级政府的规划,要明确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规划有什么要求,从技术性审查转换到控制性审查。重点审查发展目标、约束性指标、管控边界、相邻关系四个方面,审查内容会大大减少。初步设想是把报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审查时间尽量控制在90天内。

第三, 取消编制大纲或规划纲要的审查环节

就是在规划成果正式上报前的一个中间审查环节,减少重复性的审查,取消这个环节也可以压缩时间。

第四, 对于市县一级不是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审查内容和程序,由省一级人民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资料参考:李显东 孟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适用指南与案例释义》

三、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明确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工作。

Step1—统一形成一张底图

各地应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基础,整合规划编制所需的空间关联现状数据和信息,形成坐标一致、边界吻合、上下贯通的一张底图,用于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Step2—建设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省、市、县各级应抓紧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并与国家级平台对接,实现纵向联通,同时推进与其他相关部门信息平台的横向联通和数据共享。基于平台,建设从国家到市县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

Step3—叠加各级各类规划成果,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推进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应及时将批准的规划成果向本级平台入库,作为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基础和依据。经核对和审批的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成果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整合叠加后,形成以一张地图为基础,可层层叠加打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强化规划实施监督提供支撑。

四、国土空间规划下的“三区三线”划定

“三区三线”:是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 三类空间

三类空间,既不像两条保护红线那样,是国土空间资源保护的核心区域,又不像城镇开发边界那样,是承载开发建设项目落地的主要空间载体,所以管控要求和划定方法弹性比较大。在三类空间划定中,需要根据各地区保护重点和发展侧重,对指标进行细化设定,要形成更加符合地方实际的三类空间。

· 城市开发边界

城市开发边界是根据地形地貌、自然生态、环境容量和基本农田等因素划定的,可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和禁止进行城市开发建设的区域之间的空间界线,是允许城市建设用地拓展的最大边界。城市开发建设用地与非开发建设用地的分界线,是控制城市无序蔓延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通过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有利于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育和建设;有利于避免出现大城市无限扩张、中小城市无序发展,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城市功能用地;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盘活城市用地存量,节约集约用地。

城镇开发边界指的是中心城区的边界而不是市辖区的边界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路线

·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