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婉娴放弃律师职业改行成为“咖啡妹”,为泰国难民提供工作机会。(取自8视界新闻网)
(新加坡讯)新加坡女子放弃律师职业改行成为“咖啡妹”,还为在泰国的难民提供工作机会,助他们维持生计。
将知识用于帮助更有需要的群体
《8视界新闻网》报道,29岁的陈婉娴于2017年正式成为一名律师,为大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然而,她在两年后决定到泰国一间法律诊所(Legal Clinic)工作,帮助难民向联合国申请难民身份。
正是这一年的工作经历,令她深刻地理解到难民的处境与挣扎,进而推动她于2020年底回到新加坡,开设咖啡摊“Mad Roaster”。
她说:“一家企业的律师团队可多达10人。然而,面对生死问题的难民却孤立无援,我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有需要的人。”

通过彩绘咖啡杯上的贴纸,受委托的难民可获得稳定的收入。(取自8视界新闻网) 让难民自食其力 活得有尊严
在“Mad Roaster”咖啡摊,每一个咖啡杯上贴著的贴纸都别具特色,这些贴纸打印出来时只有黑白的轮廓,之后再交由难民彩绘。
每彩绘一张贴纸,就能获得10泰铢(约新币4角,马币1令吉33仙)。咖啡摊会尽量委托每位难民一个月内彩绘约300张贴纸,让他们有约3000泰铢(约新币116元,马币384令吉25仙)的收入。
陈婉娴表示,这笔钱大概等于在曼谷边缘地区租房的价格。
她认为,这种方式能让难民有固定的收入,无需一直担忧每个月是否能获得资助。
当被问及为何不继续当律师,再捐出自己的薪水,她坦言是受到从小的教育所影响。
“新加坡教育制度教会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希望为难民创造工作机会,让他们自食其力,并活得有尊严。”
以实际行动回应质疑
开档至今,陈婉娴每个月所赚的薪水,比前一份工作少了大约四分之一,而且创业初期,咖啡摊也曾面临不赚钱的情况。
还有人问过不喝与不懂得泡咖啡的她,怎么能成功开设咖啡摊?为什么要开始一个很可能会失败的生意?
对此,她从未有过退缩或改变决定的想法,而她只想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例如,她花了3个月的时间,利用在法律诊所下班后的时间,免费到各个咖啡厅打工、学习泡咖啡。
对她来说,咖啡摊背后有着更重要的使命,虽然“咖啡妹”的工作并不容易,但想到坚持就能帮助到至少11名难民,她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一开始面临质疑,到之后有人告诉我,他们看到咖啡摊背后的价值与意义,很开心能够帮助到这些难民,这一切都让我觉得特别有满足感。”
除了在新加坡厦门街熟食中心设有咖啡摊,陈婉娴也在当地德普岭购物中心开设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