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廊岛,新加坡第二大岛屿
新加坡是一个位于东南亚地区的岛国,总面积约733平方公里。新加坡领土包括新加坡岛以及周边63座岛屿,主岛为新加坡岛,面积约为630平方公里,达到了全国总面积的86%。

随着新加坡不断填海造陆,新加坡岛一直在变大,占总面积的比例也在提高。新加坡计划,在不远的未来,会将主岛新加坡岛增加一百平方公里。除了主岛新加坡岛之外,新加坡的其他岛屿都比较小,那么新加坡的第二大岛屿是哪一座呢?
现在新加坡的第二大岛屿名叫裕廊岛,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面积约32平方公里,和主岛相比差距悬殊,不过随着新加坡填海造陆的发展,裕廊岛也在不断变大。

其实裕廊岛是一座人工合成的岛屿,在新加坡启动岛屿合并计划之前,裕廊岛所在地区有七座岛屿,分别是亚逸查湾岛,巴高岛,梅里茂岛,亚逸美宝岛,北塞岛,沙克拉岛,西拉耶岛。
这七座岛屿的面积都非常小,总面积大约10平方公里。那么新加坡为何要打造裕廊岛呢?

第一,填海造陆传统。填海造陆是新加坡的传统,早在英国统治时期,新加坡就开始了填海造陆。新加坡扼守世界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优越。
英国控制新加坡之后,计划将其打造成英国在东南亚的重要商业中心和军事基地。但新加坡面积狭小,英国为了扩大土地面积,掀起了两次填海造陆热潮,为了填海,甚至铲平了新加坡的华利山、安祥山、厄士金山,以获取填海用的砂石。

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现在新加坡总人口约564万。随着新加坡的发展,出现了用地紧张的问题,因此开始不断填海造陆。
第二,缺乏工业用地。新加坡人多地少,居民生活占据了大片土地,工业用地则比较短缺,但新加坡的发展又离不开工业。
新加坡独立之初,面临着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等问题。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新加坡树立了工业优先的发展方向,想方设法推动工业发展。

具体计划是,依靠港口优势,首先发展航海相关工业,然后发展配套工业。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早在英国统治时期,已经建成了深水码头。
新加坡独立后在新加坡岛西南部投资新建大型港口,在港口附近建设大型工业区,发展配套工业。这片工业区原本是一片荒芜之地,沼泽和丘陵密布,新加坡削平丘陵,平整土地,于1961年开始在此建设了裕廊工业区。

经过大约7年建设,到1968年,裕廊工业区的厂房、住房、配套的道路、供水、电力等设施完全建设完成。随着工业区的建成,造船、钢铁、炼油等产业开始进驻裕廊工业区,后来新加坡将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都搬到了裕廊工业区。
现在裕廊工业区已经成为新加坡的工业基地,主要产业包括石化、修造船、工程机械等等。随着新加坡的发展,裕廊工业区也出现了人多地狭的问题,急需工业用地。

第三,开发新的工业基地。由于裕廊工业区用地紧张,新加坡把目光投向了靠近裕廊工业区的七座小岛。于是新加坡开始了岛屿合并计划,新加坡从周边国家进口大量砂石用于填海造陆,到2009年,完成了岛屿合并,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大到了32平方公里,新的岛屿被命名为裕廊岛,建成之后,成为了新加坡第二大岛屿。
裕廊岛建成后,大量工业从裕廊工业区转移到了裕廊岛,特别是石化工业,现在裕廊岛已经成为新加坡的炼油中心,建有很多炼油厂,还有原油储存,压缩天然气储存站。新加坡计划将裕廊岛打造成拥有尖端技术的石油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