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政治治理方面,新加坡完全有资格当香港的老师
新加坡采取一种全民沟通、讨论的风气。新加坡应该走向什么类型的社会?是只追求财富快速积累,还是追求像北欧那样的福利国家?是采取政府作用无限扩大的集权模式?还是采取民众参与的共治模式?
这些问题在新加坡社会都进行过大讨论,通过广泛的全民沟通形成一种共识、形成共同的愿景,才能在此基础上展开行动。


任何一项重大的社会建设或者社会改造运动,都需要一个系统或者组织来完成。
在新加坡,政府一直保持前瞻性,不断在动态地调整它的治理系统,主动解决问题,特别是在问题没有完全出现之前来解决问题。当然,新加坡做不到尽善尽美,但总体上表现出比较主动、快速的行动能力,比较具有前瞻性的眼光与思维。
新加坡公务员可能更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事业来看待,新加坡的精英普遍以能在政府里做到处长以上的职级作为证明自己的标准;而香港公务员可能更多把从事的职业仅仅当作“一份工”。


同时,民众的共识、配合、理性思考与理性讨论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如果民众一讨论就开始变得情绪化、过于激动或者是分成截然对立的两个阵营,这就比较麻烦了,讨论怎么进行下去?
另外,还需要有一种领导或者领袖的魅力。什么是领袖?领袖就是在艰难困苦、充满矛盾的环境之下,可以看准方向并能大胆做出正确决定的人。


我觉得新加坡在一些重大关头做的还算是不错的,特别是李光耀时代。新加坡航空公司两次大罢工,一次是在1980年,一次是2003年,李光耀都是以一种刚毅的态度、前瞻性的眼光处理了问题。
部分人的委屈可以坐下来商讨,但是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长期发展为重,不能以牺牲新加坡航空的品牌甚至新加坡的国家品牌来作为代价,这条原则非常重要。李光耀也贯彻的非常彻底!
香港社会政治亟需深度变革
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如果2014年香港发生占中事件后,特区政府能够及时、有力地采取强力措施,并在此后以强力推动香港进行必要的社会政治改革,缓和社会矛盾,满足民众的合理需求,还会发生今年这样更大规模、更高强度的“社会撕裂”活动吗?!

同时,对待此次前所未有的暴乱,如果特区政府还像此前一味采取无原则、无底线地妥协、退让态度,那香港在不远的将来所再次爆发的动乱也必将“刷新本次暴乱的各项记录”,这是不言而喻的!

香港的政治治理能力的相对弱化,既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现实困境。若要从根本上改变香港的现状,必然需要进行社会政治的深层次变革。同时也需要做好准备,推进此类变革必将遭遇各种挑战,困难重重。
但不破不立,舍此一途,别无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