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扰动全球市场,本地楼市稳定回报或吸引避险资金
美国关税政策升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股票暴跌,财富缩水,一时间投资者信心动摇,也引发人们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关注。分析师普遍认为,尽管不确定性增加,但新加坡房地产的稳定回报和避风港优势,可能会吸引部分资金回流楼市,尤其是在股市短期波动加剧的背景下。

股市动荡对买家信心构成影响
数据显示,近期非有地私宅转售市场出现成交反弹,反映出一部分买家开始重新评估房地产作为避险配置的价值。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通常会压抑买家的即时决策力。股市的膝跳式反应,会促使房地产买家延后购房计划,尤其是非急需自住型的客户,会拉长观望期。
短期可能会影响买气,但整体市场不必恐慌。贸易战风险确实会上升,可能短期削弱需求,但中长期来看,新加坡楼市的基本面依然健康。
长期资金仍看重新加坡资产“安全性”
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稳定、货币坚挺、治理体系健全,使其具备“避风港”特性,尤其在当前动荡时期更显吸引力。
尽管2018年特朗普首轮关税行动引发全球紧张,但新加坡私宅价格在那之后反而上涨了46.2%。

像顺福轩(JadeScape)这样的项目,其业主在几年内已实现440万元盈利。
虽然60%的ABSD对外国人是一道门槛,但对部分资金量庞大、看重资产保值与稳定的美国买家来说,新加坡反而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美国公民享有本地税率的前提下。
品牌公寓、新项目或成“资金风向标”
市场的实际反馈将很快显现。这个周末开售的滨海花园一号(One Marina Gardens)与Bloomsbury Residences,正好处于“政策扰动后”的关键节点。它们是否能延续此前新盘热销的趋势,将成为市场观察的重要指标。
只要价格策略得宜,即便在市场不明朗时期,新盘仍具吸引力。如果新盘售价比周边同类项目涨幅控制在5%以内,买家仍愿意出手。
反之,若发展商在不稳定行情下贸然加价,首周末销售业绩可能下滑20%至25%。
即便利率有下行预期,银行贷款标准未必随之放宽,不宜过度乐观地解读“低利率利好”的逻辑。
部分大型发展商即便考虑推迟开盘节奏,但在面对建期五年的ABSD豁免期限制时,延后半年至一年未必是上策。
高净值人士动向受关注,置业行为或更理性
在买家群体中,分析师认为最受冲击的可能是组屋提升者。这类买家资金来源多来自原有房产的转售或贷款额度,在经济不确定性下,置换风险上升,可能导致他们重新评估时机。
婴儿潮一代有更多现金储备,也常帮子女支付首付,受影响较小;而组屋提升者面临贷款与生活成本双重考量,更易受大局牵动。
短期市场或将“轻震荡、慢复苏”,但长期依然“马照跑、舞照跳”。换言之,真正具备价值支撑的项目,仍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