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擾動全球市場,本地樓市穩定回報或吸引避險資金
美國關稅政策升級引發全球金融市場震盪,股票暴跌,財富縮水,一時間投資者信心動搖,也引發人們對本地房地產市場的關注。分析師普遍認為,儘管不確定性增加,但新加坡房地產的穩定回報和避風港優勢,可能會吸引部分資金回流樓市,尤其是在股市短期波動加劇的背景下。

股市動盪對買家信心構成影響
數據顯示,近期非有地私宅轉售市場出現成交反彈,反映出一部分買家開始重新評估房地產作為避險配置的價值。
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通常會壓抑買家的即時決策力。股市的膝跳式反應,會促使房地產買家延後購房計劃,尤其是非急需自住型的客戶,會拉長觀望期。
短期可能會影響買氣,但整體市場不必恐慌。貿易戰風險確實會上升,可能短期削弱需求,但中長期來看,新加坡樓市的基本面依然健康。
長期資金仍看重新加坡資產「安全性」
新加坡房地產市場供需結構穩定、貨幣堅挺、治理體系健全,使其具備「避風港」特性,尤其在當前動盪時期更顯吸引力。
儘管2018年特朗普首輪關稅行動引發全球緊張,但新加坡私宅價格在那之後反而上漲了46.2%。

像順福軒(JadeScape)這樣的項目,其業主在幾年內已實現440萬元盈利。
雖然60%的ABSD對外國人是一道門檻,但對部分資金量龐大、看重資產保值與穩定的美國買家來說,新加坡反而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美國公民享有本地稅率的前提下。
品牌公寓、新項目或成「資金風向標」
市場的實際反饋將很快顯現。這個周末開售的濱海花園一號(One Marina Gardens)與Bloomsbury Residences,正好處於「政策擾動後」的關鍵節點。它們是否能延續此前新盤熱銷的趨勢,將成為市場觀察的重要指標。
只要價格策略得宜,即便在市場不明朗時期,新盤仍具吸引力。如果新盤售價比周邊同類項目漲幅控制在5%以內,買家仍願意出手。
反之,若發展商在不穩定行情下貿然加價,首周末銷售業績可能下滑20%至25%。
即便利率有下行預期,銀行貸款標準未必隨之放寬,不宜過度樂觀地解讀「低利率利好」的邏輯。
部分大型發展商即便考慮推遲開盤節奏,但在面對建期五年的ABSD豁免期限制時,延後半年至一年未必是上策。
高凈值人士動向受關注,置業行為或更理性
在買家群體中,分析師認為最受衝擊的可能是組屋提升者。這類買家資金來源多來自原有房產的轉售或貸款額度,在經濟不確定性下,置換風險上升,可能導致他們重新評估時機。
嬰兒潮一代有更多現金儲備,也常幫子女支付首付,受影響較小;而組屋提升者面臨貸款與生活成本雙重考量,更易受大局牽動。
短期市場或將「輕震盪、慢復甦」,但長期依然「馬照跑、舞照跳」。換言之,真正具備價值支撐的項目,仍會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