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工作制
疫情期间,餐饮和服务业有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于是雇主想要通过“四天工作制”来吸引员工。
“四天工作制”于是成为城中热议话题。

不过许多受访业者认为,落实四天工作制有一定难度,主要因为人力有限以及成本上涨,会通过提供其他福利来吸引更多人加入。
那是否有效果呢?
一家牙科诊所在疫情期间无法给职员年度加薪,而是让他们每星期多休息一天。随着经济活动全面重启,公司仍维持这项安排,因为离职率减少至少一半,但坦言这并不适用于每名员工。
但是有一些员工来自海外,是单身人士,他们来到新加坡是为了能养家糊口。对于这些人,诊所其实将工作制增加到了四天半,有的甚至五天。
一家餐饮集团为了吸引较有经验的人员,在近几个月为新员工推行四天工作制,但成效不大。

受访人力资源专家表示,较少的工作天数不代表生产力较低,但企业如果采纳自动化方案,或可避开聘请人力的经常性开销。
真的可行吗?
四天工作制在国会引起讨论。受访招聘公司认为,四天工作制在本地可行,但可能增加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有餐饮业者则推出灵活工时配套,两个月内成功招聘多两成员工。
雇用300多名全职和兼职员工的一家餐饮业者,冠病疫情期间曾推行四天工作制,但因排班困难,员工的接受度不高,仅推行两个月就停止。
业者今年7月改推灵活工时配套,一个月内只要完成80个小时的工作,就能享有15元的时薪、奖励金和福利。公司过去两个月成功请到了多20%的员工,大多是厨房帮手和服务员。

受访招聘公司指出,灵活工作安排已成为求职者的首要考量,而一些雇主对四天工作制存有顾虑是因成本会增加。
实行4天工作制,但不代表薪水减少,公司的成本并没有减少,像是一些行政工作可能没有办法准时下班,但是服务业这些会比较困难一点,因为他们本身已经每天工作时长到了8-10个小时了,不可能再每天拉长更多时间。
也有企业受询时指出,没有计划推行四天工作制,但会继续采纳混合工作模式,让员工享有居家办公或是回到工作场所上班的灵活工作安排。
那么本地人对于目前的工作状态满意吗?我们一起来看组数据。
咨询公司Media Research Consultants针对六大民生主题向1000名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展开的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都已年满18岁,公民身份、年龄层、性别和种族都是按照新加坡统计局定义的居民人口比例而定。
开心但想换工作
21%国人工作开心但仍想换工作,而在25至34岁这个年龄层当中,就有多达34%有这样的想法。
调查发现,在35至44岁这个年龄层当中有这种想法的受访者也比平均多,共有26%;45岁及以上这个年龄层的比率则比平均低。

整体而言,65%的受访者对于工作感到开心,但只有44%不想换工作。
不开心但不想换
相反的,共有13%受访者对于工作感到不开心,但并不想换工作,比率最高的是35至54岁的年龄层。
最喜欢哪种工作制度?
在疫情期间,居家办公一度成为既定办公模式,而随着我们逐步走出疫情,混合办公模式也成为常态。
这项调查就发现,71%受访者喜欢混合办公模式;13%希望可以天天居家办公,尤其是18至24岁的受访者;也有16%希望可以天天到办公室工作。
除了混合办公模式,一些企业也开始落实四天工作制。我们的调查就发现,喜欢四天工作制但每天工作更长时间的有47.8%;喜欢五天工作制的则有49.5%,比率最高,但相距不远。
其余的2.7%则比较喜欢一周工作六天,但每天工作更短时间。
找工作难吗?
政府自2015年开始为国人提供技能创前程补助,帮助国人提升技能。
多达48.5%受访者表示打算使用补助参与有助于职业发展的课程,31.8%则打算用于休闲课程;16%表示太麻烦,不打算使用,只有4%表示不知道技能创前程补助是什么。

多达80%受访者认同,只要你愿意学习,到了50岁也不怕找不到工作;不过,45岁及以上的年龄层就有25%至26%不这么认为,比平均来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