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工作制
疫情期間,餐飲和服務業有大量的勞動力流失,於是僱主想要通過「四天工作制」來吸引員工。
「四天工作制」於是成為城中熱議話題。

不過許多受訪業者認為,落實四天工作制有一定難度,主要因為人力有限以及成本上漲,會通過提供其他福利來吸引更多人加入。
那是否有效果呢?
一家牙科診所在疫情期間無法給職員年度加薪,而是讓他們每星期多休息一天。隨著經濟活動全面重啟,公司仍維持這項安排,因為離職率減少至少一半,但坦言這並不適用於每名員工。
但是有一些員工來自海外,是單身人士,他們來到新加坡是為了能養家餬口。對於這些人,診所其實將工作制增加到了四天半,有的甚至五天。
一家餐飲集團為了吸引較有經驗的人員,在近幾個月為新員工推行四天工作制,但成效不大。

受訪人力資源專家表示,較少的工作天數不代表生產力較低,但企業如果採納自動化方案,或可避開聘請人力的經常性開銷。
真的可行嗎?
四天工作制在國會引起討論。受訪招聘公司認為,四天工作制在本地可行,但可能增加員工每天的工作時間。有餐飲業者則推出靈活工時配套,兩個月內成功招聘多兩成員工。
雇用300多名全職和兼職員工的一家餐飲業者,冠病疫情期間曾推行四天工作制,但因排班困難,員工的接受度不高,僅推行兩個月就停止。
業者今年7月改推靈活工時配套,一個月內只要完成80個小時的工作,就能享有15元的時薪、獎勵金和福利。公司過去兩個月成功請到了多20%的員工,大多是廚房幫手和服務員。

受訪招聘公司指出,靈活工作安排已成為求職者的首要考量,而一些僱主對四天工作制存有顧慮是因成本會增加。
實行4天工作制,但不代表薪水減少,公司的成本並沒有減少,像是一些行政工作可能沒有辦法準時下班,但是服務業這些會比較困難一點,因為他們本身已經每天工作時長到了8-10個小時了,不可能再每天拉長更多時間。
也有企業受詢時指出,沒有計劃推行四天工作制,但會繼續採納混合工作模式,讓員工享有居家辦公或是回到工作場所上班的靈活工作安排。
那麼本地人對於目前的工作狀態滿意嗎?我們一起來看組數據。
諮詢公司Media Research Consultants針對六大民生主題向1000名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展開的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都已年滿18歲,公民身份、年齡層、性別和種族都是按照新加坡統計局定義的居民人口比例而定。
開心但想換工作
21%國人工作開心但仍想換工作,而在25至34歲這個年齡層當中,就有多達34%有這樣的想法。
調查發現,在35至44歲這個年齡層當中有這種想法的受訪者也比平均多,共有26%;45歲及以上這個年齡層的比率則比平均低。

整體而言,65%的受訪者對於工作感到開心,但只有44%不想換工作。
不開心但不想換
相反的,共有13%受訪者對於工作感到不開心,但並不想換工作,比率最高的是35至54歲的年齡層。
最喜歡哪種工作制度?
在疫情期間,居家辦公一度成為既定辦公模式,而隨著我們逐步走出疫情,混合辦公模式也成為常態。
這項調查就發現,71%受訪者喜歡混合辦公模式;13%希望可以天天居家辦公,尤其是18至24歲的受訪者;也有16%希望可以天天到辦公室工作。
除了混合辦公模式,一些企業也開始落實四天工作制。我們的調查就發現,喜歡四天工作制但每天工作更長時間的有47.8%;喜歡五天工作制的則有49.5%,比率最高,但相距不遠。
其餘的2.7%則比較喜歡一周工作六天,但每天工作更短時間。
找工作難嗎?
政府自2015年開始為國人提供技能創前程補助,幫助國人提升技能。
多達48.5%受訪者表示打算使用補助參與有助於職業發展的課程,31.8%則打算用於休閒課程;16%表示太麻煩,不打算使用,只有4%表示不知道技能創前程補助是什麼。

多達80%受訪者認同,只要你願意學習,到了50歲也不怕找不到工作;不過,45歲及以上的年齡層就有25%至26%不這麼認為,比平均來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