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李光耀诞辰100周年。李光耀(Lee Kuan Yew,1923年09月16日~ 2015年03月23日)新加坡华人,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党溪乡 ,毕业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创始人。新加坡建国总理,被誉为“新加坡国父”。2018年12月18日,李光耀获得“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为纪念“李光耀诞辰100周年”,本号推出“百年光耀”系列文章,敬请关注。
新加坡又有东方的以色列之称,但以色列周边国家关系紧张,故中东地区成为“火药桶”。而新加坡周围国家关系和谐,新加坡也被称之为世界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川普与金正恩会面,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两岸的汪辜会谈都在新加坡举行的。正因为新加坡在全世界没有一个“敌人”,所以一些会谈都安排在新加坡了。
1965年,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赶了出来”,被迫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国“ 。全世界除了新加坡以外,还没有一个国家是”被迫独立“的,这在全世界是”独一份“ 。二战后,全世界被分裂的国家无一不关系紧张,甚至“兵戎相见”

如二战后发生的韩战、越南战争、德国的柏林墙等等,双方都好像有不共戴天之仇,都想一口吞并了对方。而新加坡在全世界没有一个敌人, 连和把她赶出去的马来西亚也是“好聚好散”,分家后虽然也发生过领土纠纷,但是双方始终坚持“君子动口不动手”,按照国际法来解决纠纷。
新加坡在1965年成立共和国之前,历史上没有作为一个国家存在过,所以不存在外交问题。而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赶出来“后,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外交至关重要。
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外交,基本上实施的是:一个主义、两个基本点、三讲三不讲和四项基本原则。
一个主义
一个主义--实用主义 。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必须根据新加坡的实际需要,如果要归纳出某种理论的话,那就是“实用主义”。治理国家的主要原则就是“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遵循的是:为我所用,对我有用。现实主义的外交理念,要求新加坡的一切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李光耀就曾经多次对研究新加坡问题的人说过,不要研究那些对新加坡没有用的东西, 什么对新加坡有用,并且能够实行,就研究什么。新加坡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必须对新加坡有直接利益,或者不为新加坡制造麻烦、制造问题。
1973年,时任外交部长的拉惹勒南说,治理国家的几个原则: 第一就是是实用主义,志向和能力必须配合,千万不要得罪那些你不能对付的国家。
二战中日军仅用6万多人,就击败了当时的“日不落帝国”--强大的十几万英军,而且俘虏了13万英军,一般人都认为这是不可思议的。其实也很简单,日军占领马来西亚后,就切断对新加坡的供水,不战而胜英军被迫投降。现在的马六甲海峡,周边有许多国家有能力封锁控制,只要哪一个国家封锁了马六甲海峡,新加坡也就被控制了, 所以对新加坡这个小国来说,谁也得罪不起。
李光耀说,我们处在马来群岛的中心,这就使我们的地位具有战略性和重要性了,正因为如此,如果我们举措不当,就会招来大灾祸。由于许多其他原因,这一带是今天世界的严重冲突点之一,而我们正好掌握著这个神经中枢。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李光耀作为一个小国的总理,实际上也是“第一外交部长”、“第一国防部长”,因为新加坡的战场,主要就是“谈判桌”,如果在“谈判桌”上谈判失败了,可以说新加坡也就失败了。因为新加坡国家太小了, 谁能够控制马六甲海峡,谁就能控制新加坡,而周边能够控制马六甲海峡的国家大有人在。因此,地理位置赋予新加坡活跃外交的同时,也要求新加坡要充分考虑国家安全,谨慎外交。必须要更加灵活和审慎地处理各种敏感和复杂的问题,以保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两个基本点
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想沾人光 ,二是不能被人欺。这两个基本点实质上就是“生存与安全”的两大问题。“不想沾人光”就是生存不能依靠别人,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必须靠自己。“不能被人欺”就是必须建立自己的“枪杆子”,要有自卫能力、要有“话语权”。
1. 不想沾人光
李光耀经常说,没有人欠新加坡的。新加坡要想生存下去,主要就要靠自己,要自力更生。因为别的国家,很少会挺身来援助一些与他们没有利害关系的国家。
饭碗靠自己找,住房靠自己造。建国一开始,对外,投资自己找。李光耀就在全球进行招商引资,重点是美国、日本和欧洲。请他们来新加坡投资,解决新加坡人的“吃饭”问题。
对内,住房靠自己造,成立组屋建设局,在全岛“大兴土木”建造组屋,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
新加坡在东盟中,一般人都会以为与最近的马来西亚关系最好。其实,关系最亲密的不是左邻右舍的“大国”,而是远隔海峡的小国--只有40多万人口的小国文莱,新加坡与文莱可以说“亲如一家”,相同的小国,相同文化,文莱也是以华人为主。
许多国家与文莱打交道,都是看上文莱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名副其实的“富得流油”,把它看作“唐僧肉”都想沾它的光“吃一口”,而李光耀与文莱苏丹之间的关系真正是“君子之交”,李光耀从来没有想到要想沾人家的光,所以新加坡与文莱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亲密无间”,两国的货币一直可以通用,而且一直兑换为1:1, 保持多年始终不变。
2 .不能被人欺
1965年8月9日,当李光耀在马来西亚军警的“保护”下,不得已宣布新加坡“独立”时,李光耀就深深地感到,必须建立一只自己的军队了,不然的话,就没有“说话”的自由、国家的“自主”! 目前,新加坡的年国防经费开支约在GDP的5%左右,2023年的军费开支达到了114亿美元,在东南亚地区遥遥领先于泰国和越南,成为东南亚人均国防开支最高的国家。100多亿的军费开支,来保证新加坡“不能被人欺”及小国的“话语权”。
作为一个小国,新加坡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安全威胁,包括恐怖主义、海盗活动以及网络犯罪等。为了确保国家的安全,应对军事威胁,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加强军事力量、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尽管国土面积有限,但新加坡却拥有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且在军事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加坡的军队规模相对较小,仅有7万人。但其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高度专业化的军事力量,使得新加坡在地区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加坡军队还积极参与国际军事演习和合作,与其他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军事关系,以提高自身的国防能力。
1959年,在第一次独立时,李光耀多次挽留英军,推迟撤回英国。英国撤军后。为了确保亚太地区的平衡,美军在新加坡设立海军基地和空军基地,以确保这一地区的稳定与新加坡的安全。

3. “毒虾战略”
新加坡在国防上实施的是“毒虾战略”。大国是大鱼,小国是小虾。新加坡是小虾, 是一只有毒的小虾,你要想吃我,你也会中毒,咱们“同归于尽”。
小国也有小国的尊严,1964年,一个印度尼西亚人在新加坡煽动种族矛盾,被新加坡判处死刑,印度尼西亚政府的军舰开到了新加坡的大门口进行威信,要求新加坡对罪犯免除死刑。李光耀认为,按照新加坡的法律,必须处以死刑。后来李光耀找个机会,到印度尼西亚范围,取得印度尼西亚的理解,两国又和好如初。
新加坡独立后不久,越南战争结束。越南时任总理范文同对李光耀说,新加坡在越战中发了“战争财”,现在越南“解放”了,需要经济建设,新加坡应该支援越南的经济建设。言下之意就是想敲新加坡的竹杠,要新加坡“出点血”。李光耀认为,你们打你们的战,我做我的生意,我发不发财与你们没有关系,我们没有“义务”支援你们的国家建设。如果大家都平等做生意,新加坡仍然是欢迎的。不搞无偿援助,但是可以投资。1994年两国关系发展迅速,经贸往来频繁。新加坡厂商踊跃在越南投资设厂,居越南外资的首位。
4. 发挥国际组织作用
发挥联合国的保护伞作用, 新加坡缺少水,与马来西亚一分开,双方就签订了供水合同,并且送到联合国备案,确保双方都不得反悔。同时,新加坡尽量利用雨水国内设立了多个“蓄水池”( 在中国称之为湖泊),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尽量提高自己的供水部分。
还有,新马之间曾经发生的岛屿之争,以双方的武力来说,新加坡完全有能力强行占领该岛屿。但是,新加坡坚持以谈判或者国际法庭仲裁来解决问题,一切以国际法庭判决为准。即使法庭的判决对新加坡不利,也坚决执行。

三讲三不讲
中国人都知道有个“三讲”,即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却是“三讲三不讲”:讲经济不讲政治;讲实际不讲理论;讲现在不讲过去。
新加坡共和国成立之时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正是国际上“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两大阵营”激烈斗争的时候。当时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到底谁怕谁?” 可以说”新加坡共和国“一诞生,就面临许多的外交挑战和困境。
1. 讲经济不讲政治
在政治上,主要是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二战后称之为“冷战”。新加坡的意识形态集合了民主社会主义、自由经济、政府导向、精英治国及社会控制等多种政治理念。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李光耀审时度势,既不向东,也不向西,李光耀坚持这一现实主义的理念,在国际上寻求自己的生存之道。
当时新加坡属于英联邦的成员国,英国属于北约的主要成员,北约的老大是美国。因此,新加坡也经常被称之为英国、美国的帮凶与走狗。
1965年8月,新加坡被迫独立,李光耀想,我们如何才能使一批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亚洲其他地区、使用多种语言的移民形成一个国家?如何能够使国家能够生存下去,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承认?
李光耀认为,首先要打破政治界限,不但要与与邻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搞好关系,也要与“敌对”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如苏联和中国。(当时新加坡与台湾有外交关系,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是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要打破政治上意识形态的分割,“朋友的敌人也是朋友”。 华约成员国是美国、英国的敌人,但可以成为新加坡的朋友。
前苏联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新加坡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水火不相容,但是经济上却能够互补,苏联需要新加坡的港口,新加坡可以提供服务。在经济上合作可以“双赢”。
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首先到东方的老大哥苏联访问,在新加坡加入联合国的问题上,争取苏联的支持。当时的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就表示支持新加坡加入联合国。 1966年,新加坡与前苏联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苏联一带头支持,东欧的国家都纷纷表示支持,纷纷与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如果讲“政治挂帅”的话,就不可能与这些国家建交。
2. 讲实际不讲理论
李光耀是不相信马共的一些理论的,如阶级斗争、资本剥削等等。所谓无产阶级要打到资产阶级,就是号召穷人打倒富人。而东南亚的富人基本上都是华人,穷人造反“斗地主”,东南亚就不得安宁。对招商引资就是“资本剥削”的理论,李光耀说,新加坡国家没有资源,老百姓没有工作,不怕人家来剥削。
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等等的主义的理论,新加坡一概不听,不管它是什么主义,只要人民能够吃饱肚子就是好主义。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至今许多新加坡人也说不清他们是“什么主义”。中国的胡适曾经说过:少谈一些主义,多研究一些问题。李光耀是不谈主义,只研究问题。
在李光耀出国招商引资时,一些所谓的理论家纷纷反对,引进外资就是引进帝国主义剥削等等,李光耀力排众议,不听这些歪理邪说,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