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建设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2022年07月18日   •   3万次阅读

(3)园林绿化政策:

从“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

新加坡政府在“花园城市”建设中主导园林规划建设、管理、文化创新、技术支持和教育科普等,如由公园局维护历史悠久的新加坡植物园,指导滨海湾花园等国家级项目兴建,为全岛绿化设置标准,以及开发创新已在全球70多个城市应用的“生物多样性指数”(City Biodiversity Index, or Singapore Index),和国际交流等等。

新加坡的城市绿化依托土地整体性使用规划(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和布局,除保留足够的发展用地和自然保护区之外,政府严格规划各类指定专门用途的土地使用的性质和强度,利用商用和民用建筑的成片、集中和高层高密度设计,对留出的地面空间进行植树绿化。

从1990年代开始,新加坡“花园城市”已经拥有优化的布局结构和完善的绿化体系,是政府几十年努力积淀的“环境基础设施”(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在此基础上,新加坡政府提出园林绿化政策转型为建设“花园中的城市”。这是在“花园城市”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城市绿化和街景美观,强化城市国家的身份特征,通过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发展升级“花园城市”。具体来说,就是将当时矩阵式的公园绿地系统、绿化系统和扩大的水域空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络化、一体化的回归自然的生态空间。同时,延续“花园城市”建设,通过植物绿化美化城市,柔和冷硬的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注重自然生态遗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之延续扩展至已有自然保护区之外、融入到城市的人居生活空间——这是对环境建设范式的改变,要求城市进一步增强公园、公园连道系统建设和街景绿化(特别是垂直绿化和空中绿化),修复和提供适宜生物栖息的环境地貌。同时,培育公众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使保护和回归自然成为全体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认同和参与的行动。

打造“花园中的城市”是新加坡国家发展新的战略目标,它是在“花园城市” 基础上,使城市与自然完整融为一体,让 “花园”从城市的点缀变为城市的轮廓,它的实现使新加坡拥有独一无二的城市国家风貌,既服务于吸引全球投资和高端人才、建设全球中心的经济目标;又兼顾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品质和生态关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从根本上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04 先进经验和案例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经验可以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市建设(尤其是带有公共品或类公共品的项目或基础设施,如公共住房、交通和环境)由政府主导,主要通过各个专业性和执行力很强的法定机构;同时在时机成熟时也邀请私人部门贡献他们的资金、技术和见识。这确保了城市建设和发展从规划制定、组织动员、协调推进、建设、管理、评估形成一个个政策闭环。

其次,以长远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建设的基础政策工具和核心技术手段,真正落实“先规划、后发展”理念。通过每10年一次的概念规划修编,对于影响新加坡未来40-50年发展趋势的重大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影响因素或事件进行深入评估,以判断这些趋势对新加坡的住房、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供应的数量、质量和形式的影响程度,并及时在用地布局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同时,透过一定的机制反馈在各部门的政策制定中,从侧面推动各部门各领域的政策改革创新。这一点,在新加坡的交通建设变化中,体现最为突出。

第三,落实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宜居城市建设原则。在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平衡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经济,以吸引投资并提供就业机会;二是塑造安全健康的城市环境,包括干净的空气、水和土壤;三是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包括为新加坡居民创造更多福利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案例

新加坡市区重建

上世纪50年代,新加坡79%的人口住在贫民窟。二战给新加坡造成严重破坏,二战结束后,逃往外地的人相继回流,成千上万的流浪者、失业者挤在高度集中的市中心,大量的贫民窟迅速增长。导致情况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英国殖民政府40年代颁发的《租金控制法令》,目的是为了防止业主提高租金,可是业主却丧失维护房子的动力。人口快速增长造成对住房的高度需求,有些屋主为了获取更高租金,大小房分割转租他人,一个房间甚至可以租住几十人。摇摇欲坠的骑楼,破旧肮脏的环境,疲惫贫穷的劳工,肺结核、传染病肆虐的城市。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并于1960年成立建屋发展局,紧急建设住房,解决住房短缺。从1960年初期开始,新加坡政府就清楚知道,要取得城市化的真正成功和解决住房问题,必须有一个完整的市区重建计划。因此,在建屋发展局内部成立了一个单位—市区重建组,专责市区重建工作;到1974年,该小组从建屋发展局剥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法定机构—市区重建局。该机构统筹规划、组织动员、实施和管理市区更新的全部工作。

新加坡的市区重建是指清除贫民窟、重建市中心区、改善环境及服务等,并创造就业的机会。市区重建并不意味着只是供给良好的住房,也会为商家提供办公、银行、旅馆、商场等建筑物及场地,为商业带来机会,刺激经济增长。这项大规模的计划虽然需要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但新加坡政府意识到单靠私人企业将遭遇许多难题,而由政府主导,在征地,迁移住户,重新分配土地等方面更有效率和公平。

新加坡的市区重建,首先强调以规划为引领。因为如果没有规划,只顾眼前,就会让新加坡的重建工作走入死胡同。比如保护历史建筑的行动,就是因为重建的初期便意识到其重要性,在决定重建的时间便将历史建筑保护纳入整个规划之中,否则在今天的新加坡市中心,就不会有牛车水和小印度等历史街区了。

其次,新加坡的市区重建注重应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市区重建一是提供高质量的商业空间,为商业带来发展机遇,刺激新加坡经济发展;二是注重提升环境质量与品质,比如从1977年开始历时十年的新加坡河清理整治工作;三是注重为受影响居民提供住房和就业机会,尽量采用成片搬迁和安置的办法,以保留原居民群体的社会网络和归属感。

05 新加坡城市建设经验

对中国的启示和建议

(1)将提供优质的城市公共品

上升为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

新加坡政府在提供城市公共品或类似公共品方面不遗余力,将其视为兑现政治承诺的主要内容。这些包括,为约82%的新加坡人提供优质的公共住房,以落实“居者有其屋”政策;建设安全、可靠、舒适和可负担得起的公共运输设施及提供公共运输服务,以打造无堵城市;建设享誉海内外的“花园城市”及后期的“花园中的城市”。近年来,中国城市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挑战,如房价居高不下,交通拥堵等。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这些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或基础设施,并将其作为政府的核心职责,在战略上予以高度重视,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即着眼于提出解决当时紧迫问题的方法,又立足于制定中长期的解决计划。这些经验值得国内城市参考和借鉴。

(2)政府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新加坡政府认为政府部门推进城市建设是责无旁贷的,在一级政府架构下,设立了超过十几个涉及城市建设的法定机构,这些法定机构的体制机制非常灵活,同时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基本可以独立完成相关领域从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全流程工作内容。如建屋发展局(公共住房)、市区重建局(规划)、国家公园局(园林绿化)、陆交局(交通)、建设局(建设管理)、国家环境局(环境保护和公众卫生健康)、公共事业局(水资源管理)、裕廊集团(工业开发)、海事局(港口)、民航局(机场)等。这对于国内快速发展中的城市尤其有借鉴意义。这些城市面临大量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任务,并且往往时间紧迫;目前,他们大多数只能通过外包方式,完成建设任务。然而,从建设实施的质量、水平、时间及成本看,总体效果参差不齐。新加坡政府有意识地主导城市建设任务,同时内部有专业团队可以较为独立完成相关任务。

(3)坚持长远规划引领发展的作用

新加坡的概念规划时间跨度是40-50年,总体规划时间跨度是10-15年。在总规委员会机制下,所有涉及到用地的布局和需求,都需要在总规委员会这个层面来平衡和协调,尤其是在短期内有冲突的用地需求。目前中国的许多城市均设立了规划委员会,但其组成人员大多数是政务官,规划专业人员的比重偏低,无法真正发挥规划对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引导作用。同时,人员的频繁变动导致长远规划的意图也常常无法落地。所以,应该在中国城市建设中,真正坚持由规划引领发展,同时提高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权威性和稳定性,让每个城市的规划成果赢得领导信任、老百姓口碑和同行尊重。

(4)因地制宜制定并更新城市建设政策

新加坡的各项城市建设政策并非一层不变,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技术等变化,定期评估和更新,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同时,非常强调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如公共住房政策,近年来为鼓励新加坡居民多生育,对那些养育孩子较多的家庭,在申请公共住房时给予较多优惠和优先权。对于老旧社区,如果已婚子女申请与父母就近居住,在申请公共住房时也有优先权。中国的城市建设政策颗粒度普遍较高,不够精细,导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较多“错配”现象。比如,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住房短缺问题,由于缺乏深入研究,仅仅尝试从总量上实现供给平衡,但实际上不同的家庭结构、总收入水平,他们的住房需求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给予城市政府在建设决策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并鼓励他们不断提高政策制定的精细化程度。

(5)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新加坡,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发展经济,增强改善民生和提升环境品质的资源和基础;通过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创造一个和谐社会,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以持续提升宜居环境,从“花园城市”过渡到“花园中的城市”,吸引了更多海外人才、资本和项目到新加坡寻找机会。这就形成“经济、社会和环境”良性的相互促进作用。遗憾的是,部分中国城市,在平衡三者关系方面,依然没有找到好办法。既不要像过去那样唯GDP主义,牺牲环境质量,为了金山银山,丢掉绿水青山;又避免出现另一个极端,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新加坡的经验表明,“保护绿水青山”与“创造金山银山”两者并不矛盾。只要中国城市能够超越短期思维,坚持长远规划,并且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科学合理的计划,让全体居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即良好的就业机会、良好的社会服务及和谐社会环境和干净的水、空气和土壤,高水平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是完全做得到的。甚至,在某些领域,这些城市可以比新加坡做得更加出色。

作者 | 林光明教授

编辑制作 | 曹政鹏

部分图片 | 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