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经济放缓房贷利率上涨 明年私宅价料趋稳或下跌

本地私宅价格涨势明年料会因为经济放缓和房贷利率上涨而趋稳,分析师预测,房价甚至还可能会下跌。
房地产销售网站PropertyGuru星期二(12月6日)发表的报告显示,利率上涨以及政府出台的房地产降温措施导致住宅市场承压,许多买家打消买房的念头,交易量开始逐渐下滑。
撰写这份报告的PropertyGuru数据科技房地产智能部主管李乃佳博士指出,随着经济放缓和国内需求减少,明年的房地产交易量也料会相应下跌。
他预测,明年首六个月价格会维持在现有水平或稍微上涨,因为卖主仍有持守能力,然而,较疲弱的经济若出现始料未及的震荡,情况则可能出现巨大变化。“经济情况若严重恶化,一些屋主可能愿意下调要价,尤其是如果他们陷入财务困境。”
| 调查:66%受访者 积蓄不足购房而租房
此外,今年下半年的政府售地计划正选名单地段可建造3505个公寓单位,同比增加26%,供应增加有助于抑制房价的涨势,不过李乃佳认为,这需要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起到效用。
价格有望下跌,但潜在买主仍需等待一段时间。
另一方面,最近有更多首次购屋者因为买不起房子,改而租房子住。
根据PropertyGuru的消费者情绪研究报告,今年下半年有66%的受访者因为积蓄不足以买房,于是改而租房。尽管如此,他们认为租房子只能解决短期至中期的需求,他们依然希望能拥有自己的房子。
合登集团高级研究主管李思德同样认为对于明年的私宅价格会保持平稳,最近位于其他中央区和中央区以外的政府售地计划地段,容积率每平方英尺价格分别维持在1300元和1100元。可是他预测,建筑成本上升以及市场上未售单位减少,可能会在明年把房价推高最多5%。他认为贷款利率虽然高涨,但对新私宅销量的影响预料不大,因为新私宅的贷款偿还额分数个阶段递增,转售市场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
据李思德统计,明年有大约40个新私宅项目登场,共有1万至1万2000个单位。其中20%的单位属于核心中央区(CCR)的发展地段。另有50%在其他中央区(RCR),而其余30%在中央区以外(OCR)。他预测,在明年首季推出的项目如8 Shenton Way、博盛苑(Blossoms by the Park)和Lentor Hill Residences会受到买家关注。“由于明年推出的新私宅项目较多,销量预计会介于9000个单位至1万个单位。”
整体虽不如经济复苏速度 优质零售租金明年涨幅料达3%

我国整体零售空间租金恢复速度虽落后于经济复苏速度,但优质零售租金预计继续上涨,明年涨幅可能多达3%
根据市区重建局(URA)此前公布的数据,我国中央区零售空间租金第三季环比下降0.4%,虽较第二季的0.5%跌幅略有改善,但这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相比之下,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同期零售销售平均增速却达到11%。
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研究与咨询部高级主管张敏璋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零售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分两个级别,即优质和次级商场空间,整体零售市场被后者表现所拖累,但优质零售租金在今年第三季度已逐步开始复苏。
第一太平戴维斯汇总的数据显示,由于中央区商家入驻率提升,全岛零售空间空置率在第三季跌到7.8%,为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乌节路地区优质零售租金第三季度环比上涨1%,至每平方英尺21.3元,市郊区环比上涨0.7%,至每平方英尺23.2元。
张敏璋预计,通胀高企将推高零售营收,或能抵消经济形势走软的影响,从而小幅推高优质零售租金。
他说:“我们预计乌节路黄金地段的零售租金将上涨1%至2%,郊区黄金地段的租金将上涨2%至3%。”
世邦魏理仕(CBRE)东南亚研究主管宋明蔚认为,零售商长期依然看好我国零售市场的复苏。另外,一级方程式赛车(F1)和其他会展活动成功举行,也有助于提升零售商的情绪。
她说:“虽然餐饮业者是需求的主要驱动力,但也有一些本地在线时尚和运动休闲零售商在寻求全渠道战略。”
| 海外品牌纷纷入驻乌节路
继本地运动服饰品牌Kydra在义安城亮相后,其他海外品牌也纷纷入驻乌节路,日本潮牌SNKRDUNK在乌节文华购物廊(Mandarin Gallery)开设了旗舰店;瑞典服饰品牌& Other Stories在爱雍·乌节(ION)开设了东南亚第一家精品店,并计划明年在莱佛士城开设第二家门店。
高纬环球(Cushman & Wakefield)研究部主管黄显洋受访时指出,零售空间租金将很快实现触底反弹,但未来租金复苏将是渐进式的。
他说:“在经济重启的带动下,消费人流量正在恢复,但仍远未达到疫情前水平,加上不少国际零售品牌将新加坡视为在亚太地区发展的跳板,预计整体零售空间租金将在2023年触底反弹。不过消费税提高、利率上涨等因素也会抑制消费支出,并拖累零售销售、提高运营成本,从而导致一些商家退出。”
截至今年第三季末,兴建中的零售项目总面积为41万5000平方米,较上一季的43万8000平方米有所下滑。
高力国际(Colliers)新加坡研究主管何俐慜说:“未来几年,新零售空间的平均供应量约为10年历史平均水平的30%,优质零售空间供应有限,这为未来几个季度租金和入驻率的上涨提供了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