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这招绝了,将垃圾虫送去牛车水等市区地段劳改捡垃圾

2022年11月20日   •   9576次阅读

国家环境局首次让垃圾虫在人多繁忙的地段执行劳改令。(国家环境局)

作者 张丽苹

加坡的繁忙市区,今后将添加一道全新“城市风景线”:

身穿萤光粉和萤光黄背心的垃圾虫在街上劳改捡拾垃圾。

身穿注明“劳改令”(Corrective Work Order)英文字的萤光粉和萤光黄背心的垃圾虫在街上捡拾垃圾。(国家环境局)

垃圾虫并不新,新加坡的劳改令(Corrective Work Order)自1992年执行至今已有30年,也不算新。比较新的角度是,国家环境局首次让垃圾虫在人多繁忙的地段执行劳改令。

本周二(15日),第一批在牛车水进行劳改;

(17日),第二批在丹戎巴葛执行劳改令。

牛车水和丹戎巴葛皆位于中央商业区,不少网民认为当局这步棋走对了,拍案叫绝。

“太棒了,好样的,早该这么做。”

再接再厉,让这些垃圾虫无所遁形绝对是好事。”

当然也有网民质疑,时至今日这样的劳改真能起到效用还是只走个形式?回答他的网民认为,还是有效的,至少会浪费这些垃圾虫很多时间、给他们的生活找麻烦。

新加坡有一个很多人熟悉的别名:罚款城市(Fine City)

对于绝大部分的违法行为,罚款确实能起到阻吓作用,但对于屡丢屡罚、屡罚屡丢的惯犯垃圾虫而言,罚款似乎起不到它很fine(美好)的作用。于是在罚款的同时,也添加劳改令的刑罚。用当局的话说就是:

提高违例者对乱丢垃圾后果的意识,同时让他们体验清洁工的辛苦。(简单说就是让他们自食其果、引以为戒)

在新加坡《环境公共卫生法令》下,初犯者一般会被罚300新元。因屡次乱抛垃圾初次被控上庭并罪成者,最高罚款额为2000元;第二次获罪的最高罚款额为4000元;第三次或以上被定罪者,可被罚款最高1万元。法庭同时也会发出劳改令,要求违法者清理公共场所,最长12个小时,可分几次执行,每次不超过3小时。

环境局今天(18日)在文告中也列出我国垃圾虫的数据。 2017年至2021年间,当局平均每年开出2万7200张罚单给乱丢垃圾和高楼抛物的违例者。在这期间,还发出1万零200个劳改令(Corrective Work Order)给垃圾虫。

资料来源:国家环境局(红蚂蚁制图)

多数违例者都是因为丢掷烟蒂而被环境局的执法人员逮到。绝大部分的垃圾虫都是男性,年龄介于18岁至35岁。

比起2017年开具的3万3100张罚单,2021年的情况已大有改善,但依然不够。

网民:执行劳改令时也应该这么做

不少网民觉得,让垃圾虫在繁忙地段、繁忙时段劳改还不够严厉,不够丢脸,或许难以让垃圾虫,尤其是惯犯们痛定思痛、改过自新。

不如让他们也在抖音或TikTok上一炮而红,将垃圾虫狼藉的名声公告天下,这样才足以将脸丢尽。最好还能让他们的亲朋戚友(或死对头)都通过直播看到他们劳改的样子,那就更绝了。

也有网民不忘提醒,劳改时绝不能让这些垃圾虫戴上口罩遮住脸,必须让他们的同事、同行或邻居一眼就能认出他们,将“丢脸”贯彻到底!

还有网民建议,安排垃圾虫们去乌节路和金沙一带劳改,或在住家附近劳改,那才够丢脸。

其实,红蚂蚁最在意的,不是这些垃圾虫在劳改过程中够不够丢脸,而是为什么我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公共教育、清洁运动、甚至连罚款和劳改令等措施都到位,国人依然改不了乱丢垃圾的坏习惯?垃圾虫不减反增。

2020年至2021年疫情较严峻时,很多负责清扫组屋区的外籍客工被迫在家隔离时,组屋的公共区域,尤其是电梯和走廊的脏乱程度,真的吓死宝宝。

我们所谓的美丽狮城、花园城市、干净之都,都是靠数以千万计清洁工友用辛劳堆砌出来的,而不是因为新加坡人具备了维持公共场所清洁的公德心。

是不是很矛盾?

大家都想住在干净的环境里,为何就不愿“举手之劳”(将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尽一份力?至少不要制造更多垃圾,总可以吧?

新加坡几乎每走几步路就能找到一个公共垃圾桶。即使条件如此便利,乱扔垃圾的人依然不在少数,只能说明这些垃圾虫的素质真的很差。怕丢脸的那些人还是有救的,就怕他们连丢脸都不怕了。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4959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