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新加坡工作多少年才能买得起房?买房政策与北京、上海、深圳有什么区别?
买房政策对比
在买房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买房政策问题,并不是想买就能买。而不同的城市/国家,对于买房的政策也略有不同。
新加坡买房政策
整体来看,新加坡的房屋类型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政府组屋HDB
由建屋发展局(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简称HDB或建屋局)规划兴建、以优惠价格出售给公民的“政府组屋”可以说是新加坡最独特的一道人文风景。据统计,大约80%的新加坡人住在政府组屋中。

Source: 网络
几十年前的组屋购买资格只限定给本国人,在政府大批的津贴支持下,新加坡基本上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而现在,组屋依旧是新加坡本国人优先购买,在居住满一定年限之后,组屋才能够在二手市场转售,满足条件的永久居民才能购买。
公寓Condo
新加坡的公寓(Condo)类似于国内的商品房,个人拥有单户产权,整个居住区的物业统一由物业公司管理。公寓房基本上都有着完善又免费的配套设施,如游泳池、健身房、BBQ等,学习之余去休闲娱乐一下非常地方便。

Source: 网络
排屋/别墅
除组屋和公寓之外,新加坡还有排屋和别墅。排屋即TOWNHOUSE,是一排排联在一起的两层或三层的洋房。每个房子占地面积都比较大,结构简单明了,且都拥有自己的庭院和停车场。一座排屋大概可以住10-15人左右。

Source: 网络
公寓没有国籍限制,允许外国人购买,但是税会比本地人的高。
北京、上海、深圳买房政策
不管是在北京、上海,还是深圳买房,都与户籍是否在这个城市有关。
北京
京籍家庭:
已婚京籍家庭(除通州外):无房的可购买两套住房,已有1套住房的可再购买1套。
单身京籍家庭(包括未婚、离异、丧偶家庭):在京无房的,可购买1套住房。
非京籍家庭:
在京无房且已连续五年在京缴纳社保或个税的非京籍家庭,可购买1套住房。
若想在通州区购买房屋,还必须符合近3年在通州连续缴纳社保或个税的要求。

Source: 网络
上海
沪籍:单身 限购第2套,沪籍已婚限购第3套。
非沪籍:已婚家庭在上海只能拥有1套,单身限购;夫妻双方必须至少有一人社保或个税,自购房之日前63个月缴满60个月。

Source: 网络
深圳
深圳户籍:深户居民家庭、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须在深圳落户满3年,且在本市连续缴纳36个月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保,方可购买商品住房;
夫妻离异的,任何一方自夫妻离异之日起3年内购买商品住房的,其拥有住房套数按离异前家庭总套数计算;
深户家庭或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入户未满3年的,在符合其他购房条件前提下,能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深圳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的,限购1套商品住房。
非深圳户籍:非深户居民家庭、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继续按照提供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5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方可购买商品住房的规定执行。

Source: 网络

房价对比
是否能买房,除了购房资格的问题,还有资金问题。
新加坡房价
在新加坡,房价因地点和房产类型而异。
从新加坡需求最大的经济适用房——组屋的购买量来看,80%的人因为组屋的价格低于其他两者因此组屋获得更多青睐。而新加坡的组屋房价在300-1000新元每平方尺,总价为21万新元起。
从组屋实际购买的角度,对于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来说,新加坡政府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补助金计划(如家庭津贴、近居购物津贴、额外安居津贴等),和贷款方案(可向银行贷款或HDB贷款,其中银行贷款上限为75%,而HDB贷款最高为90%!)。
夸张一点来讲,用新加坡本地人的话来说,HDB就是一个“闭着眼睛随便买”的存在!
再来说说私人公寓。这部分大概占房地产市场的15%,房价在1500-3000每平方尺,换算成人民币大概8万到16万每平方米,总价为49.7万新元起。

Source: 联合早报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虽然新加坡因为疫情,经济发展较缓,但新加坡私宅和组屋转售价都在不断攀升中。3月新加坡公寓转售量甚至创十年来新高,价格连续第八个月上涨。

Source: 海峡时报
北京、上海、深圳房价
北京
根据数据统计,2021年03月12日至2021年04月11日期间,北京二手房均价在每平方6.55万元,新楼盘为每平方5.56万元。

Source: 网络
上海
同时间段,上海二手房均价在每平方6.81万元,新楼盘为5.68万元。

Source: 网络
深圳
根据数据显示,深圳的二手房均价近6.97万元。

Source: 网络

Source: 网络
关于买房这件大事,需要了解和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篇幅有限,本文就先介绍到这里。单纯从北、上、深、新四地的房价对比来看,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新加坡的组屋制度广受称赞了吧。这样能让人看得到希望、压力没那么大的房价,也是小坡持续不断地吸引外来人才加入的原因之一。
你还有什么样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