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聘请月薪不超过4000元且年龄超过重新雇佣年龄的老人,雇主将获得额外补贴。
而聘请月薪不超过3000元的老年员工,雇主所获额外补贴可抵消员工薪金的3%,加上适用于年满55岁员工的特别就业补贴,总共可抵消员工薪金的11%。
延长额外特别就业补贴的发放期限,惠及了12万名员工、5万5000名雇主,发放总额约为1亿6000万元。
03. 养老制度到底怎么评价?
前面说到,其实新加坡没有专门的“养老金”,养老制度的核心是中央公积金(CPF),这是针对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一种强制性储蓄计划,用来应对退休、保健和购房需要。
从上文来看,你或许会觉得,老了以后从公积金中好像领不到多少钱。
但是,在2018年健康、财富和职业咨询机构美世(Mercer)公布全球养老金制度排行中,新加坡竟然位列亚洲第一!

所以,新加坡的公积金体制到底怎么样?
CPF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详尽的制度,简单的说,它强制要求所有55岁以下工作人士都必须把自己每月工资的约20%存入公积金,雇主则再为员工缴纳17%,即一共37%。
然后,公积金强制缴纳是有上限的,月薪到达6000新币后,超过部分则不再强制缴纳,可以简单认为每个月最多缴纳2220新币的公积金。
2018年,新加坡工资的中位数是4437新币/月,也就是说公积金缴纳的中位数是1641新币。
每个月缴纳的公积金又会根据年龄按不同比例被分别存入三个户头,用于储蓄、养老、医疗。

储蓄户头的钱可以拿去买房,医疗的当然是可以用于看病;养老户头的钱则需要等到退休才能动。
三个户头的钱都是自己的钱,有3.5~5%的年利息,也不会被别人拿去;退休后,可以选择全部拿出来,也可以选择去存入CPF Life 终身入息计划,然后按月取。
CPF Life是最低要求存入6万新币,最高则是26万4千新币,根据存入的金额不同,每月领取的金额也不同:
新加坡大专毕业生起薪至少有2000新币,如果按照这个数目来计算。每个月有政府强制要求存工资的37%(个人20% + 公司17%),就是740新币,从25岁存到55岁,存30年,就是26.6万。看着这个数字,很多人会觉得不用担心养老吧?
当然,这是说一般人的情况;新加坡是一个发达国家,任何人,只要有一份正当工作,是不用担心买房、医疗、教育等问题;当然,得有工作,不能当个懒人。
但这个系统最大的bug(漏洞)就是,可以一次性提钱!许多老人会因为理财不善,提前花完CPF中的大部分钱。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底层的老人,一定要出来工作。因为他们很可能年轻时就没有踏实工作,好好存钱到CPF,又或者一次性把公积金取出来,然后全部败光了。
而对于这些人搞砸了自己的人生,年轻时没存下钱;到老了的时候连6万新币的公积金都存不下来的人。
新加坡给出的回答是:那就晚点退休吧!不要55岁退休,可以到70岁再退休。政策规定,每晚退休一年,将来每个月拿的终身入息还可以高7%。
这样一来,至少后半辈子在食阁的吃饭问题,是可以不用担心了。
所以,新加坡政府公积金制度上强调的就是,每个个体要自己养活自己,自己的养老金,是靠自己存出来的。
所以,新加坡的养老制度对于老人来说是好还是不好,这是个很难简单回答的问题。
首先,因为新加坡是个小国,且不是个高福利的国家。政府的一切政策都是从务实角度出发,以可持续性为第一原则。所以期望新加坡政府直接负担老年人全部的生活成本,是不现实的。
其次,美世咨询也给出建议,随着新加坡人的预期寿命延长,可以考虑延迟提取公积金存款的年龄。同时,也应该考虑让新加坡纳税的非永久居民开设公积金户头,如工作准证持有者。
04. 老年幸福生活指数
放眼新加坡的养老政策,除了公积金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覆蓋了医疗、老年关怀、就业与退休、生活津贴、交通、住房、资产等各个方面。
而且除了实际的补贴之外,还有很多在细节处用心,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具体政策
事实上,新加坡社会的养老设施已经比较完善了,从日常生活上可以说是最适合老人居住的国家之一。
例如,多数公共运输工具均可以实现轮椅上下,司机和乘客会耐心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上下车;每座组屋都为老人和儿童设立了活动区,还设立有食阁和公车站,屋主下楼就可以吃饭,而从家门口到车站均建有封顶的绿色廊道,方便居民雨天出行,这也大大减少了老年人滑倒事故。

2016年3月,新加坡又针对老年人推出了“幸福老龄化计划”。政府将投入30亿新元,推动涵盖医药保健、退休、就业、住屋和交通等12个领域的超过70项计划。
首次在完整报告中出现的计划包括,在非高峰时段,把地铁车厢门的开关时间延长2秒至6秒,让年长者有更多时间进出车厢。
此外,巴士站和的士站更换成装有扶手的座椅,助年长者起身。人民协会将借助现有设施和社区网络,在健乐项目下提供医疗服务、推广保健教育和乐龄学习,目标是在每个社区打造一个健乐中心。
这种关注细节的做法也体现在政府近年来修建的乐龄公寓的设施上。例如,楼梯和走廊两侧添加了扶手,在所有改变方向和高矮的地方用显眼的色彩提示。考虑到老人弯腰驼背,开关、门铃和门窗把手等设施的位置都适当降低。

老人视力、听力一般都不太好,因此公寓房间的照明度是普通住宅的两倍,煤气等各种开关上的字很大,报警系统的音量也适当提高等。此外,每个乐龄公寓都设有邻里联系站,老年人可以到这里来参加各种唱歌、读书等活动,也可以相互之间聊天打发时间。
对于不住在乐龄公寓的人士,新加坡的每个选区也都设有民众俱乐部、社区联络所以及康乐中心,这些场地由政府拨款并承担部分营运经费,定期举办文化、社交、休闲活动,并提供健康检查、信息咨询、日常护理等服务。此外,新加坡也有日托养老和各类社会养老机构。
对于无暇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新加坡成立了“三合一家庭中心”,将托老所和托儿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老小孩”和“小小孩”共同生活。老少集中管理,即顺应了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增进了人际交往与沟通。
客观的说,新加坡政府在养老方面是负责任有作为的。只是很多政策也是出于现实的选择。当下,不少老年人选择继续工作的情景,有些是迫于生计,但有些也是自己的主动选择。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见那些还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老年人时,应该尊重他们。因为他们帮助我们承担了很多不愿意做的工作,也是他们的付出让食阁可以保持低价,让社会能够干净整洁地运转,让年轻人可以去到更有未来的岗位上。
资料来源:
1. 联合早报:雇主聘请年长员工达至双赢
2. 新浪财经:新加坡将把法定退休年龄上调至65岁
3. 环球:新加坡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乐龄人士”,看看养老政策就清楚了
4. 红蚂蚁:新加坡65岁单身老人每月基本开销需1379元,你够钱吗?
5. Matters: 新加坡老人晚年很凄惨?
6. 新加坡眼:新加坡养老金制度亚洲第一!凭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