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聘請月薪不超過4000元且年齡超過重新僱傭年齡的老人,僱主將獲得額外補貼。
而聘請月薪不超過3000元的老年員工,僱主所獲額外補貼可抵消員工薪金的3%,加上適用於年滿55歲員工的特別就業補貼,總共可抵消員工薪金的11%。
延長額外特別就業補貼的發放期限,惠及了12萬名員工、5萬5000名僱主,發放總額約為1億6000萬元。
03. 養老制度到底怎麼評價?
前面說到,其實新加坡沒有專門的「養老金」,養老制度的核心是中央公積金(CPF),這是針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一種強制性儲蓄計劃,用來應對退休、保健和購房需要。
從上文來看,你或許會覺得,老了以後從公積金中好像領不到多少錢。
但是,在2018年健康、財富和職業諮詢機構美世(Mercer)公布全球養老金制度排行中,新加坡竟然位列亞洲第一!

所以,新加坡的公積金體制到底怎麼樣?
CPF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詳盡的制度,簡單的說,它強制要求所有55歲以下工作人士都必須把自己每月工資的約20%存入公積金,僱主則再為員工繳納17%,即一共37%。
然後,公積金強制繳納是有上限的,月薪到達6000新幣後,超過部分則不再強制繳納,可以簡單認為每個月最多繳納2220新幣的公積金。
2018年,新加坡工資的中位數是4437新幣/月,也就是說公積金繳納的中位數是1641新幣。
每個月繳納的公積金又會根據年齡按不同比例被分別存入三個戶頭,用於儲蓄、養老、醫療。

儲蓄戶頭的錢可以拿去買房,醫療的當然是可以用於看病;養老戶頭的錢則需要等到退休才能動。
三個戶頭的錢都是自己的錢,有3.5~5%的年利息,也不會被別人拿去;退休後,可以選擇全部拿出來,也可以選擇去存入CPF Life 終身入息計劃,然後按月取。
CPF Life是最低要求存入6萬新幣,最高則是26萬4千新幣,根據存入的金額不同,每月領取的金額也不同:
新加坡大專畢業生起薪至少有2000新幣,如果按照這個數目來計算。每個月有政府強制要求存工資的37%(個人20% + 公司17%),就是740新幣,從25歲存到55歲,存30年,就是26.6萬。看著這個數字,很多人會覺得不用擔心養老吧?
當然,這是說一般人的情況;新加坡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任何人,只要有一份正當工作,是不用擔心買房、醫療、教育等問題;當然,得有工作,不能當個懶人。
但這個系統最大的bug(漏洞)就是,可以一次性提錢!許多老人會因為理財不善,提前花完CPF中的大部分錢。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底層的老人,一定要出來工作。因為他們很可能年輕時就沒有踏實工作,好好存錢到CPF,又或者一次性把公積金取出來,然後全部敗光了。
而對於這些人搞砸了自己的人生,年輕時沒存下錢;到老了的時候連6萬新幣的公積金都存不下來的人。
新加坡給出的回答是:那就晚點退休吧!不要55歲退休,可以到70歲再退休。政策規定,每晚退休一年,將來每個月拿的終身入息還可以高7%。
這樣一來,至少後半輩子在食閣的吃飯問題,是可以不用擔心了。
所以,新加坡政府公積金制度上強調的就是,每個個體要自己養活自己,自己的養老金,是靠自己存出來的。
所以,新加坡的養老制度對於老人來說是好還是不好,這是個很難簡單回答的問題。
首先,因為新加坡是個小國,且不是個高福利的國家。政府的一切政策都是從務實角度出發,以可持續性為第一原則。所以期望新加坡政府直接負擔老年人全部的生活成本,是不現實的。
其次,美世諮詢也給出建議,隨著新加坡人的預期壽命延長,可以考慮延遲提取公積金存款的年齡。同時,也應該考慮讓新加坡納稅的非永久居民開設公積金戶頭,如工作準證持有者。
04. 老年幸福生活指數
放眼新加坡的養老政策,除了公積金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覆蓋了醫療、老年關懷、就業與退休、生活津貼、交通、住房、資產等各個方面。
而且除了實際的補貼之外,還有很多在細節處用心,致力於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具體政策
事實上,新加坡社會的養老設施已經比較完善了,從日常生活上可以說是最適合老人居住的國家之一。
例如,多數公共運輸工具均可以實現輪椅上下,司機和乘客會耐心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上下車;每座組屋都為老人和兒童設立了活動區,還設立有食閣和公車站,屋主下樓就可以吃飯,而從家門口到車站均建有封頂的綠色廊道,方便居民雨天出行,這也大大減少了老年人滑倒事故。

2016年3月,新加坡又針對老年人推出了「幸福老齡化計劃」。政府將投入30億新元,推動涵蓋醫藥保健、退休、就業、住屋和交通等12個領域的超過70項計劃。
首次在完整報告中出現的計劃包括,在非尖峰時段,把地鐵車廂門的開關時間延長2秒至6秒,讓年長者有更多時間進出車廂。
此外,巴士站和的士站更換成裝有扶手的座椅,助年長者起身。人民協會將藉助現有設施和社區網絡,在健樂項目下提供醫療服務、推廣保健教育和樂齡學習,目標是在每個社區打造一個健樂中心。
這種關注細節的做法也體現在政府近年來修建的樂齡公寓的設施上。例如,樓梯和走廊兩側添加了扶手,在所有改變方向和高矮的地方用顯眼的色彩提示。考慮到老人彎腰駝背,開關、門鈴和門窗把手等設施的位置都適當降低。

老人視力、聽力一般都不太好,因此公寓房間的照明度是普通住宅的兩倍,煤氣等各種開關上的字很大,報警系統的音量也適當提高等。此外,每個樂齡公寓都設有鄰里聯繫站,老年人可以到這裡來參加各種唱歌、讀書等活動,也可以相互之間聊天打發時間。
對於不住在樂齡公寓的人士,新加坡的每個選區也都設有民眾俱樂部、社區聯絡所以及康樂中心,這些場地由政府撥款並承擔部分營運經費,定期舉辦文化、社交、休閒活動,並提供健康檢查、信息諮詢、日常護理等服務。此外,新加坡也有日托養老和各類社會養老機構。
對於無暇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新加坡成立了「三合一家庭中心」,將托老所和託兒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老小孩」和「小小孩」共同生活。老少集中管理,即順應了社會的發展需要、解決年輕人的後顧之憂,又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增進了人際交往與溝通。
客觀的說,新加坡政府在養老方面是負責任有作為的。只是很多政策也是出於現實的選擇。當下,不少老年人選擇繼續工作的情景,有些是迫於生計,但有些也是自己的主動選擇。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見那些還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的老年人時,應該尊重他們。因為他們幫助我們承擔了很多不願意做的工作,也是他們的付出讓食閣可以保持低價,讓社會能夠乾淨整潔地運轉,讓年輕人可以去到更有未來的崗位上。
資料來源:
1. 聯合早報:僱主聘請年長員工達至雙贏
2. 新浪財經:新加坡將把法定退休年齡上調至65歲
3. 環球:新加坡老人為什麼被稱為「樂齡人士」,看看養老政策就清楚了
4. 紅螞蟻:新加坡65歲單身老人每月基本開銷需1379元,你夠錢嗎?
5. Matters: 新加坡老人晚年很悽慘?
6. 新加坡眼:新加坡養老金制度亞洲第一!憑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