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还未过去,更可怕的“新冠后遗症”悄然降临!新加坡已有客工出现症状

2020年12月10日   •   18万次阅读

这些后遗症中以疲惫感占26.2%为最大宗,其次则为注意力不集中占24.6%。其他后遗症还有心理、精神上后遗症,以及嗅觉、味觉丧失等。

据日本时事通信社11月11日报道,日本和歌山县公布了一项有关新冠患者后遗症的调查结果。

工作人员给出院两周以上的新冠治愈患者发问卷、或直接听取症状,其中163人回应,有75人表示出现后遗症,占46%。

也就是说,约半数的人表示,出院之后出现了不同的后遗症。

具体症状包括嗅觉障碍、身体倦怠、味觉障碍、呼吸困难。除了上述症状,还有人表示出现了健忘和脱发。

对于“新冠后遗症”,BBC也有报道。

根据BBC记者看到的研究资料,大约每20名新冠患者中就有1人病程长达至少8个星期。

所以在那些已经康复的人当中,有些出院了,但后遗症依然存在,几个月后,还是无法像感染之前那样正常生活。

BBC在报道中说,医学界目前把这种现象称为“新冠长期症状”(long covid)

上述研究和报道样本不同,数据不同,侧重的角度也不同。

但有一点,不管它们强调的是什么,新冠对人的影响毋庸置疑是会长期存在的

03. 新冠留给患者的后遗症

6月,一项由苏格兰学者领导的研究报告指出,因新冠病毒对各种器官的攻击,预计新冠重症患者在治愈后,将平均失去12—14年寿命。

这一研究遭到了许多科研人员的质疑,但也侧面表明了:

“新冠后遗症”的严重性,可能远超人们的想像。

COVID-19被称为新冠肺炎,新冠病毒首先引起的就是对肺部的损害

3月中旬,香港玛嘉烈医院传染中心对首批10名出院病人进行了跟踪,其中3名治愈者步行加速时会气促,不能像平常一样运动,甚至不能像以往一样工作。

同一时间,首例新冠肺炎尸检报告发布。

逝者遗体解剖教授刘良表示:

正常的肺含气,握上去感觉像海绵,但感染新冠病毒的肺一摸就感觉它已经变了,肺里面被别的东西取代了。

7月18日,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发表了一份有关新冠后遗症的分析报告和建议。法国医科院成员Patrick Berche教授表示,就算是轻症患者,也会有肺纤维化的后遗症。

肺纤维化会导致呼吸功能衰退,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这简直就是个定时炸弹。肺纤维化的患者很容易呼吸衰竭而死,这种死因,本质上和淹死是一个道理。

而目前对于肺纤维化没有特效药,病情是不可逆转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曾指出:

肺部严重感染会发展为肺纤维化,一部分重症患者治愈后会出现肺纤维,影响日常生活,发展到晚期只能肺移植。

此外,新冠病毒对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可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加拿大卑诗大学医药学教授James Russell博士和几名研究人员发现,在一项以8000名新冠肺炎患者为样本的调查中,发现过半重症患者出现了心脏损伤,甚至引发死亡。

一位来自伦敦东部的48岁患者透露,新冠肺炎给她留下了严重的心脏损伤:

“治愈后的九周里我一直感觉很冷,后来医生告诉我,我患上了充血性心肌病(心脏功能减弱、心腔扩大、心脏不能充分泵血),可能一辈子都这样了。大部分人会慢慢好转,但有些人可能要安装起搏器,甚至需要心脏移植。”

早在4月,就有研究指出,新冠患者普遍存在肾脏损害的情况

一篇题为Caution on Kidney Dysfunctions of 2019-nCoV Patients的论文在研究了59名来自武汉、黄石和重庆的59例感染患者病例后,发现63%的患者表现出肾功能不全的症状,CT扫描显示100%的患者肾脏影像学异常。

与此同时,英国和加拿大也发现,接受重症监护的新冠患者中,有8%-12%出现了肝或肾衰竭,需要靠长年透析治疗才能生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波表示,感染者的肝肾受损可能是由于肺部功能障碍导致:

“呼吸功能出现障碍时,氧气交换受阻,其它脏器会处于乏氧状态,而对氧特别敏感的肾脏往往会发生严重的功能性损伤。”

除了对人体其他器官产生影响,新冠病毒还会对人的感官造成影响

关于英国首相认为新冠会导致视力下降一事,BBC新闻称,理论上新冠病毒的确可能会影响视力

患者在感染期间可能会诱发病毒性结膜炎等眼部疾病,而如果瞳孔和虹膜的前部也受到影响,则会导致视力模糊等症状。

不仅英国首相经历了视力受损,类似的案例也曾在之前数个医学杂志也报道过。

3月底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眼科杂志》(JAMA Ophthalmolog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在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38名连续感染COVID-19的患者中,有31.6%的患者出现了与结膜炎一致的症状,而眼部异常在病情较重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除了对视力的影响,6月16日发表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嗅觉和味觉发生改变这一症状,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比例高达41%

还有很多已经康复的新冠患者出现了严重的中枢神经后遗症

新冠病毒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影响是最扑朔迷离的,还有很多谜底待揭开;至于新冠是否会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由于暂时没有足够的理论和调查数据支撑,在此也不做展开说明。

值得一说的,是新冠病毒可能会造成的血栓和中风的情况。

这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新加坡两名新冠康复客工突然中风瘫痪的原因所在。

随着对新冠的了解加深,学术界目前已经倾向于认为,COVID-19 不仅仅是病毒感染,也不仅仅是肺炎,它至少可能也包括血管方面的疾病,涉及凝血功能紊乱的问题

据《每日邮报》报道,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传染病专家Graham Cooke教授对死于新冠的病人的验尸报告进行了分析。

结果“非常清楚”地显示,所有新冠患者的体内都有某种形式的血栓形成:

“我们做了大量的尸检,非常清楚地显示,我们观察的每个病人都有血栓形成的迹象。”

不只是Cooke教授一方,伦敦国王学院的Roopen Arya教授今年5月也曾做出检验,发现医院里有30%的冠状病毒患者,体内存在血栓。

“我认为血栓形成是一个主要问题,这一点已经很明显了,”

4月10日发表在《血栓形成研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一家荷兰重症监护病房的184例COVID-19患者中,38%的患者出现血栓形成。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脑血管,就会导致中风。

纽约西奈山卫生系统神经外科医生Thomas Oxley和他的同事也警告称:新冠病毒会导致一些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新冠年轻患者中风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英国高达62%的新冠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了中风;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文章开头的两位无症状感染新冠后痊愈的新加坡客工会突然瘫痪在床。

其实,这不是新冠病毒引起的血栓第一次在新加坡“作祟”了。

早在5月,新加坡就出现了全球首起新冠患者主动脉出现血栓的病例

这位患者是一位39岁送货司机,来自孟加拉。今年5月份确诊新冠。入院三天后,他的右脚感到疼痛,脚趾头开始发黑。经检查后,医生发现他的胸腹主动脉出现血栓,部分转移到右脚、脾脏和肾脏。

陈笃生医院立即为他安排手术,清除腿部血栓,并在主动脉安装覆膜支架,3个月后这位患者康复。

众所周知,新加坡客工基数庞大,且多为青壮或是中年劳力。

此次疫情中,截至11月24日中午十二点,新加坡客工宿舍确诊人数为54502名。

6月8日,新加坡新冠工作小组就表示,新加坡至少一半新增病例为无症状感染者。几乎每出现一例有症状病例,都至少伴随着一例无症状病例。

按照这个比例推算,新加坡至少有27000名以上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是跟这两位中风客工有类似的情况。

他们之后是否也会受到“新冠后遗症”的影响?这个隐患又该如何去解决?

还没完呢,有专家预测,以上种种“新冠后遗症”还不是全部,在未来1-3年或许有更多的症状会显现

而且,这还只是这些康复的新冠患者在身体上可能会受到的折磨,还没有算上疫情为他们带来的心理创伤

总的来说,我们和新冠的对抗,还远远没有结束。

如今,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54万,全球确诊人数超过6760万,而它最终会让人类走向何方,我们还不得而知。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5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4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9576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4275次阅读
“抛弃”选区没信义? 移情别恋实属无奈 从一而终那是运气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阅读
新加坡这个自然公园要这么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新币攻破5.6关口!大选倒计时,抢占政策+汇率“黄金交叉点”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阅读
黄循财:外国人、游客、高收入群体其实在补贴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