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新加坡转型成功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力量,就是其建立在投行思维下的商业模式:对内政府主导,对外招商引资。
新加坡是招商引资的大师,目前驻扎在新的大大小小的跨国公司超过25000个,其中10000个以上来自北美、欧盟和日本。外资基本上贡献了新加坡一半的经济产出。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是新加坡招商引资和贸易促进的操盘手。通过中新苏州工业园、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广州知识城等合作项目,新加坡开始把他们的造园和招商引资技术“出口”到中国以及其它国家,并且在国外“借地”赚钱。
其招商引资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经济的高度开放,政府对外资和本地企业一视同仁,严格的产权和契约保护,廉洁高效的政府,稳定的政治环境,优惠的税收,良好的基础设施,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自由的移民政策,以及越来越国际化的生活环境。

2019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非国家)
2019年IMD发布的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排行中,新加坡名列第一,这也再次展示了新加坡的强大经济吸引力。
03. 上天偏爱“笨”小孩
很多人会觉得,新加坡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包括后期经济转型的成功,都不过是因为占了“地利”。
不可否认,地理位置确实是新加坡为数不多的优势之一,也是上天对于这个“笨”小孩的偏爱。
新加坡是一个港口国家,处于沟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上,是一个天然的良港,战略位置和商业价值极高。
众所周知,马六甲海峡是国际非常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印度洋连接太平洋的重要管道。
从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南海的油轮数量超过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尤其是对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来说极为重要,这是从中亚和非洲地区运输油料资源的最捷径之通道,也被称为是“海上生命线”。
新加坡由于地处马六甲海峡埠,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就是重要的港口。加上这里有着天然的深水环境,新加坡一度成为了为世界第一大港,年平均吞吐量超过一千万标准箱,是当时世界上最炙手可热的物流中心,是全球最繁忙的货物中转基地。
而这便成了新加坡发达的根源。新加坡依托这地利优势,发展出自己的优势产业航运业,靠着航运枢纽的地位,成为了物流中转中心;随之而来的便是贸易,有贸易便会有金融,于是又发展出金融服务业……这样一来,所谓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自然而然的就水到渠成了。
港口为新加坡带来了物流,带来了人流,带来了资金流,带来了对多种多样的服务的需求。

除了地理位置,上天对于新加坡的另一偏爱就是适宜的气候。在新加坡,一年四季的温差是十分的小的,年均温度一般保持在20+到30度之间,总体来说是较为温暖的。
新加坡也没有浪费上天给的恩赐,通过多年的努力将这里建设为著名的花园城市。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又充满了都市的气息,是一个购物天堂。在此基础上,新加坡还填海造陆建设圣淘沙,开放了全球首个夜间动物园……
很多的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慕名而来,配合新加坡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旅游城市的名号就这样打了出去。
很多人也会因为地理位置选择在新加坡转机,新加坡又将樟宜建设成为了全球数一数二的机场,很多在新加坡转机的人也会选择在新加坡过境游玩几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新加坡的旅游业也成为了新加坡重要的经济支柱。

但地理位置并不是新加坡经济腾飞唯一的因素。
世界上有太多地理位置优越但依然发展得不好的国家。比如索马里地处亚丁湾,位于红海通道的重要出口,与新加坡的位置有的一拼,结果呢?这里最出名的是海盗;南非处于亚欧航线的必经之地,埃及拥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拥有巴拿马运河。这些国家都拥有类似新加坡的条件,但都没有发展起来。
而且就算是是马六甲海峡,也不止新加坡一家,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城市其实地理位置也不错,新加坡地理位置虽好,但是并不占据绝对优势,并非非新加坡不可。
命运在别人那里或许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在新加坡这个只得上天“一分”偏爱的“笨”小孩这里,九分的努力才是它经济飞速发展的更重要的原因。
04. “以人为本”的领路人
新加坡的经济能有“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成绩,李光耀功不可没。他对新加坡的发展而言,是家长,亦是领路人。
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再无枝可依。带领人民活下去,有尊严地活下去;闯出新加坡自己的路,传奇逆袭之路,是李光耀一生唯一的奋斗目标。
上文中所提到的新加坡种种经济发展方向与转型,基本上都是李光耀主导的。在英美自由竞争的思潮下,
新加坡发展的却是国家资本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走出了一条“新加坡模式”的经济发展道路。
为了配合经济的发展,李光耀在国际上纵横捭阖,保障了新加坡的国家安全;对内制定一套高效率的管理制度,让新加坡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总是快人一步的发展,从而取得巨大成功。

李光耀一生致力于让新加坡富起来,让新加坡人民富起来:
“新加坡的传统需要百年的积累,而我尽了自己这份力。”
毫无疑问,国父李光耀做到了,他带领着新加坡,上演了经济发展上的“绝地求生”,让全世界对新加坡刮目相看。
国家富起来了,还要让百姓的生活也好起来。所以李光耀建立了两个无论在他身前还是身后,都将惠及新加坡世世代代的民生制度:组屋和“中央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著名的“居者有其屋计划”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执掌,到80年代末就有近80%的新加坡人住上了自己购买的组屋。

1965年,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中独立后,李光耀完善了中央公积金制度,将其扩张到医疗、住房、教育等全方位的储蓄。2018年,新加坡公积金制度已经排名亚洲养老制度榜首。

在这方面,李光耀自称“社会主义者”,他认为有必要对国民收入进行适当的重新分配,在教育、住房和公共卫生方面提供津贴,照顾弱小群体,“以抵消自由市场竞争下出现的极端后果”。
除此之外,新加坡还是全世界政府最清廉,社会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一切,也要归功于李光耀。关于李光耀对新加坡的更多贡献,可阅读文章:《光耀一生》。
注重民生,以人为本。李光耀深知,无论何时何地,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独立之初,新加坡的人口构成多样,除了华人还有印度人、马来人、武吉斯人、爪哇人等。虽然人群的种族背景多样,但真正能为新加坡未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少之又少:刚刚独立的新加坡教育水平很低,几乎谈不上人才储备,缺乏产业发展的燃料。
李光耀从执政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新加坡自然资源匮乏,只有人力资源是没法被挖尽的资源。
因此,建国初期,尽管国内经济凋敞,李光耀仍然对教育事业大力投资,进行全民平等教育,重视教育和就业的关系,关注成人教育。
李光耀还把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定为英语。因为英语是世界语言,只有讲英语,新加坡才能延揽到全球顶尖的人才。对于外来人才,李光耀的态度是:
“我们还有什么选择?没有外来人才,增长就会缓慢;吸引外来人才,就能取得更快速的增长,尽管这样做会使一些顶端的工作落入外来人才手中?若没有增长,人们就可能连工作都没有。”
所以,新加坡在努力提升本国人才素质的同时,积极引入国外优秀人才,来满足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
改革移民政策,为一些高科技人才特别是来自亚洲各国的优秀人才落户新加坡大开方便之门;
通过新加坡国际基金会建立起人才俱乐部以网罗国际优秀人才;
建立一些高科技研究所和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为高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居住条件;
加强其公民的爱国意识,尽量避免新加坡优秀人才的外流;
调整现行生育政策,鼓励条件成熟的青年男女早婚早育,以便为新加坡未来经济发展提供充分而且优秀的人力资源。
……
可以说,李光耀的高瞻远瞩和重视人才,为新加坡开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道路。新加坡的经济有今天的成就,国父李光耀是真正的开创者和领路人。
很长一段时间里,新加坡都是快速发展和经济奇迹的代名词。
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包括引入制造业、吸引外资、发展转口贸易、打造石油集散地等,实现了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从以前一个破败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达成了完美的“逆袭”。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喊著新加坡经济已经式微,也有很多人说新加坡早已经从“亚洲四小龙”的神坛跌落。

不得不承认,新加坡以服务业与制造业为主,其自身发展依赖的是开放的市场与高效的人才资源,核心竞争力优势在逐渐弱化;外向型经济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与敏感性。
2020年在全球蔓延开来的新冠疫情就给新加坡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对此,新加坡也在谋求进一步的经济转型:通过引入人才、降低成本等措施,把自己打造成“金融、智能、生命科学”为核心竞争力的“硅谷”。
这一次,新加坡是否能够抓住机遇、利用优势再创经济奇迹?
我们拭目以待。
资料来源:
1. 清大创融:新加坡飞速发展的原因,思维胜过千军万马
2. worldrules:新加坡历史:从屌丝逆袭成高富帅
3. 吴元华:《新加坡良治之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4. 新加坡头条:从小渔村到大都市,新加坡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有何特殊之处
5. 杨建伟:《新加坡的经济转型之路》,创意圈出版社,2014
6. 经济网:撕裂的新加坡
7. 地球知识局:新加坡是如何艰难走到今天的?
8. 植观天下:光耀星城——新加坡50年产业发展史
9. 世界历史网:新加坡历史发展阶段简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