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新加坡轉型成功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主要力量,就是其建立在投行思維下的商業模式:對內政府主導,對外招商引資。
新加坡是招商引資的大師,目前駐紮在新的大大小小的跨國公司超過25000個,其中10000個以上來自北美、歐盟和日本。外資基本上貢獻了新加坡一半的經濟產出。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是新加坡招商引資和貿易促進的操盤手。通過中新蘇州工業園、中新天津生態城、中新廣州知識城等合作項目,新加坡開始把他們的造園和招商引資技術「出口」到中國以及其它國家,並且在國外「借地」賺錢。
其招商引資最大的吸引力就在於經濟的高度開放,政府對外資和本地企業一視同仁,嚴格的產權和契約保護,廉潔高效的政府,穩定的政治環境,優惠的稅收,良好的基礎設施,訓練有素的勞動力,自由的移民政策,以及越來越國際化的生活環境。

2019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非國家)
2019年IMD發布的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排行中,新加坡名列第一,這也再次展示了新加坡的強大經濟吸引力。
03. 上天偏愛「笨」小孩
很多人會覺得,新加坡之所以能發展起來,包括後期經濟轉型的成功,都不過是因為占了「地利」。
不可否認,地理位置確實是新加坡為數不多的優勢之一,也是上天對於這個「笨」小孩的偏愛。
新加坡是一個港口國家,處於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馬六甲海峽上,是一個天然的良港,戰略位置和商業價值極高。
眾所周知,馬六甲海峽是國際非常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印度洋連接太平洋的重要管道。
從馬六甲海峽進入中國南海的油輪數量超過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尤其是對中國、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來說極為重要,這是從中亞和非洲地區運輸油料資源的最捷徑之通道,也被稱為是「海上生命線」。
新加坡由於地處馬六甲海峽埠,早在英國殖民時期,就是重要的港口。加上這裡有著天然的深水環境,新加坡一度成為了為世界第一大港,年平均吞吐量超過一千萬標準箱,是當時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物流中心,是全球最繁忙的貨物中轉基地。
而這便成了新加坡發達的根源。新加坡依託這地利優勢,發展出自己的優勢產業航運業,靠著航運樞紐的地位,成為了物流中轉中心;隨之而來的便是貿易,有貿易便會有金融,於是又發展出金融服務業……這樣一來,所謂的貿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自然而然的就水到渠成了。
港口為新加坡帶來了物流,帶來了人流,帶來了資金流,帶來了對多種多樣的服務的需求。

除了地理位置,上天對於新加坡的另一偏愛就是適宜的氣候。在新加坡,一年四季的溫差是十分的小的,年均溫度一般保持在20+到30度之間,總體來說是較為溫暖的。
新加坡也沒有浪費上天給的恩賜,通過多年的努力將這裡建設為著名的花園城市。自然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同時又充滿了都市的氣息,是一個購物天堂。在此基礎上,新加坡還填海造陸建設聖淘沙,開放了全球首個夜間動物園……
很多的世界各地的旅遊者慕名而來,配合新加坡高度發達的服務業,旅遊城市的名號就這樣打了出去。
很多人也會因為地理位置選擇在新加坡轉機,新加坡又將樟宜建設成為了全球數一數二的機場,很多在新加坡轉機的人也會選擇在新加坡過境遊玩幾日……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新加坡的旅遊業也成為了新加坡重要的經濟支柱。

但地理位置並不是新加坡經濟騰飛唯一的因素。
世界上有太多地理位置優越但依然發展得不好的國家。比如索馬利亞地處亞丁灣,位於紅海通道的重要出口,與新加坡的位置有的一拼,結果呢?這裡最出名的是海盜;南非處於亞歐航線的必經之地,埃及擁有蘇伊士運河,巴拿馬擁有巴拿馬運河。這些國家都擁有類似新加坡的條件,但都沒有發展起來。
而且就算是是馬六甲海峽,也不止新加坡一家,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城市其實地理位置也不錯,新加坡地理位置雖好,但是並不占據絕對優勢,並非非新加坡不可。
命運在別人那裡或許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在新加坡這個只得上天「一分」偏愛的「笨」小孩這裡,九分的努力才是它經濟飛速發展的更重要的原因。
04. 「以人為本」的領路人
新加坡的經濟能有「亞洲四小龍」的發展成績,李光耀功不可沒。他對新加坡的發展而言,是家長,亦是領路人。
1965年獨立後,新加坡再無枝可依。帶領人民活下去,有尊嚴地活下去;闖出新加坡自己的路,傳奇逆襲之路,是李光耀一生唯一的奮鬥目標。
上文中所提到的新加坡種種經濟發展方向與轉型,基本上都是李光耀主導的。在英美自由競爭的思潮下,
新加坡發展的卻是國家資本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走出了一條「新加坡模式」的經濟發展道路。
為了配合經濟的發展,李光耀在國際上縱橫捭闔,保障了新加坡的國家安全;對內製定一套高效率的管理制度,讓新加坡在整個東南亞地區總是快人一步的發展,從而取得巨大成功。

李光耀一生致力於讓新加坡富起來,讓新加坡人民富起來:
「新加坡的傳統需要百年的積累,而我盡了自己這份力。」
毫無疑問,國父李光耀做到了,他帶領著新加坡,上演了經濟發展上的「絕地求生」,讓全世界對新加坡刮目相看。
國家富起來了,還要讓百姓的生活也好起來。所以李光耀建立了兩個無論在他身前還是身後,都將惠及新加坡世世代代的民生制度:組屋和「中央公積金」制度。
新加坡著名的「居者有其屋計劃」由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執掌,到80年代末就有近80%的新加坡人住上了自己購買的組屋。

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中獨立後,李光耀完善了中央公積金制度,將其擴張到醫療、住房、教育等全方位的儲蓄。2018年,新加坡公積金制度已經排名亞洲養老制度榜首。

在這方面,李光耀自稱「社會主義者」,他認為有必要對國民收入進行適當的重新分配,在教育、住房和公共衛生方面提供津貼,照顧弱小群體,「以抵消自由市場競爭下出現的極端後果」。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是全世界政府最清廉,社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這一切,也要歸功於李光耀。關於李光耀對新加坡的更多貢獻,可閱讀文章:《光耀一生》。
注重民生,以人為本。李光耀深知,無論何時何地,人才才是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獨立之初,新加坡的人口構成多樣,除了華人還有印度人、馬來人、武吉斯人、爪哇人等。雖然人群的種族背景多樣,但真正能為新加坡未來發展做出貢獻的人才少之又少:剛剛獨立的新加坡教育水平很低,幾乎談不上人才儲備,缺乏產業發展的燃料。
李光耀從執政開始就非常重視教育,新加坡自然資源匱乏,只有人力資源是沒法被挖盡的資源。
因此,建國初期,儘管國內經濟凋敞,李光耀仍然對教育事業大力投資,進行全民平等教育,重視教育和就業的關係,關注成人教育。
李光耀還把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定為英語。因為英語是世界語言,只有講英語,新加坡才能延攬到全球頂尖的人才。對於外來人才,李光耀的態度是:
「我們還有什麼選擇?沒有外來人才,增長就會緩慢;吸引外來人才,就能取得更快速的增長,儘管這樣做會使一些頂端的工作落入外來人才手中?若沒有增長,人們就可能連工作都沒有。」
所以,新加坡在努力提升本國人才素質的同時,積極引入國外優秀人才,來滿足經濟發展對於人才的需求量:
改革移民政策,為一些高科技人才特別是來自亞洲各國的優秀人才落戶新加坡大開方便之門;
通過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建立起人才俱樂部以網羅國際優秀人才;
建立一些高科技研究所和國際領先的實驗室,為高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居住條件;
加強其公民的愛國意識,儘量避免新加坡優秀人才的外流;
調整現行生育政策,鼓勵條件成熟的青年男女早婚早育,以便為新加坡未來經濟發展提供充分而且優秀的人力資源。
……
可以說,李光耀的高瞻遠矚和重視人才,為新加坡開創了一條行之有效的經濟發展道路。新加坡的經濟有今天的成就,國父李光耀是真正的開創者和領路人。
很長一段時間裡,新加坡都是快速發展和經濟奇蹟的代名詞。
自1965年獨立以來,新加坡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國家資本主義道路,包括引入製造業、吸引外資、發展轉口貿易、打造石油集散地等,實現了經濟的飛躍式發展。
從以前一個破敗的小漁村一躍成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達成了完美的「逆襲」。
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聲音喊著新加坡經濟已經式微,也有很多人說新加坡早已經從「亞洲四小龍」的神壇跌落。

不得不承認,新加坡以服務業與製造業為主,其自身發展依賴的是開放的市場與高效的人才資源,核心競爭力優勢在逐漸弱化;外向型經濟也具有明顯的脆弱性與敏感性。
2020年在全球蔓延開來的新冠疫情就給新加坡經濟造成了不小的打擊。
對此,新加坡也在謀求進一步的經濟轉型:通過引入人才、降低成本等措施,把自己打造成「金融、智能、生命科學」為核心競爭力的「矽谷」。
這一次,新加坡是否能夠抓住機遇、利用優勢再創經濟奇蹟?
我們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1. 清大創融:新加坡飛速發展的原因,思維勝過千軍萬馬
2. worldrules:新加坡歷史:從屌絲逆襲成高富帥
3. 吳元華:《新加坡良治之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4. 新加坡頭條:從小漁村到大都市,新加坡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有何特殊之處
5. 楊建偉:《新加坡的經濟轉型之路》,創意圈出版社,2014
6. 經濟網:撕裂的新加坡
7. 地球知識局:新加坡是如何艱難走到今天的?
8. 植觀天下:光耀星城——新加坡50年產業發展史
9. 世界歷史網:新加坡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