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最近新加坡总统哈莉玛携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等官员,去北京出席了冬奥,身体力行表示支持中国!

(图源:维文FB)
讲究“礼尚往来”中国也高规格地接待新加坡代表团。

(图源:新华社)
哈莉玛这一去,真的带回了不少好消息。
“逐步恢复双边旅行”
中国释出优待新加坡信号
我们都知道2月3日,4日连续两天因为新年积压病例,新加坡确诊数过万了~
但2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Facebook上面发了一段话。

(图源:第一财经)
摘自中国领导和哈莉玛总统开会时候的发言: "在有效控制新冠的基础上,中国准备逐步恢复与新加坡的双向旅行,并为新加坡学生返回中国学习提供便利。我们希望我们双方共同致力于RCEP的有效实施,促进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图源:Facebook)
“中国准备逐步恢复与新加坡的双向旅行”,此话一出,外媒纷纷报道,看来中国是要“优待”新加坡了。
《部长说:中国准备恢复和新加坡的旅行,让学生返回》

别国的人民还是非常羡慕新加坡的,Facebook评论区下面充满了呼吁更多开放的留言:
“好啦,我要去新加坡申请公民。”

“你好,其他的国际学生呢?”

“那么孟加拉的学生呢?”

虽然最近据《环球时报》报道,中国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家吴尊友表示, 只要中国没有新的措施来防止输入病例引发大规模传播,暂时不会调整其动态清零政策。

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再放远一些, 等新加坡这波疫情峰值过去之后,等国内开完运动会之后, 中国将首先对新加坡开放不是没可能,几大信号已经释出

信号一:回应部长呼吁
这次领导人在会议上的表态,也算是对之前新加坡诉求的一个回应。
去年年底,新加坡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接受中国媒体记者采访时候呼吁:

(图源:搜狐)
“希望当中国恢复更多国际航班时,新加坡会是中国最先达成协议的伙伴之一。”
不仅如此,“为加快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新中两国必须安全地恢复两国之间的航空连通。”

信号二:回国规定放宽
去年12月30日,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发出了重磅通知,回国的规定竟然放宽了一些。
1)检测要求有变,打灭活疫苗/混打灭活跟非灭活疫苗的人,回国不需要再做血清IgM检测。
2)新冠确诊痊愈人员的观察期,从原本的3个月减到现在1个半月左右(6周)
3)起飞前的隔离闭环时间,从原本的14天减少到现在的7天。
这都让回国的流程变得容易一些,特别对于新冠康复者来说更加友好。

(图源:商业时报)
相比其他国家,这也是一次对新加坡的优待,例如中国驻美大使馆官网的回国规定还是双检测+非必要不出行。
信号三:新航为冬奥包机
不久前,新航还官宣将从1月21日至3月16日间,每日为北京冬奥会开通包机服务。
在当时,新加坡交通部长易华仁表示,新航将通过开通奥运包机,使新加坡成为本地区人士参加冬奥会的交通枢纽。
北京冬奥会将是中新两国在疫情下增强人员往来的“良好机遇”。

(图源:央视新闻)
以上种种迹象都显示,未来中国一旦开放,新加坡有很大机会是第一批~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疫情严重、病例太多 “我们撑不住了~”
最近真是一个难熬的寒冬,新加坡日增病例攀新高,很多人都确诊了; 航班也熔断,回国的路很难。
中国民航局再发出3个熔断指令,新加坡的航班赫然在列: 1月24日入境的新加坡航空公司SQ814(新加坡至重庆)确诊7例,因此航班熔断。

(图源:民航局)
随后新航也发出通知,此次调整过后,2月至3月期间仅保留以下中国大陆地区客运航线及航班了。

这些都给一种感觉,再不回国就回不去了~
“即使会遇到困难,也下决心裸辞回国”
有位小红书网友写下这样一段话: “终于! 不用再在是否回国和留下之间反复横跳 不用再担心出个门会被感染的风险 不用被困在家里像蹲监狱般地过一天又一天” 她认为在新加坡工作加学习待了5年之后,做出“裸辞”这个决定不容易。
所有回国坏的可能性都想好了 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找到工作后要面临内卷; 新工作氛围可能比不上现工作; 国内人与人的相处方式不同等等等
尽管如此,她还是没顶住疫情的飙升和对病毒的担心,决定回国。

(图源:CNA)
“疫情后,回国成本变得很高”
网上还有不少人已经回国,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
小金说随着中国发展越来越好,相比国外稳定的生活,貌似国内机会更多一些,她又正好到了工作的倦怠期,想换个环境。
国内比国外好的地方就是归属感,家人的陪伴,更多的机会。

(图源:CNA)
最重要的原因是,疫情发生之后她感觉回国成本变得很高。
如果疫情会持续很久,往来中国和新加坡会很不方便。
所以她建议有想回国的打算,考虑到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建议早点做决定。

(图源:纽约时报)
“最怕隔离完,中国也开放了”
有个陪读妈妈2021年1月才带着孩子来新加坡读书,一顿安排之后新加坡疫情严重了。

到了年底,“一夜回到解放前,全部白搞”,10月份又带着孩子回去了。
这位母亲在评论区说出自己的担忧,最怕回国隔离完,中国也开放,又白折腾一场。

不解封,不自由
“这不是我喜欢的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有变化,大家都会想回到自己原本的国家。
中国人觉得新加坡病例太多容易感染,在国内待着从健康角度更安全。
欧美人觉得这里仍有很多防疫措施,并不自由。如上述小A的例子,与其不自由不如回到同样病例多,但自由的欧美。

“我从欧美来新加坡,最后还是回国”
华裔网友小A因为工作原因从加拿大来到新加坡,慢慢地熟悉并喜欢上了这座热带岛屿。
也想过在这里长期的发展,但是2020年疫情年是如此魔幻, 因为封城期行动受限她觉得很抑郁,两个月后虽然解封,但她感觉新加坡变了,每天只能戴着口罩出门买菜和运动。

新加坡不再是她喜欢的那个自由好玩的小岛。
她最终在新加坡待了446天之后,于2020年9月回国(加拿大)了。
“新加坡,没那么方便了”
事实上,小A不是个例,在疫情中很多欧美人才都因为新加坡反反复复的措施而重新考虑是否留在本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