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才是让新加坡更富有,还是抢本地人饭碗?李光耀是这样看的

2022年01月17日   •   1万次阅读

在李光耀刚开始领导团队的时候,目光就非常长远,意识到需要不断的为政府吸纳干练人才及新生力量。可以说, 从那时起,他就已经考虑到第二代领导层、第三代领导层甚至更远之后新的领导层的平稳过渡及顺利接班。 所以在李光耀在任的长时间里,他及政府都在持续不断的贯彻这一理念。在建国之初,李光耀的领导班子就有拉惹热南、吴庆瑞博士、林金山等一批精英分子。1990年,李光耀卸任后,吴作栋接任总理一职,在1990年至2004年的14年间,他与领导团队继续带领新加坡向前进,同时他也效仿李光耀,为领导层的更新作铺陈。

2001年大选后不久,当他表明准备卸任时,李光耀对他说不需要这么急,但他解释说“时任副总理李显龙都快50岁了,我希望给他充足的时间领导和培养第四代领导班子。”

现任总理李显龙的领导团队里也有许多优秀的人才,如副总理张志贤、尚达曼等。李光耀认为,执政党应继续为选民推出年轻、可靠、认真的人才,向新一代选民伸出触角,争取信任。

人民行动党在2011年就引进几位优秀的候选人,之后相继入阁。其中,教育部长王瑞杰,是历来的首席秘书长中最好的一位。此外,还包括陈振声、陈川仁、黄循财等。

在李光耀任人唯贤、推进领导层更新的思想的指引下,新加坡政府的第二代、第三代都实现了平稳的过渡,同时也有更多年轻的新面孔加入,成为未来领导层的候选人。

引进外来人才是李光耀很早就提出来的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新加坡政府的移民政策都较为的宽松及简便。例如, 政府一直都提供优厚的奖学金吸引外国的优秀学子到新加坡留学,其中部分奖学金的获得者需在毕业后留下服务六年, 借此留住人才。

当中大部分在六年后都会决定长期留在本地,成为永久居民或公民。在2010年前,新加坡移民与关卡局每年都会向一些就读于本地大学和理工学院的留学生发放永久居民(PR)邀请信,邀请他们在开始工作后申请成为永久居民。

此外,新加坡对于投资移民的门槛要求也相对于其它国家低。通过这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新加坡成功吸引了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而新加坡整洁、安全的生活环境及中英双语教学的教育模式也使其成为最受移民欢迎的国家。2007年,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也选择定居新加坡。

当然,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由于大量引进新移民,不少当地新加坡人认为新移民(包括来自中国大陆)与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社会与文化的差异性,而他们的大批到来,也使整个社会对有限资源(工作、住房、交通、学校、医疗)竞争更为激烈;他们也质疑新移民对新加坡的效忠度。

(图源:roots.gov.sg)

移民问题成为2011年5月议会选举和8月总统选举的主要课题,对政府移民和外来人才政策的不满是人民行动党仅获得60%选票(独立以来最低)和反对党获得40% 民众支持的主要原因。

同样地,在总统选举中,前副总理陈庆炎仅以7000多票险胜其竞争对手。此后,政府推出了“新加坡人优先”的政策,在放慢外国人才引入步伐的同时提高移民门槛。从2011年起,新加坡政府开始收紧移民政策,如减少了每年加入的新的永久居民的数量,提高了工作准证的申请条件,移民与关卡局也不再发邀请信给在读留学生等。这些措施使得2011年到2014年,永久居民和外国人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甚至下降。

面对引进移民所带来的负作用,李光耀有很清楚的认识,但仍认为需从实际的困境来考虑这一问题,寻求解决方法。他指出:“尽管移民政策的局限清楚地摆在眼前,我们必须明白,短期内没有其他可行的方案。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胸襟看待新移民所带来的多元面貌。如果在学习、在工作场所,能把这多元关系处理好,又助于我们开拓视野,促进思想交流。永久居民都可能成为公民,只是现阶段,也许我们国家或他们自己尚未就成为公民与否做出最后决定。我们应该逐步帮助他们融入,使他们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让他们成为潜在的公民。”

四、结语

新加坡有今天的成就,李光耀功不可没。他的远见及非凡的领导才能,使新加坡成为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五十年来未出现政治动乱,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人才的中心,最受移民欢迎的国家。

虽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但这是他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面临困境时所必须做出的选择。历史无法再现,新加坡也不可能再出现一个李光耀。

今天,我们能做的是将李光耀放回他特定的时代里,思考他的理念,并有所借鉴及反思,为今后的发展找出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向。正如李光耀所说:“我构建了一个清廉开放、任人唯贤和开放的体制,我的任务已经完成。”未来则是属于新一代的领导人。

(作者:刘宏、张慧梅)

刘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嘉庚讲席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

张慧梅: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本文收录于《学者谈李光耀》一书中,作者刘宏、张惠梅。

上一页
3/3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