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媒体爆料:中国马上将推动新一轮“房改”,将保障性住房地位提升空前!
在网上,有不少人将这称作是“新加坡模式”的复刻。但也有一些专家表示需谨慎看好。


一直都说,新加坡真正做到了“居者有其屋”。那么,保障这一切的“新加坡模式”,究竟有什么魔力?

街头采访新加坡人: 我们的孩子早就买房子了!
在新加坡街头,椰子曾采访过不少民众询问住房问题,表示买房并不难:
一位“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安娣,可以很自然地说出自己所住的房子是买的而不是租的。

但这位安娣也说,自己确实还背着房贷,一边工作一边需要还款。

另一位安哥则说,他的孩子似乎都已经还清了房贷了,完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安哥解释到,他的孩子一开始买的是政府组屋。之后,再把组屋租出去换了公寓。
听起来的操作是在用组屋的租金付公寓的房贷?

有受访的新加坡人将这一切归功于新加坡政府。
“在新加坡,几乎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她言语中透露著感激和自豪。

不仅仅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很多外国人在移民来到新加坡后,也感叹在新加坡买房/换房并不难。

第一次申请BTO,我们就成功啦!
经过好几个月终于选房咯~~ 第一次申请就拿到真的太幸运啦!
虽然没拿到高楼但是也拿到心仪的房子啦~~现在松一口气了不用每天盯着queue number看哈哈哈哈。

提前印了一大堆文件:
1. 预约信
2. 近两年的工资单
3. CPF contribution
4. CPF statement
我只负责提供我的资料剩下交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嘿嘿我就当个快乐的小废物。
去到HDB Hub就可以登记(工作人员会看预约信才能进去),本来只能提前30分钟,但因为我们在附近吃饭真的没地方去了所以提前1小时碰碰运气没想到可以哈哈哈。

进去之后可以看到这个项目的地砖/门的材质还有模型,然后就是拿号码等叫号啦~~

没有等很久等了大约10分钟吧
我们就进去签文件和付2000新币定金~整个过程大概30分钟就搞定了。等了近一年,到今天终于搞定了等了那么久总算安心了。
*以上图文内容来自小红书网友@老公的老婆

也有人在来新加坡多年后换了新家。从原来的小屋换成了大屋也很轻松。

来新加坡十多年后,我换了间大房子~
来小坡也差不多10多年了,又赶上小坡三年疫情,这两年房价飞涨,随着家里人口的增多,和老公也就动了置换换房子的念头。
卖了旧的屋子,选择了榜鹅的五房式二手组屋。不用等,房子新,附近环境也好,适合小孩子玩耍。

说说我们装修的事吧,总共找了差不多四家装修商来对比,身边朋友有找了10多家来对比的,我们一是没有辣么多时间也是觉得不用那么夸张。
我们对装修商要求很简单,靠谱负责任就行。价钱的话我们心里有个自己的预算,有多大财力花多少钱。

忙忙碌碌的折腾了2个多月的装修终于结束了,一切都很顺利。装修出来的家也是我们想要的效果,我们全家都很满意,自己亲身经历过才敢做背书。
最后上照片,终于搬家了,懒洋洋的躺在家里,看着自己的新家,心里面就是得意和喜欢呢,嘻嘻嘻嘻……

*以上内容来自小红书网友@小坡二宝妈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新加坡的房屋自有率高达89.3%。也就是说,只有收入极低的公民和短暂旅居的外国人租房居住,占比大约10%。
和很多人一样,椰子也很好奇,这个小岛国究竟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新加坡模式为什么出色? “价格低、谁都能负担得起”
椰子曾经去过新加坡建屋局HDB总部,看到大厅内挂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经典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一切都开始于1964年。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说:“我们的新社会,居者有其屋是关键”。

当时的背景是,1960年代初,新加坡160万人口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拥有自己的住房,超过50万人口挤在狭小的陋屋里。
环境肮脏、条件恶劣,火灾、传染病、犯罪等问题滋生。

1960年代的Bugis Street,图片来自网络
新加坡组屋的建设目的,一开始就只是为了让人买得起房子。
因此,新加坡政府双管齐下,一方面将由政府建设组屋房屋价格压低,另一方面也给予购房者不菲的补贴。
新加坡新预购组屋的售价,除去补贴后只要12-70万新币就能买到。

今年5月最新的BTO组屋价格,图源:HDB
且根据收入的不同,第一次购房者最高能获得8万新币的津贴。(收入月低,获得的津贴就越高)

图源:HDB
要知道,新加坡统计局年初公布的《2022年住户收入主要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本地受雇居民住户的工作月入中位数为1万零99新币!
即使背上了房贷,可能只需要工作个几年,一户新加坡家庭就能还清了......

图源:Todayonline
之前,政府曾经帮新加坡人算过这么一笔账:
24万新币的房子
用公积金或现金首付3万6千
政府再补贴6万5千
最后贷款13万9千
每月只要偿还631新币(25年),而这个数刚好能用每月存入的公积金偿还。

上述例子整个家庭收入3000新是远低于新加坡平均水平的,但依然可以轻松买房。
也就是说,只要整个家庭月收入3000新以上(在新加坡不算太高),就能负担一套三房式的新组屋!
与此同时,为了将组屋价格“打下来”,新加坡政府也通过《土地征用法》将土地大规模国有化,使得建屋发展局能够以较低价格征用土地建造组屋。
2019年,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岌巴俱乐部(Keppel Club)高尔夫球场,就因为政府要发展南部沿海地段,“说征用就征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