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媒體爆料:中國馬上將推動新一輪「房改」,將保障性住房地位提升空前!
在網上,有不少人將這稱作是「新加坡模式」的復刻。但也有一些專家表示需謹慎看好。


一直都說,新加坡真正做到了「居者有其屋」。那麼,保障這一切的「新加坡模式」,究竟有什麼魔力?

街頭採訪新加坡人: 我們的孩子早就買房子了!
在新加坡街頭,椰子曾採訪過不少民眾詢問住房問題,表示買房並不難:
一位「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安娣,可以很自然地說出自己所住的房子是買的而不是租的。

但這位安娣也說,自己確實還背著房貸,一邊工作一邊需要還款。

另一位安哥則說,他的孩子似乎都已經還清了房貸了,完全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

安哥解釋到,他的孩子一開始買的是政府組屋。之後,再把組屋租出去換了公寓。
聽起來的操作是在用組屋的租金付公寓的房貸?

有受訪的新加坡人將這一切歸功於新加坡政府。
「在新加坡,幾乎每一個家庭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她言語中透露著感激和自豪。

不僅僅是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很多外國人在移民來到新加坡後,也感嘆在新加坡買房/換房並不難。

第一次申請BTO,我們就成功啦!
經過好幾個月終於選房咯~~ 第一次申請就拿到真的太幸運啦!
雖然沒拿到高樓但是也拿到心儀的房子啦~~現在鬆一口氣了不用每天盯著queue number看哈哈哈哈。

提前印了一大堆文件:
1. 預約信
2. 近兩年的工資單
3. CPF contribution
4. CPF statement
我只負責提供我的資料剩下交給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嘿嘿我就當個快樂的小廢物。
去到HDB Hub就可以登記(工作人員會看預約信才能進去),本來只能提前30分鐘,但因為我們在附近吃飯真的沒地方去了所以提前1小時碰碰運氣沒想到可以哈哈哈。

進去之後可以看到這個項目的地磚/門的材質還有模型,然後就是拿號碼等叫號啦~~

沒有等很久等了大約10分鐘吧
我們就進去簽文件和付2000新幣定金~整個過程大概30分鐘就搞定了。等了近一年,到今天終於搞定了等了那麼久總算安心了。
*以上圖文內容來自小紅書網友@老公的老婆

也有人在來新加坡多年後換了新家。從原來的小屋換成了大屋也很輕鬆。

來新加坡十多年後,我換了間大房子~
來小坡也差不多10多年了,又趕上小坡三年疫情,這兩年房價飛漲,隨著家裡人口的增多,和老公也就動了置換換房子的念頭。
賣了舊的屋子,選擇了榜鵝的五房式二手組屋。不用等,房子新,附近環境也好,適合小孩子玩耍。

說說我們裝修的事吧,總共找了差不多四家裝修商來對比,身邊朋友有找了10多家來對比的,我們一是沒有辣麼多時間也是覺得不用那麼誇張。
我們對裝修商要求很簡單,靠譜負責任就行。價錢的話我們心裡有個自己的預算,有多大財力花多少錢。

忙忙碌碌的折騰了2個多月的裝修終於結束了,一切都很順利。裝修出來的家也是我們想要的效果,我們全家都很滿意,自己親身經歷過才敢做背書。
最後上照片,終於搬家了,懶洋洋的躺在家裡,看著自己的新家,心裏面就是得意和喜歡呢,嘻嘻嘻嘻……

*以上內容來自小紅書網友@小坡二寶媽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新加坡的房屋自有率高達89.3%。也就是說,只有收入極低的公民和短暫旅居的外國人租房居住,占比大約10%。
和很多人一樣,椰子也很好奇,這個小島國究竟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

新加坡模式為什麼出色? 「價格低、誰都能負擔得起」
椰子曾經去過新加坡建屋局HDB總部,看到大廳內掛著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經典詩句: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這一切都開始於1964年。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說:「我們的新社會,居者有其屋是關鍵」。

當時的背景是,1960年代初,新加坡160萬人口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擁有自己的住房,超過50萬人口擠在狹小的陋屋裡。
環境骯髒、條件惡劣,火災、傳染病、犯罪等問題滋生。

1960年代的Bugis Street,圖片來自網絡
新加坡組屋的建設目的,一開始就只是為了讓人買得起房子。
因此,新加坡政府雙管齊下,一方面將由政府建設組屋房屋價格壓低,另一方面也給予購房者不菲的補貼。
新加坡新預購組屋的售價,除去補貼後只要12-70萬新幣就能買到。

今年5月最新的BTO組屋價格,圖源:HDB
且根據收入的不同,第一次購房者最高能獲得8萬新幣的津貼。(收入月低,獲得的津貼就越高)

圖源:HDB
要知道,新加坡統計局年初公布的《2022年住戶收入主要趨勢》報告數據顯示,本地受僱居民住戶的工作月入中位數為1萬零99新幣!
即使背上了房貸,可能只需要工作個幾年,一戶新加坡家庭就能還清了......

圖源:Todayonline
之前,政府曾經幫新加坡人算過這麼一筆帳:
24萬新幣的房子
用公積金或現金首付3萬6千
政府再補貼6萬5千
最後貸款13萬9千
每月只要償還631新幣(25年),而這個數剛好能用每月存入的公積金償還。

上述例子整個家庭收入3000新是遠低於新加坡平均水平的,但依然可以輕鬆買房。
也就是說,只要整個家庭月收入3000新以上(在新加坡不算太高),就能負擔一套三房式的新組屋!
與此同時,為了將組屋價格「打下來」,新加坡政府也通過《土地徵用法》將土地大規模國有化,使得建屋發展局能夠以較低價格徵用土地建造組屋。
2019年,擁有百餘年歷史的岌巴俱樂部(Keppel Club)高爾夫球場,就因為政府要發展南部沿海地段,「說徵用就徵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