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部指出,本地购屋者的收入和组屋价格同步增长,因此预购和转售组屋仍然在可负担的水平。

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星期二(2022年7月5日)书面答复议员提问时表示,在2012到2021年间,本地家庭首次购买非成熟区四房式预购组屋的价格,在获得津贴之前的涨幅为10%,津贴后则是增涨了1.4%,而买家的薪水则是增涨了27%。

同一时期,在非成熟区的四房式转售组屋,津贴前的售价涨了9%,津贴后则是下滑了1.3%,而买家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则上涨了48%。

部长说在2021年,多数预购及转售组屋的首次购屋者,只需用到月收入的不到四分之一偿还房贷,这比30%到35%的国际基准来得低。
在预购组屋落成的等候时间方面,过去十年的等候时间中位数是3.1年,当局说目前仍在建设的预购组屋预计等候时间中位数是4.3年。等候时间延长主要因为过去两年供应链受疫情和近期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影响,而建造更多楼层的预购组屋也拉长了等候时间。
当局表示为了满足住屋需求,去年和前年推出的超过30层的预购组屋占供应量的13%,比2015到2019年3%的占比高出许多。事实上,他们多数可用每月缴交的公积金偿还房贷,且只有少量或没有现金支出。
建屋局将增加预购组屋供应,在2022年和2023年,每年推出最多2万3000个单位,比2021年的1万7000个增加35%。若有必要,建屋局将根据需求,在2021年至2025年推出总共最多10万个单位。
小Li飞刀短评
新加坡本地各类房产的负担能力一览:数据来源于联合早报:

以及我对于本地房产的详细分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