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后两个月,我在新加坡跑了场马拉松,成绩还比疫前好

2022年12月07日   •   5643次阅读

12月4日,我跑了一场马拉松。而且,还PB了。

两个月前,我才确诊新冠。

(以上图源:SCSM官网)

我本来好吃懒动,爱喝酒,讨厌运动,整个一个胖子。

四年前,2018年年底,在波哥、Ada、越治等人影响下,加上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我才开始运动,并于2019年跑了首马。

接连我又跑了两场,2019年一共跑了三场。

很快的,2020年出了新冠疫情,不能再办实体马拉松了。一直到现在。

2022年新加坡渣打马拉松,一共4万人参加,其中5000多是外国人。这是新加坡新冠疫情近三年来的第一场实体马拉松。

三年没跑实体马拉松,这场跑起来还是有些感触。

原定430am开跑,但,330am开始打雷闪电,之后飘起细雨。到了420am左右,雨势突然变大,雷电也明显增多。大家本来坐在地上等候开跑,雨势变大,都纷纷起身。

主办方通知,由于雷电活动频繁,为保安全,延后15分钟,445am开跑。好吧,等等看。

445am,主办方再通知,雷电活动仍然频繁,为保安全,又延后15分钟,5am开跑。

这时,我已淋了半小时的雨,感觉有点儿冷。

5am,主办方又通知,雷电,雷电,还是有雷电,何时开跑,尽快告知。

之后,就一直没通知了。感觉就像疫情封控一样,说三天,然后再三天,然后又三天…… 未知的等候最是煎熬,令人十分沮丧。

过了几乎半小时,527am,感觉很可能这场比赛要被取消了,意兴阑珊。这时,主办方忽然宣布,三分钟后,530am开跑。

幸福实在是来得太突然了!现场气氛马上活起来了。

来吧!赶紧的!爷不怕跑,只怕淋了一小时雨还不让爷跑。

这场马拉松,细节和花絮不说了,看视频更直观。我就写写一些感想。

每个人跑马拉松,都为了不同的目的。

有些是为了常年保持运动,全马也好,半马也好,十公里、五公里都可以,参加一场赛事就等于自己的一次运动。

有些人是为了圆梦,圆各种各样的梦。激励我跑步的好友波哥,当年就是带着母亲的照片,七天飞七大洲跑了七场马拉松,亲自带着母亲看看全世界。

有些人是“首马”或“首半马”,追求零的突破,安全完赛就行,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激励自己。

有些是为了“PB”,personal best,个人最佳记录,为的是一次次突破自己。

有些是为了“晋级”,比如上一次跑6小时多的,这次目标6小时以内。这也是为了突破自己。

(以上图源:SCSM 2022)

另有一种晋级是数量的晋级,比如我已经跑了六场全马,那么我就求“十马”;实际上,“百马王子”并不少见。

还有一类牛人,为了报名参加国际上最牛的马拉松,就必须累计足够的牛成绩,比如芝加哥马拉松,30岁至39岁男性报名条件是全马3小时10分钟以内,那么,他就得参加其他有认证的马拉松,并交出3:10以下的官方成绩。

当然,还有一类跑者,本身就是马拉松爱好者,参赛的目的就是跑,欢快地跑,享受地跑,除了跑之外,没有其他目的,不为证明自己,不为突破自己,不为激励自己,只为了享受又一次跑步。

可能还有一类跑者,是被朋友拉着一起跑名的,自己不是很积极,也不是很喜欢。

撇开那种特别牛的跑者不说,我发现可能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些跑者在赛前并不锻炼,或者虽有锻炼,但是没有做好赛前的其他准备,比如脚底得抹油,免得长时间摩擦起泡,或者是对自我评价过高,一上场就不自量力地狂奔。这类跑者上了赛道之后,很快就会出现状况,只能躺平。

第二种情况,有些跑者对自己要求过高,每一次都要有突破,甚至每一次都要有名次,必须赢,否则宁可不跑。这次比赛感觉自己没准备好,不跑;下次比赛又感觉自己没准备好,又不跑。别人都跑了好几场了,他就是躲在家里不跑。慢慢的,赛道上就很少再见到他们了。

在绝大多数人身上,则是第三种情况,包括我自己。像我们这样的跑者,一来不在乎名次(即便想在乎,也在乎不起),二来觉得应该累积经验,这次没准备好,就以赛代练,摸著石头过河,每跑一次,就是一次的经验和训练。

我经常告诉自己,跑马拉松,如果有目标,目标永远是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越其他任何人。而且,不一定每次都求PB。

道理很简单,人生不是你赢我输的竞赛,不是每次都要我胜利;人生也不是跟自己的竞赛,不是每次都要得PB。

我跑马拉松,目的就两个;一个是贪生怕死,为了自己强身健体,另一个是为了给孩子树立健康生活的榜样。

就在前一天晚上,渣打马拉松举办“Kids Dash”童跑,我十岁女儿和四岁侄女都去跑了。

这刚好是我女儿和我阳后的整整两个月,也是我侄女阳后的第十个月。

上至八旬老父

下至四龄侄女

全家都中过了

话说两个月前,10月4日,星期二。

早晨送了孩子上学之后,我跟往常一样顺路去跑步,没感觉任何异常。

中午,到学校接孩子放学。她说头疼、发热、头晕,还说手指有点麻痹,感觉有点迟钝。我说,我们赶紧回家测一下。

回到家,一测体温,37.6度。给她做了ART抗原自测,果然出现暗红的二杠;我赶紧给学校老师发电邮请病假。

孩子确诊,我原本是不担心的。我侄女今年初就确诊了,没打疫苗,第一天发热,第二天就好了。我父亲,“年方”86,也是今年初确诊,当时我和弟弟妹妹商议,要不要送去政府的社区康复设施?但看他状况还好,只有小咳嗽,喝了咳嗽药水就没什么,那么就顺他意,让他居家康复,只要我们时刻留意病情发展,有事随时送院就行。

当然,居家康复的结果是,与我父同住的妹妹第二三天也中了。我侄女中了之后,没两天我弟弟、弟媳也中了。好的是,过了几天他们全好了,倒也没听说有后遗症。

言归正传。我女儿确诊之后,因为有我侄女前例在先,我并不紧张。但我半小时后观察到,她嘴唇很红,简直像涂了口红似的,而且还说手指感觉麻痹,触觉比平时迟钝。当过六年消防官的我,本来就有根深蒂固的“只怕万一”的思维,于是马上警觉起来。

我赶紧搜了搜竹脚妇幼医院的科普网页,说儿童确诊冠病之后,如果出现红疹、红眼、红唇、颈项肿胀、手脚肿胀,或许有可能是川崎病,就得前往求医。

我不由得有点紧张起来。但我又想,今天是测阳的第一天,现在已经傍晚了,孩子并无其他异状,还是等明早睡醒之后,观察观察再说。

当晚我睡觉之前,感觉自己喉咙微微发痒。我想,我这次应该是逃不掉了。过去我有这么一两次,感觉头晕,以为是中了,那ART一测,阴,浪费了我的军备库存。这次就先不测了,等过了今晚,让病毒累积多一些,明早一测就见真章了。

当晚,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新增7146起确诊病例,其中6888起为本土病例。

我爸、我弟、弟媳、侄女、我妹、我女儿,一共六人,只有我爸计入确诊数据,因为他去看了医生,有记录。其他五个没有。尽管五人数据没有统计进去,但政府透露,截至八月底,新加坡尽管只有三分之一人口确诊,包括无症状感染,但是,根据其他证据如污水分析、血清分析等等,社区阳性率已达到70%,也就是说,新加坡当时70%人口已感染。

现在已经是十月,社区阳性率说不定已经到80%或以上了。

【第一天】

整个人晕乎乎

好几年没这么病过了

10月5日,星期三。

五点多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出ART做个抗原自测。果然见真章了,实打实的二杠。测了体温,倒是很正常,36.3度。看来病毒虽已到岗,但尚未正式开工。

早晨感觉还可以,除了咽痒没什么别的。胃口极好,比平时还好。吃了麦片,又吃了面包,还吃了香蕉,但仍感觉不饱。打算再吃,想想房里的体重计,忍了下来。

开始干活,写文章。到了9点半,开始流鼻水,清水状。

11点半,文章写完,上交到编辑部之后,一放松下来,感觉有点晕,有点犯困。测了一下体温,不知不觉竟已升到37.6度。赶紧躺下。

躺下之后,想起接下来几天有好几场活动,于是一个个发信息、发电邮去请假。

躺平不动,慢慢感觉手脚是冰凉的。我平时很怕热,此时却很畏寒。隔离在小小房间里,不但不敢开风扇,甚至还得盖上被子,才感觉没那么冷。

人晕乎乎的,想睡又睡不着,中午12点多终于睡着。一觉醒来,尽管仍疲惫不堪,但感觉睡了很久,估计已经到了下午三四点钟了。拿起手机一看,天!才下午1点。

咽喉仍是发痒,伴着些许咳嗽。我便用了喉糖来缓解。

再测体温。上升到38.2度。整个下午就在混混沌沌中度过,有时昏昏沉沉睡着了,但也就睡那么三四十分钟。醒来之后,照样是晕乎乎的。

5点多,吃了两颗班纳杜。到了晚上8点,终于退烧了。

烧是退了,却开始鼻塞了。

今天是我阳的第一天,也是孩子阳的第二天。她基本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但还有一点头疼和一点咽痒,已经不再发热,也不再头昏脑胀。唇色已恢复原样,手指也不再有麻痹感觉。我便放心了。

孩子接种过两针辉瑞-BNT,完成第二剂接种是今年一月下旬,距离检测阳性是十个月。

我自己接种过四针,前三针是莫德纳,第四针是辉瑞-BNT。完成第四针接种是6月21日,距离我检测阳性是106天,不到四个月。

我平时很少生病,伤风感冒几年才得一次。除了有过阑尾炎、胰腺炎各一次,还有服兵役练自由搏斗时脚趾骨裂不算,记忆中,上一次让我感觉这么难受的一场病,好像是30多年前。

1/3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1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