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出“防疫七杀拳”,助全球暴击新冠病毒

2020年03月03日   •   6327次阅读

新加坡出“防疫七杀拳”,助全球暴击新冠病毒...

新加坡从佛系“防疫”瞬间反转成了典范“防疫”...

究竟发生了...

或许一篇文章能找出些许答案...

其中,文章中总结了防疫的七个关键问题,小圈儿称其为新加坡“防疫七杀拳”...

七杀拳就是要暴击新冠病毒...

一起看看吧!

(图:来源自网络)

2月20 日,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上的名为《新加坡新冠病毒防疫经验:需要全球共同关注和协作的问题》的文章,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前校长,国大医学组织主席、杜克-国大医学研究生院管理委员会高级顾问陈祝全(Tan Chorh Chuan),与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等专家通过对新加坡现有新冠临床病例观察后,阐述研究结果。

文中提到,新加坡通过2003年抗击非典中学到的经验,来对抗新冠病毒。

新冠与非典有相似之处:

1. 潜伏期相似——患者在发病第一周到第二周时出现肺炎。

2. 儿童感染少见——新加坡3例年龄分别为6个月、1岁和2岁的患者症状非常轻微,与中国此前公开的报告相符。

但是,新冠病毒的发展规律与非典恰恰相反,新冠病毒量与症状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在新冠病毒染病初期,症状最轻微时,人体内病毒含量最高,随后逐渐减少。

这或是因为患者的症状并非病毒直接导致的,而是身体对抗病毒时所产生的反应,因此身体产生白血球用力对抗病毒时,就会出现更多症状,如咳嗽、发烧等,病毒则逐渐减少。

(图:来源自网络)

文中指出,新冠病毒量的高低与传染力的强弱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不过,专家们还是呼吁当出现轻微症状时候,切勿掉以轻心,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另外,与非典不同的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患者可能危重,可能出现轻微症状,还有可能无症状。

无症状地传播才是其最可怕的一面....

WHO全球疫情和警报响应网络主席费舍尔曾对媒体表示,任何新冠病毒感染者未出现症状前,咽喉都有病毒,若没有症状,不咳嗽,不太可能传播病毒。

也就是说即使刚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体内病毒量高,但是因为无症状,可能传染性低。除非是聚餐或有亲密的肢体接触,要不然无症状者不太可能在社区传播病毒。

反之,即便体内病毒量显著减少,但是因为有咳嗽等症状出现,若未有效防护,则传染性大大增加。

这个观点与数据相符,在中国,2月初多地出现因同学聚会、家庭聚餐、企业开会造成多人感染的聚集性病例。

而把新加坡两大教堂感染群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一场新春聚餐。

在新加坡已发现的确诊病例中,多数是家人、朋友或密切接触者。若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渠道是无症状病患,卫生部根本无法确认感染群,或建立连接。可以确定的是,在疫情发展期间,无症状病患占少数。

(图:来源自网络)

最后送上“七杀拳”:

第一拳:知己知彼

需要更好地了解病毒传播方式,受感染个体在无症状时是否具备传染性。

在对于新加坡的病例进行观察后,研究人员发现,病例在发病初期具有较高的病毒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肺炎后,而逐渐减小。然而,要了解病毒量与传染性相关程度,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

第二拳:如影随形

需要在初级医疗机构高效筛查,记录接触史,减少社区传播。

新冠病毒感染的初期临床表现并不明显,许多到初级诊所求医的患者有干咳、咽喉疼痛、低烧等轻微症状。而此类呼吸道症状又极为常见,因此就需要初级医疗机构的医生快速、敏感反应,及时现场筛查,减少社区传播。

第三拳:力劈华山

需要研究出临床标准或生物标志物,来协助区分可能恶化为重疾的病例。

虽然有一些报告阐明,此前患有慢性病的病例,容易发生病情恶化,但根据新加坡现有的资料表明,没有并发症的病例,也可能发展为危重患者。

第四拳:直截了当

需要确定特效药的针对性,以及最佳用药时间。

如今正在中国进行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瑞德西韦的随机试验,可以提供药效参考,但是,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从这些治疗中受益,以及最佳的用药时间(在疾病初期或仅用于病情恶化时)。

第五拳:大开大合

需要清晰、准确、及时地传播疫情正确信息。

新冠疫情传播速度较快,公众容易焦虑和恐慌。与非典时期相比,在社交媒体时代,民众非常容易了解到最新的消息,同样,谣言也可轻易散播,这对卫生系统的管理者带来重大挑战。

第六拳:潜龙勿用

需要从各方面支持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

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论是身体上要承受长时间穿着笨重的防护装备,还是心理上要承担冒着感染风险亲上一线的恐惧,甚至要面普通民众的排挤等。新加坡的领导人正积极做出努力,总统、总理、各级部长亲自拜访一线工作人员,并宣布为他们加薪1个月。

第七拳:震惊百里

需要全球协作开发有效疫苗。

新加坡希望在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等组织的领导下,为全球开发和测试疫苗做出贡献。新冠疫苗有望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临床试验,但任何疫苗都可能需要至少一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在全球范围使用。当然与此同时,仍然要严格执行公共卫生的防护措施,加倍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0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721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8379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