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惜薇 宋慧纯 林静雯
刚过去的第13届新加坡大选中,20位人民行动党议员没有参选,工人党则有三位原议员引退,让这两个老牌政党都有机会进一步注入新血,推进政党的领导更新。
《联合早报》记者访问执政党一位引退的前部长、一位国会副议长和两位国会议员,了解他们退出政坛后的生活与计划、他们对本届大选结果的看法,以及冠病疫情等带给他们的启示。
陪夫人美国治癌 林瑞生六字送第四代领导
“减短痛,争长益”——正陪妻子在美国接受治疗的前内阁部长林瑞生,亲身体会泱泱大国应对冠病疫情的态度,感触良多,他以这六个字总结我国政治领导当前的挑战。
林瑞生夫人两年前罹患第四期癌症,病情恶化后到美国接受临床实验,每三个星期注入还未上市的实验性药物,把病情稳定下来。
这位之前在东海岸集选区领军的部长,前阵子频繁往返新美两地,兼顾家人与工作。近几月来,因冠病疫情关系他无法回国,只能透过网络与居民保持联络,以及关心大选选情。

林瑞生坦言近期没有拍照,发来此前与居民交流的照片,反映他人在异乡、心系新加坡的心情写照(林瑞生提供)
如今大选尘埃落定,他把生活重心侧向家人,同时也和全国职工总会保持联系,“关注劳资政紧密结合,在这不寻常时期,更好地照顾工友们”。林瑞生也是职总前秘书长,他目前是职总行政与研究部信托委员会主席。
问他知道妻子生病时,有没有后悔之前没有花太多时间陪伴家人,他说:“与其检讨过去,不如珍惜现在,掌握未来。”
这位公教中学校友透过电邮接受《联合早报》采访,一字一句都以华文书写。
问:冠病的处理方式会动摇人民对第四代领导团队(4G)的信心吗?
答:我今年66岁了。经历好几回的风风雨雨。每一次的挑战都不一样。不过有一点是一样的,那就是新加坡精神。大家一起奋斗,互相关怀,共同争取两大目标:一是短期的痛楚,尽量帮人民减轻;二是看准长期的机遇和利益,尽量为国为民争取。
减短痛,争长益,过去1G、2G、3G都是这样。这次面対百年考验,4G也是一样,令我欣慰。
各国处理冠病的表现不一。整体而言,可从三个数字的高低来看,那就是:病例、入院和死亡人数。
病例的多寡,是这三组数字中比较不准确的,因为国家进行更多检测,就会发现更多病例,反之就较少。
比较可靠的数据应该是入院和死亡人数。检测与否,骗得了大众却骗不了冠病。最终病情发作,病人还是得看医生、进医院,有些甚至丢命。从这两个比较可靠的数字来看,虽然我国人口密度是全球最高之一,但我们的医院并没有爆满。死亡人数也是全球最低之一。
同样重要的,是帮助囯人保住工作,避免大量裁员、失业率快速上升。这点我觉得我们做得比别的国家好很多。新加坡劳资政的互动互信,是工友们的最佳保障。

林瑞生期望这次的百年大挑战会加强大家对年轻一代领导的信心。图为红狮跳伞队的国庆彩排。(李健玮摄)
我相信也期望这次的百年大挑战,会加强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团结与互信,也加强大家对年轻一代领导的信任与信心。
问:这回冠病给你什么启示?
答:我这次近看美国、远观新加坡,感慨万千。我们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他们都没办到。不是我们比较聪明,而是他们太分裂了。这里政治太多,领导不足,不关怀民众,只关注选票。结果,分裂的政治,造成分裂的政策、社会和国家。
新加坡很不一样。自独立至今,执政不是为选票而搞政治,是为国为民而献身服务。面对挑战时,举国上下一起奋斗,走出困境。我们国家比别人小,但是我们的表现比别人好,成就比别人大,因为我们知道,事在人为,团结就是力量。
问:你如何看待国家的发展与未来?
答:减短痛,我们一定会尽力而为。不过,大家必须紧记,事成了,我们也只有一半的成功。另一半的成功,其实才是更重要的,那就是争长益。
过去我们常说: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可是,过去短短几个月,全世界已经历“大过于大”的改变。
这次首当其冲的是全球供应链。中美摩擦加上冠病冲击,将造成更多更大的国家走向自供自足的经济发展方向,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同时,冠病也会造成全球更多企业多用科技,精简人手,全球就业市场将起大波动。
不过,所谓越危险的地方,是越安全的地方。只要我们有特出的条件,不管全球供应链,就业情势起了多大改变,我们还是可占一席之地的。我们面对的问题不是未来世界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是未来的新加坡经济和工友会不会越来越特别。
就算每个国家都想自供自足,事实上并不是每个国家,不论大小,都有足够的国内市场、科技、创新、人材、资金、基础设施等,来进行所有的投资项目。
同样地,就算越来越多企业想要精简人手,新工作还是会源源不断地出现,而且素质和待遇也会越来越好。
其次是我们的中小企业。全球好多中小企业因为资金流动不足、科技应用不及时、适应速度不够快,结果受重创。
中小企业是我国提供就业机会的最大支柱。过去我们大力支持,大力鼓励他们,但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我们大力的支持,而是我们的全力以赴。新加坡要比较全面地以行业转型为核心,整行整业一起整体改造,尽快达到“线上线下,天衣无缝”的操作。只有这样,大中小企业才能一起走进未来。
问:对于东海岸集选区的选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答:随着世界的大变化,我们未来几年将会面临很多很大的新挑战。成功与否,将决定我们未来10年、20年的发展和进展。感谢大家为我们自己和后代,选出一支最肯献身为国、最能带领人民、最敢以创新来排除万难的国家领导。我认识(副总理)王瑞杰已多年。他人好、心好、头脑好。我肯定我国4G会继续是一个负责任、有作为、可信任的政府。东海岸团队也会更好地关怀照顾我们的居民。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管是通过什么角色,我还是会继续努力,为国为民效劳的。
李美花刷了牙就想去义顺南
在国会上,李美花总为民据理力争,言辞犀利。走出国会,她忙碌的身影穿梭于义顺南不同咖啡店,哪怕只有喝杯咖啡的时间,她都抓紧机会倾听民声。
如今走到挥别政治舞台之际,李美花说,从政这些年最开心的莫过于与居民交流的时候,而最艰难的时候,正是与居民道别那一刻。
2006年以政坛新秀之姿代表人民行动党角逐宏茂桥集选区议席的李美花是土木工程师出身,当选后负责义顺南区事务。义顺南区在2011年大选被划入义顺集选区后,李美花在2011年和2015年大选中,都代表行动党捍卫义顺集选区,两次都成功胜选。

李美花(左一)将咖啡店当成与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站,常在不同咖啡店与居民交谈。(梁麒麟摄)
担任后座议员14年后,59岁的李美花上个月宣布告别政坛。回首这一路走来,她说:“最开心当然是和居民在一起的时候。几乎每一天,我刷了牙,就是想到要来义顺南。”
有居民知道她会来咖啡店,就自制芋头糕、菜头粿等。大家会一起点咖啡乌配早餐,边吃边交流。
多年来,李美花极力争取提升区内设施,像是卡迪地铁站旁的天桥电梯,就是她锲而不舍争取而来的。不管争取什么,过程再难,她说,只要失望了不放弃,就可以再等机会争取。
除了服务居民,李美花在2008年7月出任新加坡桌球总会会长,见证我国女队同年在北京奥运会夺取桌球女团银牌,迎来新加坡48年来首枚奥运奖牌。但男单选手高宁在北京奥运会首场男单赛中没有教练在场上指导,含泪落败。李美花对教练“重女轻男”不在场边感到不满,赛后即对媒体说需要检讨。在庆祝得牌之际,桌球队领队和教练可能被革职等消息传出,闹得满城风雨。当时,她在记者会上道歉,并透露已开始谈教练续约一事,领队借调期也延长,风波才就此平息。
时隔多年谈到此事,李美花坦言当时比较辛苦,可说是一大挑战,但那并非她从政以来最难的时候。她说:“最难的时候就是……大选竞选期间的那个星期天。看到居民这样不舍得……。”说到这里,李美花数度哽咽,没再多谈。

很多义顺南居民早将这位人称“花姐”的草根议员当成自家人,在咖啡店主动与“花姐”击拳。(梁麒麟摄)
10几年下来,很多义顺南居民早将这位人称“花姐”的草根议员当成自家人。记者与李美花约在区内咖啡店进行专访时,许多居民主动与“花姐”击拳,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不怕批评 有话直说
被问及可曾考虑过继续从政,李美花说:“我们从政的,有进来的一天,就有出去的一天……如何引进新人从政呢?当然做了两三届的都要能退让。我做了三届,大概也是退休的时候了。”
从政至今,李美花的国会发言向来让人印象深刻。好比几个月前,政府宣布逐步解除病毒阻断措施后允许甜品店重开,却把中药行排除在外。李美花对此表示不解,在国会反问“是不是中药比不上冰淇淋或蛋糕好吃?”她甚至前后用华英语追问三次,卫生部长颜金勇当天始终没正面回应。但不久后,政府宣布,做足安全措施的中药行可恢复营业。
多次为民发声让“花姐”深受民众尊敬,但她也曾因将不知感恩的选民比喻为“死鬼仔”“败家子”,引来批评声浪。
对于直来直往的个性,李美花说,她向来有话直说,不喜欢拐弯抹角。问她难道不怕得罪人?她说:“我总觉得我不是为我个人去争取,是为了居民。我当然希望部长可以听得进去。”
想回马国探望母亲
李美花透露,从政初期,确实有部长不太能接受她的直肠子。“总理当时就把我叫去,说有某某人投诉咯。当时我说,这些是居民在咖啡店跟我说的。那你要我真实告诉你们吗?他当然要,所以就没事了。”
谈及未来计划,李美花说,现在新马两国边境还没开放自由通行,她暂时无法到马国探望母亲。她说:“我要去看妈妈,陪陪妈妈,过后再打算。”
但她透露,已接下母校邀约,担任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咨询委员会主席一职。
来自马来西亚的李美花幼时家境贫寒,苦读多年后选择到南大深造,之后在本地扎根创业并从政。她说:“工作几十年,(南大)他们认为我现在很适合帮他们,所以我一口答应了。他们正筹备中,还要召进其他成员。”
张有福奉劝年轻代议士 勿因忙碌错过天伦
刚过去的星期二,《联合早报》记者到国会大厦专访张有福,他清理完办公室,碰上准备以反对党领袖新身份搬入国会大厦办公室的毕丹星。
张有福(67岁)原本负责的榜鹅东区,在本届大选中并入盛港集选区,这个新的集选区由毕丹星领导的工人党拿下。
告别熟悉环境之际遇上政坛对手,张有福并没有流露出唏嘘,而是豁然面对国人要国会有更多反对声音的诉求。
“我认为总理是对的,选民并不要换政府,从他们不是把票投给任何一个反对党,而是集中投票给工人党,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由陈清木领导的前进党,就可看出这点。
“这些都是风格比较温和的政党。”
2001年“九一一”事件过后,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取得75%的选票。这回大选虽逢冠病危机,执政党得票率却仅有61.2%。
对此,张有福不愿意猜测若早前冠病疫情较不稳定时就举行大选,执政党的得票率如何,但他相信若工人党竞争的席位超过一半,不少人投票时就会更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