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壇「前浪」引退後的多樣人生

2020年08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作者:何惜薇 宋慧純 林靜雯

剛過去的第13屆新加坡大選中,20位人民行動黨議員沒有參選,工人黨則有三位原議員引退,讓這兩個老牌政黨都有機會進一步注入新血,推進政黨的領導更新。

《聯合早報》記者訪問執政黨一位引退的前部長、一位國會副議長和兩位國會議員,了解他們退出政壇後的生活與計劃、他們對本屆大選結果的看法,以及冠病疫情等帶給他們的啟示。

陪夫人美國治癌 林瑞生六字送第四代領導

「減短痛,爭長益」——正陪妻子在美國接受治療的前內閣部長林瑞生,親身體會泱泱大國應對冠病疫情的態度,感觸良多,他以這六個字總結我國政治領導當前的挑戰。

林瑞生夫人兩年前罹患第四期癌症,病情惡化後到美國接受臨床實驗,每三個星期注入還未上市的實驗性藥物,把病情穩定下來。

這位之前在東海岸集選區領軍的部長,前陣子頻繁往返新美兩地,兼顧家人與工作。近幾月來,因冠病疫情關係他無法回國,只能透過網絡與居民保持聯絡,以及關心大選選情。

林瑞生坦言近期沒有拍照,發來此前與居民交流的照片,反映他人在異鄉、心繫新加坡的心情寫照(林瑞生提供)

如今大選塵埃落定,他把生活重心側向家人,同時也和全國職工總會保持聯繫,「關注勞資政緊密結合,在這不尋常時期,更好地照顧工友們」。林瑞生也是職總前秘書長,他目前是職總行政與研究部信託委員會主席。

問他知道妻子生病時,有沒有後悔之前沒有花太多時間陪伴家人,他說:「與其檢討過去,不如珍惜現在,掌握未來。」

這位公教中學校友透過電郵接受《聯合早報》採訪,一字一句都以華文書寫。

問:冠病的處理方式會動搖人民對第四代領導團隊(4G)的信心嗎?

答:我今年66歲了。經歷好幾回的風風雨雨。每一次的挑戰都不一樣。不過有一點是一樣的,那就是新加坡精神。大家一起奮鬥,互相關懷,共同爭取兩大目標:一是短期的痛楚,儘量幫人民減輕;二是看準長期的機遇和利益,儘量為國為民爭取。

減短痛,爭長益,過去1G、2G、3G都是這樣。這次面対百年考驗,4G也是一樣,令我欣慰。

各國處理冠病的表現不一。整體而言,可從三個數字的高低來看,那就是:病例、入院和死亡人數。

病例的多寡,是這三組數字中比較不準確的,因為國家進行更多檢測,就會發現更多病例,反之就較少。

比較可靠的數據應該是入院和死亡人數。檢測與否,騙得了大眾卻騙不了冠病。最終病情發作,病人還是得看醫生、進醫院,有些甚至丟命。從這兩個比較可靠的數字來看,雖然我國人口密度是全球最高之一,但我們的醫院並沒有爆滿。死亡人數也是全球最低之一。

同樣重要的,是幫助囯人保住工作,避免大量裁員、失業率快速上升。這點我覺得我們做得比別的國家好很多。新加坡勞資政的互動互信,是工友們的最佳保障。

林瑞生期望這次的百年大挑戰會加強大家對年輕一代領導的信心。圖為紅獅跳傘隊的國慶彩排。(李健瑋攝)

我相信也期望這次的百年大挑戰,會加強政府和人民之間的團結與互信,也加強大家對年輕一代領導的信任與信心。

問:這回冠病給你什麼啟示?

答:我這次近看美國、遠觀新加坡,感慨萬千。我們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他們都沒辦到。不是我們比較聰明,而是他們太分裂了。這裡政治太多,領導不足,不關懷民眾,只關注選票。結果,分裂的政治,造成分裂的政策、社會和國家。

新加坡很不一樣。自獨立至今,執政不是為選票而搞政治,是為國為民而獻身服務。面對挑戰時,舉國上下一起奮鬥,走出困境。我們國家比別人小,但是我們的表現比別人好,成就比別人大,因為我們知道,事在人為,團結就是力量。

問:你如何看待國家的發展與未來?

答:減短痛,我們一定會盡力而為。不過,大家必須緊記,事成了,我們也只有一半的成功。另一半的成功,其實才是更重要的,那就是爭長益。

過去我們常說: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五年一大變。可是,過去短短几個月,全世界已經歷「大過於大」的改變。

這次首當其衝的是全球供應鏈。中美摩擦加上冠病衝擊,將造成更多更大的國家走向自供自足的經濟發展方向,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新挑戰。

同時,冠病也會造成全球更多企業多用科技,精簡人手,全球就業市場將起大波動。

不過,所謂越危險的地方,是越安全的地方。只要我們有特出的條件,不管全球供應鏈,就業情勢起了多大改變,我們還是可占一席之地的。我們面對的問題不是未來世界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而是未來的新加坡經濟和工友會不會越來越特別。

就算每個國家都想自供自足,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國家,不論大小,都有足夠的國內市場、科技、創新、人材、資金、基礎設施等,來進行所有的投資項目。

同樣地,就算越來越多企業想要精簡人手,新工作還是會源源不斷地出現,而且素質和待遇也會越來越好。

其次是我們的中小企業。全球好多中小企業因為資金流動不足、科技應用不及時、適應速度不夠快,結果受重創。

中小企業是我國提供就業機會的最大支柱。過去我們大力支持,大力鼓勵他們,但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我們大力的支持,而是我們的全力以赴。新加坡要比較全面地以行業轉型為核心,整行整業一起整體改造,儘快達到「線上線下,天衣無縫」的操作。只有這樣,大中小企業才能一起走進未來。

問:對於東海岸集選區的選民,你有什麼話要說嗎?

答:隨著世界的大變化,我們未來幾年將會面臨很多很大的新挑戰。成功與否,將決定我們未來10年、20年的發展和進展。感謝大家為我們自己和後代,選出一支最肯獻身為國、最能帶領人民、最敢以創新來排除萬難的國家領導。我認識(副總理)王瑞傑已多年。他人好、心好、頭腦好。我肯定我國4G會繼續是一個負責任、有作為、可信任的政府。東海岸團隊也會更好地關懷照顧我們的居民。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管是通過什麼角色,我還是會繼續努力,為國為民效勞的。

李美花刷了牙就想去義順南

在國會上,李美花總為民據理力爭,言辭犀利。走出國會,她忙碌的身影穿梭於義順南不同咖啡店,哪怕只有喝杯咖啡的時間,她都抓緊機會傾聽民聲。

如今走到揮別政治舞台之際,李美花說,從政這些年最開心的莫過於與居民交流的時候,而最艱難的時候,正是與居民道別那一刻。

2006年以政壇新秀之姿代表人民行動黨角逐宏茂橋集選區議席的李美花是土木工程師出身,當選後負責義順南區事務。義順南區在2011年大選被劃入義順集選區後,李美花在2011年和2015年大選中,都代表行動黨捍衛義順集選區,兩次都成功勝選。

李美花(左一)將咖啡店當成與居民之間的情感聯繫站,常在不同咖啡店與居民交談。(梁麒麟攝)

擔任后座議員14年後,59歲的李美花上個月宣布告別政壇。回首這一路走來,她說:「最開心當然是和居民在一起的時候。幾乎每一天,我刷了牙,就是想到要來義順南。」

有居民知道她會來咖啡店,就自製芋頭糕、菜頭粿等。大家會一起點咖啡烏配早餐,邊吃邊交流。

多年來,李美花極力爭取提升區內設施,像是卡迪地鐵站旁的天橋電梯,就是她鍥而不捨爭取而來的。不管爭取什麼,過程再難,她說,只要失望了不放棄,就可以再等機會爭取。

除了服務居民,李美花在2008年7月出任新加坡桌球總會會長,見證我國女隊同年在北京奧運會奪取桌球女團銀牌,迎來新加坡48年來首枚奧運獎牌。但男單選手高寧在北京奧運會首場男單賽中沒有教練在場上指導,含淚落敗。李美花對教練「重女輕男」不在場邊感到不滿,賽後即對媒體說需要檢討。在慶祝得牌之際,桌球隊領隊和教練可能被革職等消息傳出,鬧得滿城風雨。當時,她在記者會上道歉,並透露已開始談教練續約一事,領隊借調期也延長,風波才就此平息。

時隔多年談到此事,李美花坦言當時比較辛苦,可說是一大挑戰,但那並非她從政以來最難的時候。她說:「最難的時候就是……大選競選期間的那個星期天。看到居民這樣不捨得……。」說到這裡,李美花數度哽咽,沒再多談。

很多義順南居民早將這位人稱「花姐」的草根議員當成自家人,在咖啡店主動與「花姐」擊拳。(梁麒麟攝)

10幾年下來,很多義順南居民早將這位人稱「花姐」的草根議員當成自家人。記者與李美花約在區內咖啡店進行專訪時,許多居民主動與「花姐」擊拳,不舍之情溢於言表。

不怕批評 有話直說

被問及可曾考慮過繼續從政,李美花說:「我們從政的,有進來的一天,就有出去的一天……如何引進新人從政呢?當然做了兩三屆的都要能退讓。我做了三屆,大概也是退休的時候了。」

從政至今,李美花的國會發言向來讓人印象深刻。好比幾個月前,政府宣布逐步解除病毒阻斷措施後允許甜品店重開,卻把中藥行排除在外。李美花對此表示不解,在國會反問「是不是中藥比不上冰淇淋或蛋糕好吃?」她甚至前後用華英語追問三次,衛生部長顏金勇當天始終沒正面回應。但不久後,政府宣布,做足安全措施的中藥行可恢復營業。

多次為民發聲讓「花姐」深受民眾尊敬,但她也曾因將不知感恩的選民比喻為「死鬼仔」「敗家子」,引來批評聲浪。  

對於直來直往的個性,李美花說,她向來有話直說,不喜歡拐彎抹角。問她難道不怕得罪人?她說:「我總覺得我不是為我個人去爭取,是為了居民。我當然希望部長可以聽得進去。」

想回馬國探望母親

李美花透露,從政初期,確實有部長不太能接受她的直腸子。「總理當時就把我叫去,說有某某人投訴咯。當時我說,這些是居民在咖啡店跟我說的。那你要我真實告訴你們嗎?他當然要,所以就沒事了。」

談及未來計劃,李美花說,現在新馬兩國邊境還沒開放自由通行,她暫時無法到馬國探望母親。她說:「我要去看媽媽,陪陪媽媽,過後再打算。」

但她透露,已接下母校邀約,擔任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諮詢委員會主席一職。

來自馬來西亞的李美花幼時家境貧寒,苦讀多年後選擇到南大深造,之後在本地紮根創業並從政。她說:「工作幾十年,(南大)他們認為我現在很適合幫他們,所以我一口答應了。他們正籌備中,還要召進其他成員。」

張有福奉勸年輕代議士 勿因忙碌錯過天倫

剛過去的星期二,《聯合早報》記者到國會大廈專訪張有福,他清理完辦公室,碰上準備以反對黨領袖新身份搬入國會大廈辦公室的畢丹星。

張有福(67歲)原本負責的榜鵝東區,在本屆大選中併入盛港集選區,這個新的集選區由畢丹星領導的工人黨拿下。

告別熟悉環境之際遇上政壇對手,張有福並沒有流露出唏噓,而是豁然面對國人要國會有更多反對聲音的訴求。

「我認為總理是對的,選民並不要換政府,從他們不是把票投給任何一個反對黨,而是集中投票給工人黨,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由陳清木領導的前進黨,就可看出這點。

「這些都是風格比較溫和的政黨。」

2001年「九一一」事件過後,人民行動黨在大選中取得75%的選票。這回大選雖逢冠病危機,執政黨得票率卻僅有61.2%。

對此,張有福不願意猜測若早前冠病疫情較不穩定時就舉行大選,執政黨的得票率如何,但他相信若工人黨競爭的席位超過一半,不少人投票時就會更保守。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643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