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哥说
”我认为很重要
因为中国正在崛起
所以作为新加坡华人我们
应该学好中文“

这位阿姨也表示
”学好中文非常重要
可惜的是好多人
已经忘记怎么写了"

*以上截图来源:Tropic Monsters TV
而这位小哥也表示
”是的,非常重要
尤其是在经济方面
中国已经赶上来了
最好要懂得如何说跟如何写中文“
跟大马华人有些不一样的
新加坡人学习华语的理由
为了跟中国做生意
还真的很现实……
而大马华人的回答中
却带着几分情怀
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华人
理所应当讲华文

这种境界上的差异
还是要归咎于教育体系的不同
新加坡:人口580万
华人占70%
很多人熟悉新加坡的情况
新加坡总体采用
英式教育体系
中文教育是将中文当做一门学科
所有其他科目都是用英语授课的
马来西亚:人口3000万
华人占24%
而马来西亚是中国以外
唯一拥有完全中文教育系统的国家
在他们的中文学校中(华校)
所有的科目都是用中文教学的
//
荒漠中的华教
//
马来西亚华文学校
近二百年的历史中
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而是经过许多风雨和波折
经历无数的打击

从综艺节目《奇葩说》火起来的
马来西亚著名辩手胡渐彪
在另一个节目《我是演说家》中曾说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
是”荒漠中的华教“



胡渐彪的祖籍是广东开平
尽管在南洋落地生根80年
家族非常注重传统文化
要求他必须会说家乡话
他说华人只占
马来西亚人口的少数
如果真的是为了沟通
不会华语也没问题
但华人还是一代又一代的
传承华文教育
为了”文化身份认同“

但是在马来西亚
想要保留自己的文化身份认同
需要突破层层阻力







在华人占少数的国家
坚持保留自己的母语
曾被视为种族主义者
以及不愿意融入这个国家
凭著广大华裔对华文教育
和文化的热爱,维护和坚持
才能保住华教及华人文化
在马来西亚的存在和发展





”你可能不知道,曾经在马来西亚这片国土上,只为了要学习华语要建华校,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每一所华校,都要靠整个华社每一个人动员出钱出力,把它拼凑起来的。 “
1920─1940年 英殖民地政府实施学校注册法令,其目的在以管制及限制华校之发展,至少有315间华校被取消注册。
1941─1945年 日军占领马来亚,滥杀华族同胞,学校被破坏及被令停课,华教经历了最黑暗时期。
1946─1956年 战后华人社会积极复办华校,面对空前高涨的反殖民及要求独立运动,英殖民政府对具有强烈爱国及反殖民意识的华教采取敌视的态度。

1961年教育法令实施下,马来半岛原有70所华文中学,最后54间改制中学只保留每周3─5节的华文课,其他科目全改为英语及数年后改为马来文媒介。
另16间宁可放弃津贴,成为华文独立中学,后来独中陷入经济和招生的困境。
70年代发起独中复兴运动,筹募百万元发展基金,华裔同胞热烈响应,分别以捐献、义卖、义剪、义唱、义走等多样方式大力支持。
90年代华文独中的发展有更明确的方向和落实具体方针和计划,包括华文独中的使命和办学方针,以及有关课程、考试、师资、经济和学生来源及出路等问题。

直到今天,马来西亚仍有61间华文独立中学。
(部分文字:《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
整个华文教育系统
在马来西亚被简称为”华教“
这两个字承载了好几代人的努力







“你可能没有办法体会,这么轻飘飘的两个字,它在我们心中有多强烈的自豪感,它给我们有多沧桑的回忆,有多神圣的光芒,你可能没有办法体会,我的这种自豪感和沧桑感。”





*以上截图来源:北京卫视
”你可能没有办法了解我的感动,因为说华语这件事情,在这片中国大地上一切来的是那么想当然。可是在马来西亚,我们就好像在沙漠中的一小片绿洲,我们能够做的,就只能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用我们的心血去浇灌,去扶持那么一朵小小的,竟然到今天还存活着的,叫做华教的奇葩!“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身边
马来西亚华人还可以说
一口流利华语
背后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