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
香港输给新加坡了吗?

亚洲金融霸主争夺战!香港、新加坡综合对比,谁能技高一筹?
香港和新加坡曾经同列“亚洲四小龙”,规模相近,崛起于同一个年代,多年来,两城渐渐形成亚洲金融中心的竞争之势。
在此过程中,舆论上不断浮现一个问题——新加坡今后是否会取代香港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
什么成就了金融中心?新加坡与香港缠斗多年,两者都具备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
“香港和新加坡都曾经有过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经历, 有着高效的营商环境和累积多年的贸易经验及伙伴”,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胡荣表示,因此两城是一直是争夺亚太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对手。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胡光宙梳理出两城共同具备的三个优势:一、健全、透明、高效的法律制度;二、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三,世界级的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
香港和新加坡法律体系相似。同为前英国殖民地,两个城市都继承了英国普通法体系,与国际通行法律体系接轨。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调查发现,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是“欧洲以外最受欢迎的首选仲裁机构”、全球第三大仲裁机构,以及进步最快的仲裁地。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紧随其后,排名第四,进步程度仅次于前者,位居第二。
从排名上,香港和新加坡一直在国际金融中心位置上不断轮换交替。但香港始终位居C位。也不乏一些观点认为,新加坡很快会超越香港,成为亚洲第一的国际金融中心?对此,你怎么看?
目录
一、 “新港之争”
二、外汇市场仍是香港占优
三、股票和债券市场香港胜出无疑
四、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市场规模仍是香港大
五、构筑香港金融中心新优势
六、综上所述
01 “新港之争”
金融滋养各行各业,金融中心之地位乃是兵家必争。
中国香港(下称香港)和新加坡长期“爱恨纠缠”, “新港之争”是新时代的“双城记”。
香港和新加坡拥有太多相似之处:购物天堂,华人世界,文化多元包容,面积小、资源少却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她们都是“东亚奇迹”,“亚洲四小龙”,崛起轨迹高度雷同。
“香港和新加坡都曾经有过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经历, 有着高效的营商环境和累积多年的贸易经验及伙伴”,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胡荣表示,因此两城是一直是争夺亚太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对手。
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胡光宙梳理出两城共同具备的三个优势:一、健全、透明、高效的法律制度;二、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士;三,世界级的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
香港和新加坡法律体系相似。同为前英国殖民地,两个城市都继承了英国普通法体系,与国际通行法律体系接轨。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调查发现,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是“欧洲以外最受欢迎的首选仲裁机构”、全球第三大仲裁机构,以及进步最快的仲裁地。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紧随其后,排名第四,进步程度仅次于前者,位居第二。
金融发达、法律健全、政治稳定、政府高效廉洁、营商环境自由开放、高素质人才恒河沙数,她们都向全世界展现著自己的魅力。因为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两地管理者也相互以对方为镜鉴,而在大众内心之中也存在着深深的“瑜亮情结”。
最近“新港之争”在舆论上日趋白热化,有文章炒作资本和财富撤离香港,而新加坡是最大受益者。
这些文章列出了一些情况。比如,2021年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排行榜TOP50中,前10富豪里面有4位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中国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300760.SZ)的实控人李西廷排名榜首,火锅连锁龙头海底捞(06862.HK)的实控人张勇夫妇名列第4。
再如,2022年3月以来,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和协同化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爱普公司(SAP)、世界知名品牌戴森(Dyson)、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Sanofi)纷纷宣布在新加坡投资建厂。戴森更是在新加坡设立全球新总部,总理李显龙亲自出席揭幕仪式。
这些文章认为除了越南,新加坡成为了又一个疫情受益国家,而香港的地位日渐衰落。香港在“新港之争”中已然落了下风。
其中有些观点言之凿凿,说不久之后,新加坡就会取代香港,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金融中心。曾经光辉灿烂的“纽伦港”将让位于“纽伦坡”。
有些人用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Global Financial Centers Index)叠加一些其他事实,来支持香港将被超越的观点。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确是比较权威的指标。该指数持续对全球金融中心进行竞争力评估和排名,每年3月和9月定期更新以显示竞争力的变化。自2007年3月发布第1期以来,已经连续发布了31期。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香港的排名长期居于第三。香港和第一的纽约,第二的伦敦形成了“纽伦港”的稳定格局。然而2019年香港发生了一些情况,导致2020年3月其排名大幅下挫到第六。当局面稳定之后,2021年9月,香港排名回到第三。2022年3月最新的31期排名中,香港得分715分仍为第三名,比第二名伦敦低11分,比第六名新加坡高3分。
这些人说,新加坡比香港仅仅低3分,考虑到财富快速向新加坡转移,用不了多久新加坡就会超越香港。
的确,最近有些超级富裕家庭选择了新加坡作为财富管理地点。我们也承认以“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为代表的财富管理业务在新加坡发展迅猛。2021年“家族办公室”管理资产增长了100%以上。
但是,新加坡和香港的金融实力真的相差无几吗?香港很快会被新加坡超越吗?
本文比较香港和新加坡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希望通过分析,揭示真相。
02 外汇市场仍是香港占优
新加坡和香港分别是世界第三大和第四大外汇交易市场。在成交量方面,新加坡和香港相差无几。国际清算银行每3年公布一次数据,目前最新数据是2019年4月的数据。2019年4月新加坡平均每日交易额为6400亿美元,香港为6320亿美元,略低于新加坡。
上述数据是否就说明新加坡外汇市场赶超过了香港,是不是说明香港作为亚太地区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被取代了呢?
自然不是的。
原因在于香港具有新加坡及其他一些外汇市场所不具备的比较优势:
首先是因为香港地处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前景最为可观的亚太地区的中央位置,而且背靠着中国大陆这块巨大的经济腹地,会得到中国大陆强大的经济规模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支持,大量资金会流入这个地区。九七回归后港人治港,会充分发挥富有创业精神和应变能力的香港人民的巨大潜能。而且,香港是中国大陆的转口港,随着香港与大陆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因贸易所产生的实质性外汇需求会较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多,也就是说,外汇交易中投机的比例相对较小,使香港外汇市场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
其次是香港外汇市场的衍生性交易(主要指外汇期货、期权及互换交易)较少,只占1%,而伦敦市场占了3%以上,纽约市场占了6%。新加坡外汇市场的比例很高。金融衍生工具虽是为规避风险而设计的,但在实际交易中因其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而常被用作强投机性工具。由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造成的金融动荡也屡见不鲜: 1987年由纽约的股指期货与股指期权的程序化交易(Program Trading )而酿就了全球性股灾;今年2月份由于在新加坡炒买日经225指数期货导致了巴林银行倒闭;以及几乎与此同时发生的,上海327国债期货风波,都使人深切地意识到金融衍生工具的巨大投机性和破坏性。香港外汇市场衍生性交易分量少,而且香港金融当局在发展衍生性交易的同时对衍生工具的监管问题十分重视,并为降低市场风险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为促进外汇市场的稳定发展作出不遗余力的努力。这一努力的目光是长远的,它会有助于香港外汇市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保持长期的稳定发展。
最后,香港不但是远东的外汇交易中心之一它还是全球五大黄金市场之一,是由巨大的股票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基金市场等组成的综合性国际金融中心。更广义地说,香港是世界贸易、金融、旅游、信息、航运的综合性经济金融中心。这一切,都会支持香港外汇市场在挑战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因此,香港外汇市场虽面临着其他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挑战,但它的发展势头仍会很劲,发展前景会是十分美好的。
所以在未来的外汇市场上,香港会比新加坡更具优势。
同时,香港作为是全球第三大美元交易中心,新加坡排在其后。美元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储备货币,在总量中占比接近60%。而且美元具有最佳的流动性和抗风险性,所以美元交易额比全体货币的总交易额更重要、更关键。
并且,香港的人民币市场比新加坡大很多。香港是境外人民币最大枢纽,而新加坡排名第三。2021年12月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而新加坡为1750亿元人民币。
东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很多中国内地企业通过香港去东盟投资。香港未来可以强化人民币融资和交易功能,扩大周围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人民币业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香港作为世界第一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其优势显而易见。
世界金融中心必须拥有强大的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核心是股票和债券市场。我们看看“新港”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之间有多大差距。
03 股票和债券市场香港胜出无疑
你不得不承认,新加坡在国际金融中心的竞赛上一直奋勇拼搏。她频出政策以吸引人才、企业及资金。但目前,香港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上明显胜过新加坡。
我们先看股票市场。熟悉香港和新加坡市场的投资人士都知道,香港以资本市场为主,新加坡以外汇市场为主。香港的资本市场要比新加坡大很多,特别是股票市场。2021年底香港股市总市值为42.4万亿港元,新加坡股市总市值8000亿新元,折合4.6万亿港元(此处和下文,新元与港元换算都用1:5.8)。香港股票总市值是新加坡的9倍多(42.4/4.6=9.2)。
香港和新加坡的股票市场都向全世界开放,而香港的成交量远超新加坡。2021年新加坡股市总成交量为3288亿新元,折合1.9万亿港元。而香港股市2021年总成交量为41万亿港元,约为新加坡市场的22倍。
香港和新加坡的股票市场为何有如此大差异?主要因为服务对象不同。新加坡主要面向东盟市场;而香港金融业主要服务中国内地。比如香港银行约45%的贷款和内地企业有关。
东盟以中小经济体为主,很难出现优质公司。零星出现的优质公司也会选择其他市场上市。
中国内地的优质资产会优先选择香港而不是新加坡上市。目前香港股票市场80%市值来自内地企业。可以说,香港股市已经是中国内地经济的晴雨表,而不是香港经济的晴雨表。
新加坡股票市场小,资金少,除非被逼无奈,新兴优质企业不愿意去新加坡挂牌上市。5月20日蔚来汽车(NIO.S)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挂牌只是为了缓解在美股的“摘牌”风险。
新加坡股票市场由于缺乏流动性、又缺乏新兴优质企业,所以难以吸引国际资金的活跃参与。这形成了一种负反馈,难以破解。新加坡要弥补股市短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再看债券市场。债券的发行筹资额以及债券交易额,是两个衡量债券市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表面上看,2021年香港交易所全年债券共筹集1.55万亿港元;而新加坡交易所2021年全年债券共筹集 0.43万亿新元,折合2.49万亿港元。
似乎,新交所的债券市场已经大幅胜过港交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一位从业10余年的境外债券投资机构管理人对《财经十一人》说:“很多债券是在香港募集的,然后去新加坡挂牌。在哪里挂牌主要出于披露规则、税务规则等方面的考量。在哪里挂牌本身意义不大,而在哪里真实募集资金才重要。”
他继续说:“新加坡交易所看起来募集了约2.5万亿港元,但其实显示的是挂牌量。真实募集资金要小很多。” “如果考虑真实募资额,香港市场会明显胜过新加坡。而且,这些债券的真实交易也大多发生在香港。交易的方式大多是OTC(over the counter,场外交易),所以数量难以统计。但根据我的经验,香港的债券市场肯定是胜过新加坡的。”
无论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服务对象决定了长期地位。香港服务于中国内地,这是新加坡无法动摇的优势。
04
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
市场规模仍是香港大
很多读者可能认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是一回事。其实虽然两者密不可分,但却也存在明显区别。
资产管理的出发点是“资产的保值增值”。资产管理对募集的资产负责,而无须照顾某个投资者的特殊需求。而财富管理的出发点是“满足客户需求”,对客户负责。不仅要考虑保值增值,还要照顾客户在财富传承、避税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