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否会取代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2022年06月08日   •   6万次阅读

资产管理更倾向于靠近资产交易活跃的市场,所以资产管理的主要力量集中于香港。根据香港证券与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调查,2020全年香港资产管理规模为4.5万亿美元。根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布的《2020年新加坡资产管理调查》(2020 Singapore Asset Management Survey)新加坡同期资产管理规模为4.65万亿新元,约合3.4万亿美元。香港比新加坡高32.4%。

财富管理的故事与资产管理略有不同。

2021年四季度德勤发布了《2021年德勤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排名报告》。此研究报告认为瑞士在财富管理市场中仍居全球榜首。

瑞士的竞争力、资产规模和业绩表现均保持领先。从竞争力和资产规模来看,各地排名有所不同。

在竞争力方面,新加坡和香港排名第二和第三;

而在资产规模(德勤报告的财富管理规模排名以离岸财富来衡量)方面,英国和美国则排名第二和第三,香港和新加坡分列第四、第五。

2020年香港的财富管理规模为1万亿美元,而新加坡是7900亿美元。2017年-2020年,新加坡财富管理规模年均增速约6%,香港约为3.5%。如果两者都保持以上的平均增速,新加坡的财富管理规模还需要10年才能超过香港。

对于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规模都是最重要的指标。而从规模来看,不管是资产管理还是财富管理,香港都胜过新加坡。

05

构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新优势

政局方面,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选委会选举、立法会选举、行政长官选举三场选举成功举行,香港迈向良政善治新阶段。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功能。

站在新起点上,应从哪些方面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听听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怎么说。

多渠道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过去10多年,香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个方面不断拓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基础功能。

我国2009年开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拓展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功能。香港在处理全球人民币支付交易方面保持领先地位,20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额为5063.4亿元,2021年高达7.94万亿元,是2010年的15.7倍。2021年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交易额度高达358万亿元,同比增长26.6%,且连续5年正增长。香港要强化跨境贸易结算和即时支付结算的人民币支付功能。

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定价、投资以及内外交互的重要市场,而香港是人民币最大离岸市场。2017年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进一步增长,银行存款、债券发行及实时支付等均取得较好进展。香港人民币存款持续5年正增长,2022年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比2021年年底增加18.2%,为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2021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额同比增长35%,为5506亿元,远高于香港债券发行额增速。香港是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主要通道。2021年沪股通和深股通成交总额为7.6万亿元,同比增长31%;港股通成交额为9.3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0%。以沪深港通、债券通为代表的资本项目双向投资日益强化,人民币资产成为国际投资者重要投资标的。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可以有效提升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

香港与内地货币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对人民币储备货币功能也有所促进。2020年11月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续签为期5年的货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由原来的4000亿元扩大至5000亿元。

未来香港可在以下四个方面强化香港人民币业务国际竞争力。一是立足香港与内地规模巨大的贸易往来,强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以及即时人民币支付结算系统功能,有效促进人民币结算功能。二是强化与内地合作,着力发展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扩大离岸国债等利率债发行规模,着力做大人民币“资产池”,强化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双向连结功能,强化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三是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注重推荐介绍内地经济金融发展机遇、重要金融产品与服务以及重大投资机会,带动周边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人民币资产投资需求,吸引国际资本及其他金融要素在香港集聚,构建境外投资者“资金池”,将更多金融资源引入内地市场。四是发挥香港金融法律制度优势,带动人民币和内地金融系统更多融入全球化进程中,提升双循环相互促进功能。

(郑联盛: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提升国际资产管理中心能级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一系列重大目标,明确了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其中之一便是支持香港强化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资产管理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和交易平台。现阶段,香港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资产管理及私人财富管理中心。站在香港新篇章与国家新征程的交汇点上,香港的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业务将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

香港具有建设国际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中心的基础优势。作为高度自由的经济体,香港资金自由流动和港元自由兑换受基本法保障。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实时大额支付体系、连结内地与海外的证券结算网络和持续联结国际外汇市场的结算体系。资金的自由进出与高效结付为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香港拥有功能丰富的金融生态系统。全球前100大银行中有70多家落户香港,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公司中超70家在香港设有办事处。种类齐全、高度聚集的金融机构,为香港发展资产与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丰富的投资主体,而高度发达的会计、审计、资信评估、投资咨询等第三方中介服务体系则为建设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优越的政策条件与灵活的监管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香港资产与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引入新的基金结构、为在香港运营的私募基金所分发的附带权益提供税务宽减、设立外地基金迁册来港的机制等,进一步增强了香港建设国际资产管理及财富管理中心的优势条件。

近年来,内地居民财富的规模和增速在全球名列前茅,居民的财富管理意识日益强烈。香港证监会统计资料显示,内地已成为香港财富管理业务最主要的来源地,也是财富管理业务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潜力的市场。受益于内地居民旺盛的财富管理需求,香港的财富管理规模持续增长,增速在全球主要财富管理中心中最快。

“跨境理财通”的落地进一步扩大了香港财富管理市场的客户来源。数据显示,“跨境理财”通开展半年时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超过2.58万人,购买投资产品市值余额超3.56亿元,其中内地个人投资者持有港澳投资产品市值余额超1.44亿元。随着“跨境理财通”第二批试点银行的落地和相关细则的进一步完善,内地市场对香港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推动作用还将进一步显现。

有别于海外财富管理中心专注服务高净值及富裕阶层的模式,未来香港的财富管理可更具普惠色彩。香港的财富管理业务可借助金融科技等手段,将传统意义上的小众化、高门槛、高成本的定制金融服务,转变为实现居民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工具,在服务国家重大决策中为财富管理行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李俊成: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抢抓机遇发展绿色金融

香港作为世界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第五大股票市场和外汇交易中心、亚洲第三大债券市场以及亚洲最大的基金管理和私人财富管理中心。目前全球百大银行中超过四分之三的机构在港运营,海内外规模最大的20家私募基金中有15家落户香港。来自全球的绿色债券投资者和绿色企业、项目不断向香港汇集,香港绿色金融发展面临三大机遇。

一是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为香港提供了彰显优势、集聚要素的全球性历史机遇。《巴黎协定》的承诺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成为全球性共识。多国政府相继出台绿色发展的引导性、支持性和鼓励性政策,全球经济发展加速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转型。我国是全球首个拥有较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很多地方在实践探索中已经积累了不少有价值的创新经验和产品模式。可以预见,在绿色金融关键要素的全球范围流动和集聚进程中,香港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专业优势,将赢得这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是中央政府长期稳定的制度化供给赋能香港发展绿色金融的政策机遇。《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深化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为内地企业利用港澳市场进行绿色项目融资提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同属央行与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和可持续金融国际平台成员,将继续支持香港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

三是鲜明、完备的“绿色”禀赋为香港培育了打造新高地和激发新引擎的发展机遇。我国明确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其中,香港的枢纽和桥梁作用尤显重要。香港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国际化城市,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近些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多措并举积极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先后推出“绿色金融认证计划”“绿色债券资助计划”以及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主权绿债发行计划,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基准和绿色指引等。目前绿色金融还没有统一的全球标准,欧洲发达经济体与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香港具可担当中介枢纽角色,为各类投资者提供顾问和专业服务。香港不仅可为内地绿色项目提供离岸发债平台,还可为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便利,成为全球绿色债券的募集、交易和认证中心,成为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绿色项目服务中心。

(徐义国: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06

综上所述

综合上文,在股票、债券、外汇、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各个市场,香港金融业都强于新加坡。尤其她们在股票市场方面的差距达到10倍,而新加坡又很难找到超越路径。

实际上,香港在银行信贷、黄金交易等方面也都超越新加坡。金融业增加值可以作为金融市场影响力的一种衡量。2020年新加坡金融业增加值是450亿美元,而香港约为767亿美元,是新加坡的1.7倍。可见新加坡与香港的金融市场影响力还存在显著差距。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法治、自由、开放是必备要素。但它的发展潜力取决于服务对象。香港服务整个中国内地,是中国和世界的节点,发展空间巨大。新加坡在这方面只能羡慕香港。

目前,在股票、债券、外汇、资管等重要资本市场,香港完胜新加坡。但香港不可以骄傲,更不可以忽视新加坡带来的挑战。

香港应该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其自由开放程度一直胜过新加坡。并且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稳固五大市场地位:

一是亚洲最重要的资本市场;

二是世界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三是一带一路的金融服务枢纽;

四是亚洲首要的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

五是亚洲第一的绿色金融中心。

香港要大量培养ESG人才(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双碳”人才,制定绿色金融标准。香港在未来要做亚洲绿色金融中心。

今年4月14日,70岁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宣布,49岁的现任内阁财政部长黄循财将成为自李光耀、吴作栋、李显龙之后的新加坡“第四代团队领导人”,并在未来合适的时刻接替自己的总理职位。

今年7月1日,64岁的李家超将上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他将以用人唯才的原则,并在“爱国者治港”原则之下,开启“良政善治”的新局面。

在两位新领导人的带领下,香港和新加坡无疑都会走向更大的成功。香港和新加坡之间并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而是彼此借鉴,取长补短,资源互补,竞合前行。

注:文章内容来源经济日报、财经十一人、豆丁网-金融资料等网络

上一页
2/2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3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地铁再现蹭饭女团,专盯安哥出手,30秒变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国人纷纷声援副总理颜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阅读
留英博士到卡车司机,他从上海开电车狂飙3000公里惊现新加坡街头!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
她在新加坡转行幼教后工资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变谁?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阅读
是被风吹还是恶作剧? 行动党宣传册和工人党海报如此“接地气”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