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急诊到手术结束,抗原和核酸我一样都没做过,万一阳性怎么办

2022年04月25日   •   4275次阅读

我,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因为帮助照顾外孙女才来到新加坡,和女儿女婿住在一起。生活波澜无惊,无非就是每天早晚接送一下小朋友。未曾想到,命运竟同我来了这么大一个玩笑。

2021年的双十一,对我们玩不转淘宝复杂规则的老人来说,本来是个平平无奇的又一天。

胸闷虚脱

10:00am

从早上送完孩子回来,就觉得胸闷疲累昏昏欲睡,是有些不舒服,但也没当回事。打开手机看看家庭群,姐弟们告诉我,老家小区出现了密接者,暂时封闭管理。我笑了笑,封就随他去封好了,反正我也不在家,影响不到我。

6:00pm

睡了很长的一个午觉之后,觉得好了些,傍晚准备去接小朋友回家。出门之前居家办公的女儿叫住了我,说幼儿园发了通知,有个教职员确诊新冠,你今天接的时候老师应该会跟你说的,让我们接下来几天自己每天要做好抗原检测,才能继续上学。女儿先跟我说一声,让我不要太紧张。我问女儿,这都有确诊病例了怎么还不停课呢?女儿说这种事情以后还会有很多很多的,下次你就淡定了。

一路上我心里还在嘀咕,这幼儿园也太不负责了吧,家长也不上心,怎么就不当一回事呢,要是我家小宝贝被感染了怎么办呢。果然接到宝贝的时侯,老师的说法和女儿一样,让我们接下去每天上学时出示当日抗原检测结果。

7:00pm

回来的路上,不适感逐渐加剧,胸闷,不透气,下巴酸痛,到家洗了澡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休息了一下,勉强吃了个晚饭,这时候全家还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这可能代表着什么。难不成是新冠?女婿让我做了一个快速抗原,阴性,又用政府派发的血氧仪检查,血氧饱和度99%,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图源:新加坡眼)

9:30pm

晚上情况依然没有好转,甚至更加严重,女儿必须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让女婿带我去诊所看医生,女婿打电话约了一间附近的诊所,确定诊所仍开放,做好预约之后带我下楼。

摊上大事了

9:45pm

诊所的家庭医生听了症状之后,立刻让我做心电图,这时候我还觉得很好奇,看上去门面小小的一家诊所居然连心电图都可以做?

心电图报告出来,医生很严肃跟我们两个说,我现在给你三颗药,是让你吃了争取时间立刻去最近的医院A&E急诊室的,不是让你吃了觉得好多了就可以回家的。这个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这次大概真的摊上大事了。

(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显示心梗)

10:15pm

虽然离我们家最近的是亚历山大医院,但女婿那个当下第六感灵光闪现,让德士司机去SGH中央医院(而事后证明这个决断有多正确)。也可能是对情况不好的心理暗示生了效,这一路上出冷汗发抖蜷缩,整个人都不好了,德士开到急诊室门口,医护人员一看心电图和我的样子,立刻推我进去抢救(此处短暂失忆,因为已经意识模糊)。当我意识恢复清明时,已经看到四五个医生下来急诊室接人了。女婿告诉我,这些是国家心脏科中心(NHCS)的医生们,现在带我过去NHCS(另一栋楼)进行下一步治疗。

(图源:NHCS)

10:45pm

医生告诉我说这次是急性心肌梗死,跟我解释了现在我必须做一个血管造影才能确定下一步的方案,造影剂可能对身体有什么什么样的副作用之类的。其实我也没听明白,他让我做我就做呗。我发现新加坡的医生和国内的很不一样,他们总是在对患者本人解释,而非家属,而在国内遇到重大疾病时,医生选择的第一沟通对象一般是家属。

(作者血管造影图像)

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阵仗

11:15pm

血管造影结果报告出来,两条主动脉分别堵死95%和80%,还有两条支动脉分别堵死80%和90%,这次造成心肌梗死发作的原因正是那条95%的主动脉,血管过于狭窄已无法正常供血导致缺氧,现在必须立刻进行血管支架手术,乌泱泱的站了一房间的医生在讨论手术方案,我这辈子还没见过这么大阵仗。

(手术方案的医用耗材明细)

11:45am

进入手术室,没有想像中的大阵仗,只有一套套精密仪器,原来是微创手术啊,细细的金属探头,从手腕的静脉血管进入心脏,医生对着屏幕在进行着专注的操作,反正我也看不到,索性闭上眼休息,不添乱。

(示意图。图源:NHCS)

到现在都没让我做核酸或抗原

0:45am

手术结束,但我还是被送进了ICU重症监护室,身上戴满了各种仪器管线,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位医护前来做鼻拭子核酸采样,我这才意识到我从入院到现在,抗原和核酸一样都没做过,也没有人提出过要做。

我问这位医生,你们都没测过就让我去过那么多地方,接触那么多人,万一我阳性怎么办。这位医生大概是觉得我提出了什么奇怪的问题,笑了笑说:“如果连这点风险都要完全规避的话,那我们医护要早早就打了加强针是为了什么呢?”我听着,好像懂了,又好像没懂。

1:00am

护士指引办完所有手续的女婿去做快速抗原之后,他终于可以进入ICU来看我,他告诉我他见到医生了,医生说手术很成功,在ICU观察到明天下午,如果没出现任何问题就可以转进普通病房,因为我是外国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险,所以去C级病房。他帮我连好Wi-Fi网络,看了下我这边的日用品需求,然后记了下来明天要带什么,让女儿明天带过来,让我好好休息。

2:00pm

人都走了,但我却睡不着了。像是才刚回过魂来,9点出的门,不到1点就两组支架都装好了?一点真实感都没有,怎么会情况都这么严重了,我却一直不知道?我很瘦,明明每年都有体检,胆固醇也一直偏高,为什么从来没有一个医生建议过做血管造影?怎么就这样了呢?看着ICU里密密麻麻的管线和仪器,我这才觉得我真的从鬼门关走了一遭,而且还没有完全脱离危险。如果就这么去了倒是轻松,没有受什么病痛之苦,但我还不到65是不是也太早了点?

次日,女儿把孩子送去学校之后带了一些日用品来看我,(昨天我还觉得学校为什么不停课,今天我又觉得幸好学校没停课)

疫情高峰原则上禁止家属探访,但是急诊转入住院的首24小时例外,允许一名家属探视,事发突然谁又能把什么都准备好呢,算是人性化的了;ICU又更加特殊一些,访客还不限制家属关系,上限5人。

女儿说,也有很多人会需要见非婚伴侣、非亲缘子女、律师、信托经理、神父的啊,社会是很多元的,你觉得非必要的需求,到了另一个人身上,就可能是必要的,怎么可能一个社会只有一种价值观呢,规则的制定者,不需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需要尊重个体需求就够了。

公民社会就是这样,学校也是医院也是个人也是,只有每个环节都愿意分担一点风险,社会才能顺利运转起来,让里面的每个人都能过的容易一些,而不是为了追求无风险免责,那势必会把所有的风险都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让他们成为代价。

第二天转入普通病房

聊著聊著,护士来通知我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了,转房之后就不能探视了,护士把女儿请了出去,拉上病床前的帘子,才帮我撤掉身上的仪器,将我扶下床坐上轮椅,整理好衣服和头发,收拾好我全部的东西挂在输液架上,才拉开了帘子。她们做的很顺手仿佛一贯就该如此,我却大受震撼,我从没想过医护还会特意照顾患者的隐私和尊严,但真的心里很熨贴。在走廊和女儿道了别,下次再见就是出院了。

虽然是C级病房,但条件比我想像的好很多,病床与病床之间的间距很大,洗手间也很干净,每个床都有帘子,每次医生和护士来的时候都会把帘子拉上,轻声细语的与患者说话,不会影响到隔壁床。

从来没有想过,住院可以是一件这么轻松的事,除了充电器之外几乎不用带任何个人物品,只需要准备一身出院的衣服。每天到点食堂会送病号餐来,吃完她们再收走碗碟餐盘,然后让你选下一餐的菜单(虽然其实就是按种族饮食习惯的标准套餐),完全不用自己或家人操心,整个病房里,除了一个完全起床没有行动能力的老太太有女佣陪护,其他人都是一个人在住院。想想以前在家的时候,每次老父亲住院,我们四姐弟加上请护工,都还忙不过来。

转入普通病房的第二天是星期六,主治医生来了,他说我术后状态不错,我的心脏功能原本还是比较好的,这次爆发干预及时,对未来生活影响不大,慢慢恢复日常活动量就好;但是这次紧急手术只能来得及解决主要问题,把我的命先救回来,但是还有两支支脉的堵塞程度也已经很严重,建议二次手术。

这时我犹豫了,想着在新加坡自费医药费多贵啊,要不拖到回国再做吧,有医保也有商保啊(一念之差,没有答应医生,为后面一系列的错误埋下隐患) 药剂师、复建师、营养师轮番来看我。药剂师详细问了我平常在吃什么降压药,我说不清,他就打电话让我女儿把药盒子拍照给他看,然后给我制定日常用药方案。

复建师给我详细介绍了出院后的康复活动指南,还留下了一本运动指导。营养师问了日常的饮食喜好,给我做了健康膳食改善指南。大开眼界,没想到在新加坡住院还给病患安排这些啊。

因为我没有保险,这些术后辅助科系就没有给我排后续预约(住院期间是免费问诊的,但后续自费复诊的话实在性价比不高)只安排了主治医生的复诊。

到底做不做第二次手术

晚上我还在浴室洗了个澡,到这里我觉得我已经能出院了,但医生没松口,因为我拒绝二次手术,医生也尊重我的决定,但需要多留院观察几天,做多几个检查,确认支脉堵塞在一年内不会有严重风险,才可以出院。

星期天上午,跟女儿一说这个事,女儿直接吼了,“开什么玩笑,NHCS的医生是不会建议过度医疗的,如果医生觉得有必要,那就是有必要!不知道的时候也就算了,知道了还让心血管多承担一年的压力运行损耗何必呢,费用的事你不要想,不是主要问题!”

我也回过味来了,赶紧找值班医生表示我愿意尽快接受二次手术。

于是住院部星期天在主治医生不在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安排我出院,住院部隶属SGH,医生隶属NHCS,信息交接在这个阶段就出了问题。住院部安排了的术前问诊预约,但却没有成功转交至NHCS;NHCS以为患者不需要二次手术,所以并未跟进后续诊疗(医生以为我是自己强行要求出院的,遇上顽固人老年病患,医生其实也很难劝说,所以见怪不怪)。

交锋几个回合后护士败下阵来

所以原本应该在出院两三天内就该接到的预约简讯迟迟未到,而我们只以为是冠病患者多造成医院床位紧张,也未曾积极找医院询问。直到12月下旬,女儿觉得实在不对劲,打电话去医院从SGH急诊部,住院部,NCHS转接了几个来回,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住院部说原本安排的时间已经错过了,现在已经都排满了,最早的预约也要到三月了。

我觉得无所谓,反正我刚好一笔理财到期也要到三月,到时候再做也能减轻点孩子的经济负担;但女儿坚决不答应,她说奥密克戎就要来了,谁也不知道下一波疫情会怎样,如果到时候没有医疗资源怎么办?你的二次手术可不算是紧急手术了,如果一推再推,那你怎么办?

1/2
下一页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379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7695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