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因為幫助照顧外孫女才來到新加坡,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生活波瀾無驚,無非就是每天早晚接送一下小朋友。未曾想到,命運竟同我來了這麼大一個玩笑。
2021年的雙十一,對我們玩不轉淘寶複雜規則的老人來說,本來是個平平無奇的又一天。
胸悶虛脫
10:00am
從早上送完孩子回來,就覺得胸悶疲累昏昏欲睡,是有些不舒服,但也沒當回事。打開手機看看家庭群,姐弟們告訴我,老家小區出現了密接者,暫時封閉管理。我笑了笑,封就隨他去封好了,反正我也不在家,影響不到我。
6:00pm
睡了很長的一個午覺之後,覺得好了些,傍晚準備去接小朋友回家。出門之前居家辦公的女兒叫住了我,說幼兒園發了通知,有個教職員確診新冠,你今天接的時候老師應該會跟你說的,讓我們接下來幾天自己每天要做好抗原檢測,才能繼續上學。女兒先跟我說一聲,讓我不要太緊張。我問女兒,這都有確診病例了怎麼還不停課呢?女兒說這種事情以後還會有很多很多的,下次你就淡定了。
一路上我心裡還在嘀咕,這幼兒園也太不負責了吧,家長也不上心,怎麼就不當一回事呢,要是我家小寶貝被感染了怎麼辦呢。果然接到寶貝的時侯,老師的說法和女兒一樣,讓我們接下去每天上學時出示當日抗原檢測結果。
7:00pm
回來的路上,不適感逐漸加劇,胸悶,不透氣,下巴酸痛,到家洗了澡感覺整個人都虛脫了,休息了一下,勉強吃了個晚飯,這時候全家還沒有一個人意識到這可能代表著什麼。難不成是新冠?女婿讓我做了一個快速抗原,陰性,又用政府派發的血氧儀檢查,血氧飽和度99%,一切看起來都很好。

(圖源:新加坡眼)
9:30pm
晚上情況依然沒有好轉,甚至更加嚴重,女兒必須留在家裡照顧孩子,讓女婿帶我去診所看醫生,女婿打電話約了一間附近的診所,確定診所仍開放,做好預約之後帶我下樓。
攤上大事了
9:45pm
診所的家庭醫生聽了症狀之後,立刻讓我做心電圖,這時候我還覺得很好奇,看上去門面小小的一家診所居然連心電圖都可以做?
心電圖報告出來,醫生很嚴肅跟我們兩個說,我現在給你三顆藥,是讓你吃了爭取時間立刻去最近的醫院A&E急診室的,不是讓你吃了覺得好多了就可以回家的。這個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這次大概真的攤上大事了。

(心電圖ST段明顯抬高,顯示心梗)
10:15pm
雖然離我們家最近的是亞歷山大醫院,但女婿那個當下第六感靈光閃現,讓德士司機去SGH中央醫院(而事後證明這個決斷有多正確)。也可能是對情況不好的心理暗示生了效,這一路上出冷汗發抖蜷縮,整個人都不好了,德士開到急診室門口,醫護人員一看心電圖和我的樣子,立刻推我進去搶救(此處短暫失憶,因為已經意識模糊)。當我意識恢復清明時,已經看到四五個醫生下來急診室接人了。女婿告訴我,這些是國家心臟科中心(NHCS)的醫生們,現在帶我過去NHCS(另一棟樓)進行下一步治療。

(圖源:NHCS)
10:45pm
醫生告訴我說這次是急性心肌梗死,跟我解釋了現在我必須做一個血管造影才能確定下一步的方案,造影劑可能對身體有什麼什麼樣的副作用之類的。其實我也沒聽明白,他讓我做我就做唄。我發現新加坡的醫生和國內的很不一樣,他們總是在對患者本人解釋,而非家屬,而在國內遇到重大疾病時,醫生選擇的第一溝通對象一般是家屬。

(作者血管造影圖像)
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大陣仗
11:15pm
血管造影結果報告出來,兩條主動脈分別堵死95%和80%,還有兩條支動脈分別堵死80%和90%,這次造成心肌梗死發作的原因正是那條95%的主動脈,血管過於狹窄已無法正常供血導致缺氧,現在必須立刻進行血管支架手術,烏泱泱的站了一房間的醫生在討論手術方案,我這輩子還沒見過這麼大陣仗。

(手術方案的醫用耗材明細)
11:45am
進入手術室,沒有想像中的大陣仗,只有一套套精密儀器,原來是微創手術啊,細細的金屬探頭,從手腕的靜脈血管進入心臟,醫生對著螢幕在進行著專注的操作,反正我也看不到,索性閉上眼休息,不添亂。

(示意圖。圖源:NHCS)
到現在都沒讓我做核酸或抗原
0:45am
手術結束,但我還是被送進了ICU重症監護室,身上戴滿了各種儀器管線,這時突然出現了一位醫護前來做鼻拭子核酸採樣,我這才意識到我從入院到現在,抗原和核酸一樣都沒做過,也沒有人提出過要做。
我問這位醫生,你們都沒測過就讓我去過那麼多地方,接觸那麼多人,萬一我陽性怎麼辦。這位醫生大概是覺得我提出了什麼奇怪的問題,笑了笑說:「如果連這點風險都要完全規避的話,那我們醫護要早早就打了加強針是為了什麼呢?」我聽著,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

1:00am
護士指引辦完所有手續的女婿去做快速抗原之後,他終於可以進入ICU來看我,他告訴我他見到醫生了,醫生說手術很成功,在ICU觀察到明天下午,如果沒出現任何問題就可以轉進普通病房,因為我是外國人,沒有任何醫療保險,所以去C級病房。他幫我連好Wi-Fi網絡,看了下我這邊的日用品需求,然後記了下來明天要帶什麼,讓女兒明天帶過來,讓我好好休息。

2:00pm
人都走了,但我卻睡不著了。像是才剛回過魂來,9點出的門,不到1點就兩組支架都裝好了?一點真實感都沒有,怎麼會情況都這麼嚴重了,我卻一直不知道?我很瘦,明明每年都有體檢,膽固醇也一直偏高,為什麼從來沒有一個醫生建議過做血管造影?怎麼就這樣了呢?看著ICU里密密麻麻的管線和儀器,我這才覺得我真的從鬼門關走了一遭,而且還沒有完全脫離危險。如果就這麼去了倒是輕鬆,沒有受什麼病痛之苦,但我還不到65是不是也太早了點?
次日,女兒把孩子送去學校之後帶了一些日用品來看我,(昨天我還覺得學校為什麼不停課,今天我又覺得幸好學校沒停課)
疫情高峰原則上禁止家屬探訪,但是急診轉入住院的首24小時例外,允許一名家屬探視,事發突然誰又能把什麼都準備好呢,算是人性化的了;ICU又更加特殊一些,訪客還不限制家屬關係,上限5人。
女兒說,也有很多人會需要見非婚伴侶、非親緣子女、律師、信託經理、神父的啊,社會是很多元的,你覺得非必要的需求,到了另一個人身上,就可能是必要的,怎麼可能一個社會只有一種價值觀呢,規則的制定者,不需要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只需要尊重個體需求就夠了。
公民社會就是這樣,學校也是醫院也是個人也是,只有每個環節都願意分擔一點風險,社會才能順利運轉起來,讓裡面的每個人都能過的容易一些,而不是為了追求無風險免責,那勢必會把所有的風險都集中在少數人身上讓他們成為代價。
第二天轉入普通病房
聊著聊著,護士來通知我可以轉入普通病房了,轉房之後就不能探視了,護士把女兒請了出去,拉上病床前的帘子,才幫我撤掉身上的儀器,將我扶下床坐上輪椅,整理好衣服和頭髮,收拾好我全部的東西掛在輸液架上,才拉開了帘子。她們做的很順手仿佛一貫就該如此,我卻大受震撼,我從沒想過醫護還會特意照顧患者的隱私和尊嚴,但真的心裡很熨貼。在走廊和女兒道了別,下次再見就是出院了。
雖然是C級病房,但條件比我想像的好很多,病床與病床之間的間距很大,洗手間也很乾凈,每個床都有帘子,每次醫生和護士來的時候都會把帘子拉上,輕聲細語的與患者說話,不會影響到隔壁床。
從來沒有想過,住院可以是一件這麼輕鬆的事,除了充電器之外幾乎不用帶任何個人物品,只需要準備一身出院的衣服。每天到點食堂會送病號餐來,吃完她們再收走碗碟餐盤,然後讓你選下一餐的菜單(雖然其實就是按種族飲食習慣的標準套餐),完全不用自己或家人操心,整個病房裡,除了一個完全起床沒有行動能力的老太太有女傭陪護,其他人都是一個人在住院。想想以前在家的時候,每次老父親住院,我們四姐弟加上請護工,都還忙不過來。
轉入普通病房的第二天是星期六,主治醫生來了,他說我術後狀態不錯,我的心臟功能原本還是比較好的,這次爆發乾預及時,對未來生活影響不大,慢慢恢復日常活動量就好;但是這次緊急手術只能來得及解決主要問題,把我的命先救回來,但是還有兩支支脈的堵塞程度也已經很嚴重,建議二次手術。
這時我猶豫了,想著在新加坡自費醫藥費多貴啊,要不拖到回國再做吧,有醫保也有商保啊(一念之差,沒有答應醫生,為後面一系列的錯誤埋下隱患) 藥劑師、復建師、營養師輪番來看我。藥劑師詳細問了我平常在吃什麼降壓藥,我說不清,他就打電話讓我女兒把藥盒子拍照給他看,然後給我制定日常用藥方案。
復建師給我詳細介紹了出院後的康復活動指南,還留下了一本運動指導。營養師問了日常的飲食喜好,給我做了健康膳食改善指南。大開眼界,沒想到在新加坡住院還給病患安排這些啊。
因為我沒有保險,這些術後輔助科系就沒有給我排後續預約(住院期間是免費問診的,但後續自費複診的話實在性價比不高)只安排了主治醫生的複診。
到底做不做第二次手術
晚上我還在浴室洗了個澡,到這裡我覺得我已經能出院了,但醫生沒鬆口,因為我拒絕二次手術,醫生也尊重我的決定,但需要多留院觀察幾天,做多幾個檢查,確認支脈堵塞在一年內不會有嚴重風險,才可以出院。
星期天上午,跟女兒一說這個事,女兒直接吼了,「開什麼玩笑,NHCS的醫生是不會建議過度醫療的,如果醫生覺得有必要,那就是有必要!不知道的時候也就算了,知道了還讓心血管多承擔一年的壓力運行損耗何必呢,費用的事你不要想,不是主要問題!」
我也回過味來了,趕緊找值班醫生表示我願意儘快接受二次手術。
於是住院部星期天在主治醫生不在的情況下匆匆忙忙安排我出院,住院部隸屬SGH,醫生隸屬NHCS,信息交接在這個階段就出了問題。住院部安排了的術前問診預約,但卻沒有成功轉交至NHCS;NHCS以為患者不需要二次手術,所以並未跟進後續診療(醫生以為我是自己強行要求出院的,遇上頑固人老年病患,醫生其實也很難勸說,所以見怪不怪)。
交鋒幾個回合後護士敗下陣來
所以原本應該在出院兩三天內就該接到的預約簡訊遲遲未到,而我們只以為是冠病患者多造成醫院床位緊張,也未曾積極找醫院詢問。直到12月下旬,女兒覺得實在不對勁,打電話去醫院從SGH急診部,住院部,NCHS轉接了幾個來回,才搞清楚是怎麼回事,住院部說原本安排的時間已經錯過了,現在已經都排滿了,最早的預約也要到三月了。
我覺得無所謂,反正我剛好一筆理財到期也要到三月,到時候再做也能減輕點孩子的經濟負擔;但女兒堅決不答應,她說奧密克戎就要來了,誰也不知道下一波疫情會怎樣,如果到時候沒有醫療資源怎麼辦?你的二次手術可不算是緊急手術了,如果一推再推,那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