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上的新加坡故事

2022年10月22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戏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那是一部中国戏班南来、移民后代、新加坡华人、新移民共同建构的戏曲史话。华族戏曲是多元民族社会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978年,美国学者ArnoldPerris在美国《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学报第22卷2号的文章中指出:1975年文化部发出演出街戏准证有4367张,1976年的文化部发出的准证估计数字会更低。的确,街戏演出数量数十年来递减。尽管韭菜芭城隍庙过去二、三十年,年年有百日大戏上演,为福建和潮州戏班提供了生存的时空。然而,戏班面临经济与艺术上的问题,学者李忠顺、赖素春、黄子明等都有相关论述。戏曲学院于2008年在国家博物馆召开的关於戏班的困境与挑战座谈会上,与会者刘虎臣等人提出方言消失、街戏演出条例趋严、收入锐减、缺乏提升艺术质量资源、无法吸纳年轻人等问题,戏班因而难以为继。除非官方与民间出台相助,估计再过十年八年会有更多戏班关门。早报李穗婷在今年4月15日制作的《疫情下艰难求存:传统街戏的困境》纪录片中,戏班从业者提出类似的结论。新加坡华族戏曲前景如何?戏班薪火是否由业余戏曲剧团或转型成为专业团体来传递?能否像几乎消失的马来邦沙旺一样,再度燃起希望的火焰?还是否能进行从内容到形式的现代转换?把新加坡故事搬上戏曲舞台是否是一个选择?

中华戏曲发展是不断变革的历史

从金院本到元杂剧(又称北杂剧),从北宋末至元末明初的南戏到明清传奇,从民国初年的时装新戏到1940年代现代戏,抑或1966年以后文革的样板戏,其变革的过程错综复杂。

博大精深的戏曲,经历代的创造与发展,其求变与创新的过程,受外因(如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和内因(如剧作家、表演艺术家、音乐创作倾向和理论主张观念、剧团结构)的影响,其生存状态不同、变革的幅度和速度也会有差异。然而,以戏曲形式反映现代生活的现代戏,是戏曲在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跨越过程中重要的一步。这个进程最早是从五四时期的戏曲改良运动开始的。1904-1905年,陈独秀发表《论戏曲》,吹响戏剧改良、戏曲现代化的嘹亮号角。田汉1957年《戏曲研究》创刊号上呼吁确立“向遗产学习、向舞台学习、向艺人学习”的研究方向。之后,郭汉城发表了《现代化与戏曲化》,提出戏曲现代化“就是要使戏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表现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1985年在上海举行的戏曲现代戏研讨会上,经过热烈讨论,认同了张庚提出的“现代戏就要批判继承传统戏曲艺术的原则、技巧、手法的基础去创新。”总结起来,就是现代戏要戏曲化。国光剧团王安祈说的“保留京剧技法绝活,注重唱词文学性”,也属此意。现代戏,是戏曲现代化的途径之一。

早期琼剧 潮剧 歌仔戏的现代戏

在新加坡舞台上最早出现的现代戏,是来自海南的琼剧团在40年代下南来演出《还我河山》《鸭绿江上》《打卢沟桥》等宣传抗战剧。朱逸辉刊登在《新加坡琼联声戏剧社庆祝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刊》(1992年)里的文章中,还提起该团为育英中学和抗日筹款演出的《大义灭亲》的盛事。出生在中国潮安、战后再次南来,曾受聘于新加坡老赛桃源、三正顺香潮剧团的林如烈,编导过好几部现代戏。例如《呆中福》和《秋心泪》,虽没有史料记载这几部现代戏的状况,但可以推测这些现代戏曾经出现在新加坡的舞台。已故的本地歌仔戏班“筱麒麟”刘虎臣根据老电影编导与主演的《枪毙关瑞生》,90年代在韭菜芭城隍庙演出,便是一个成功的现代戏范例。

研讨会拉开新加坡戏曲变革的帷幕

在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的赞助下,新加坡戏曲学院于1997年6月6日至8日,召开了《传统戏曲的变革》的学术研讨会。新、中学者与戏曲工作者王安葵、蔡曙鹏、胡芝风、宋光祖、田萍、李忠顺、王光瀚、黄仕英、魏维鑫、涂秀好、罗长浩、卢楣华、包华升、上官流云、王凡石、吴启仁、陈有才共17人发表学术论文。四个专题(戏曲的改革;不同剧种的创作与发展实验;戏曲的表演与社会空间;京剧、潮剧与戏曲变革)中,有六篇讨论戏曲现代戏。在这个学术讨论盛会之后,戏曲学院于翌年启动现代戏《烈火真金》(又名《林谋盛》)的创作与传播。该剧在泰国文化部主办的民族戏剧节首演,之后被选为新加坡华族文化节重点节目,同年受邀参加湖北省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之后,虽有其它现代戏如刘满钻的《红楼琴断未了情》和现代戏版《胡不归》、南华潮剧社现代戏版的《金花送郎》、戏曲学院的《黄金万两》和《新民的故事》等现代戏的零星演出,现代戏的集中汇演却要等到2018年,才出现了一个难逢的机遇。

新加坡故事的戏曲现代戏盛会

▲2018年,新加坡现代戏汇演闭幕礼上演职人员们与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合影

人民协会的文化与艺术集群前理事长蓝锐勋担任2018年第二届人民协会百盛艺术华族戏曲节工委会顾问时,建议以“新加坡的故事”为主题,创作新剧目在2018年9月30日的闭幕礼上演出。该倡议得到工委会主席团成员林方华(戏曲学院主席)、卓林茂(南华潮剧社社长)以及曲界大力支持。四个剧团百多名演员粉墨登场,半数以上是年轻人。这个筹备了近两年、要求搬演以新加坡故事为主题的新戏,合作伙伴都欣然接受挑战。他们希望演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鼓励更多戏曲团体在推广和保留经典曲目之余,继续拓展表演形式,打造以本土故事为题材的剧目。

第一出剧目是女皇镇艺术文化俱乐部属下粤剧兴趣小组呈献的《狮城传》,由刘满钻编剧、新明星粤剧中心凌东明艺术总监导演,邱剑瑛(饰演圣尼王子)和张美莉(饰演演妃)领衔主演,合作演出团队是宋赛儿(Som Said)美丽遗产马来舞蹈团。张美莉回忆道:“我们为能够表演一个贴近我们内心的新加坡故事感到非常自豪。这位桑尼拉乌他玛王子(Sang Nila Utama)于1299年创建新加坡拉王朝,在位48年。这部小戏写他战胜风浪,意外发现我们的小岛的传说。它是粤剧和马来文化一次有意义的积极碰撞。我的团队需要学习马来文化习俗,并习惯穿上马来服饰表演。我们向宋赛儿舞团的老师学习马来音乐舞蹈。挑战变成了学习马来艺术的机遇。这个跨文化戏剧的创作让我们实现了目标,通过合作了解彼此的文化,让我们在互动中建立珍贵的友谊。”

▲女皇镇艺术文化俱乐部邱剑瑛(前排右一)和张美莉(前排右二)与马来演员合演《狮城传》

延戏剧团高思情编剧、黄萍导演的《新加坡》,是剧团2015年为庆祝新加坡50岁时献上的礼物。徐燕妮说:“在我们构思时,有位台湾朋友提到了《安童哥卖菜》,启发了我们以来自唐山的青年阿财,1965年到新加坡寻找祖父,在牛车水遇到阿宝的故事作为主线,从侧面反映那个时代人的善良与朴实。我们想展现新加坡多元民族的风貌,也把我们共同的爱好:马来、印度、娘惹的美食等都写进去,毕竟美食是文化的窗口。”汪美云说:“为了更好地了解60年代的生活环境和摊贩美食,我们在开始创作时,访问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前辈们。编剧高思倩以轻松笔法,写得风趣幽默。2018年重演时,我们更注意唱韵脚,压韵上更严格。例如:四面环海新加坡,全年夏天好迌,人情温暖大家好,四大民族拢合和。此外,黄导演从戏曲出发,处理舞台调度、动作、身段设计,避免出现话剧加唱的弊端。”

▲延戏剧团的《新加坡》载歌载舞展现多元民族社会风貌

如切潮剧团呈献的剧目是蔡曙鹏编剧、洪志庆导演兼主演的潮剧、粤剧“两下锅”新编戏:《烈火真情》,由马林百列社区艺术文化俱乐部粤剧剧团和如切潮剧团联合演出。所谓两下锅,是指用两种剧种呈献一部戏。洪志庆团长说:“我们同属马林百列区的两个剧团,演绎1961年5月25日河水山的木屋区,在一场大火中失去家园的灾民相互扶持,并在政府协助下走出困境的故事。木屋区里住着不同方言群的居民,用潮剧、粤剧表演,有其合理性。戏里有马来救火员、印族群众,写出了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情感意识、价值观念、守望相助的甘榜精神。比较有挑战性的是如何制作符合时代背景的大小道具”。南京体育学院吴平平副教授说:“《烈火真情》虽精简,但是人物形象多元,行当丰富,表演层次多样。这部小戏情节感人,参演者能对剧中人的遭遇感同身受。”《烈火真情》取自史实,导演用历史照片投射在屏幕及能灵活移动的白板上,增强了戏的历史感,使戏的节奏更加流畅。

▲如切潮剧团的以河水山大火灾为背景演绎昔日甘榜精神

南华潮剧社演出的剧目是中国知名剧作家沈湘渠编剧、章振宇作曲的《五脚砌·相亲》。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新加坡柴船头,长光婶见一位卖粿条的青年阿水为人忠厚老实,有意为他做媒,和红头巾阿梅结成姻亲。两人巧遇后,善良朴实的阿水和热情坚毅的阿梅谈得十分投机。长光嫂到场后,发现他们已经不用媒人撮合,哑然失笑……戏以喜剧收场,让异乡客终于找到知心人。这部戏也展现新加坡多元文化的风采。柴船头街边有马来沙爹、印度零食(kacang putih)、冰球、粿条等等美食在戏里出现。这样的人物设置,把活脱脱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生动地展现在舞台上。剧本通过塑造阿梅坚强刚毅的形象,依附于与阿水相遇的情节。两人在互动中,阿水感受到阿梅自立自强的个性,而阿梅也在交谈中感觉到阿水的人格魅力与生命价值。两个人物形象都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南华潮剧社多次重演《五脚砌·相亲》,每次都在舞美、灯光和表演上再三琢磨,尽量做到审美风尚和艺术趣味兼顾。

▲南华潮剧社的《五脚砌·相亲》,阿水(李莉玲饰演,右中)向阿梅(李绿侨饰演)讲述当年他过番的艰难经历

创作现代戏,就是用戏曲的形式表现现代生活。卓林茂的看法是:“面对年轻观众并不熟悉古典文学如四大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现实,也许创作以本地题材和他们比较熟悉的故事,更有吸引力。可以把演现代戏当成吸引新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策略之一。《五脚砌·相亲》的多次重演,也是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关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的戏曲传统。保住观众,培养新一代演员,是目前最迫切需要做的事。”

华族戏曲不会随风而去

当歌台在70年代在中元节暂露头角时,学界与媒体对戏曲的前途表示担忧。我对戏曲的可持续性一直深信不疑。华族戏曲是新加坡华族传统文化集大成的代表,彰显华人的价值追求、精神气度、文化品格和审美理想。与新加坡的书法、水墨画、华乐、华族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因其文化的当代价值非常重要与丰富,因而再过千年百代,也不会随风而去。

新加坡有故事。可以从华社先贤、企业精英、艺坛先驱、校园名人、引车卖浆等寻找可入戏的题材,在戏曲舞台上展现他们曲折奋斗的人生故事。然而,当代华族戏曲也离不开中华戏曲悠久而精深的文化资源,优秀的经典剧目和新编古装戏,承载了中华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民族精神、人文道德。学习、演出与传播这些剧目,仍旧是发展戏曲的重要途径。华族戏曲发展峰回路转,终将应与马来邦沙旺殊途同归,为新加坡开辟一个万年青的戏剧园地。

(作者为新加坡戏曲学院创院院长、民族音乐学博士)

"在新加坡中了1000万新元,钱要怎么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万次阅读
年薪16万新币仍喊穷!新加坡中产哭诉:我们才是隐形贫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万次阅读
2025新加坡准证政策大变革,全面调整要点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0万次阅读
外国势力干预新加坡大选!网友:原来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万次阅读
这对新加坡夫妻在中国玩了近一个月,离境时被海关质问,竟这样说!
2025年05月02日   •   3万次阅读
新加坡史上最纠结选战:66岁副总理临危受命,为何反成选民"烫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万次阅读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给谁了?然后秋后算账?
2025年05月01日   •   2万次阅读
帮94年闺女在新加坡找对象?这届网友的评论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万次阅读
我在新加坡陪娃读书,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过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万次阅读
新加坡华侨银行开户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万次阅读
前晚!新加坡全岛突然变成红色!实拍上百张图片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加征高达3521%的“天价关税”!背后隐藏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04月26日   •   1万次阅读
新加坡全球抢人!将大批引进这类新移民!职位空缺近8万人
2025年04月29日   •   1万次阅读
从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选期间注意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万次阅读
乘坐飞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丢失?官方解决方案来了
2025年04月29日   •   8892次阅读
遍布全岛!新加坡徒步50个绝美秘境路线曝光:雨林、海岸、湿地...
2025年04月29日   •   7695次阅读
提名站候选人致谢词 出现各种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182次阅读
旅游签连续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读爸爸被ICA请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840次阅读
新加坡商场突发玻璃坠落事故:6 人受伤,现场目击者回忆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阅读
还记得28岁的你做了些什么吗? 那时的你会怎么用1万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阅读
人在新加坡过世后财产会这样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4617次阅读
25 岁的滚烫人生:从NTU校园夜宵摊到千万麻辣帝国的逆袭密码
2025年05月02日   •   4446次阅读
超干货!几岁可以单独坐车?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带娃乘车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275次阅读
入境新加坡可以带香肠吗?
2025年05月02日   •   427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