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城市重建局URA报告显示,新加坡第二季度的私宅价格环比微跌0.4%,看起来没啥,不过考虑到这是三年来的首次回调,因此引起了市场不小的关恐慌。相信很多买家也比较关心下半年房价走势如何,今天大黄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先说结论,下半年对房市我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价格趋于平稳,有可能局部微调,但长期仍看好。
之所以谨慎,是因为现在贷款利息处于历史高位,融资成本高昂;同时世界经济疲软,居民收入增长困难,叠加上通胀导致的生活成本上调。收入不见增长,开销蹭蹭蹭往上涨,这些都是抑制房价上涨的因素。同时新加坡政府还助攻,连环推出降温措施,极大地遏制了投资房的需求。

但长期来看,我还是乐观的,新加坡的房价大概率还会是稳中有涨。理由有以下4点:
1:人口增长
长期来看,房价的决定性因素是人口,新加坡的生育率虽然只有1.1,距离2.1的世代更替水平差很远,但它本身是个移民国家,特别吸引年轻高质量的移民来工作定居。李显龙总理就说过,有几十亿人想排著队来新加坡,所以新加坡根本不缺人,而是拿着放大镜在挑人。
现在移民的门槛已经非常高,要不生怀绝技,要不富得流油,不然基本没戏。政府白皮书计划在2030年的时候人口要达到650-690万之间,比现在要增长100万左右。所有你现在看到的基建,包括新的地铁线,新的片区规划,新的组屋私宅,都是在为人口增长做铺垫。


2:杠杆收入比低
新加坡贷款,有一个限制叫做TDSR,可以翻译成“杠杆收入比”。就是你所有的债务加起来需要支付的月供,包括车贷,信用卡,房贷,不能超过你月收入的55%。这意味着,新加坡的业主都是量入为出,没有断供压力,光景不好就不卖呗,躺着收租也挺香的。
而且新加坡人均收入也很高,2023年人均GDP美金91,100,亚洲第一,世界第五。收入高,杠杆低,断供所导致的抛售风险极小。


3:供需平衡
新加坡是个城邦国家,土地面积仅728平方公里,调控供需相对简单,所有你看到的新增土地和私宅供应,都是经过城市重建局URA精密计算得出的,为的是达到供需平衡。比如说,单单只是每年新增的33000个PR,就能产生约11000套刚需房需求,这部分购买力理论上就能够消化历史平均每年约1万套的新盘销量。


4:调控工具
新加坡政府为了控制房价也是煞费苦心,单单是过去2年就推出了4轮降温措施,平均一年2个。当然政府这么做的初衷不是为了打压房价,而是保证房价不脱离经济基本面,上涨和下跌过快都不符合政府和人民的核心利益。
新加坡政府的筹码很足,就好像斗地主手上捏著大小王和4张2,房市一旦有些风吹草动,大小王都不用出面,来张小2就是王炸。别的不说,外国人60%的额外印花税操作空间是有多大呢?

最后总结一下,短期来看,大环境利率居高不下,经济下行,通胀高企,叠加降温措施,过去两年那样房价狂飙的行情短期应该是看不到了,但是新加坡强劲的人口,金融以及政策基本面,长期房市还将会是稳重有涨,和经济基本面同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