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打造未来城市 :大专可扮“生活实验室”角色
全球向低碳发展,新加坡大专学府可扮演“生活实验室”的角色,为未来城市设计推动创新方案,支持新加坡应付未来挑战。
教育部长陈振声星期六(3月11日)在《海峡时报》和新加坡管理大学联办的教育论坛上,提出大专学府在新加坡面对三大挑战时可扮演的角色,包括把握全球低碳过渡的机遇。
他致辞时说,过去50年,新加坡大致上克服了水源局限,开创水源回收和管理技术。同样的,新加坡在接下来50年也应自我挑战,克服能源局限,开拓机会。

大专学府在这方面可作为“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s),从城市设计、交通、医疗等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来改善生活素质,打造未来城市与社会。如果一个没有既定腹地的城市国能做到低碳或碳中和,这也可以启发世界。
处在一个更分裂的世界,新加坡如何继续发挥功能,扮演有原则且被信赖的“接轨者”是另一项挑战。
陈振声说:“我们为隔阂搭建桥梁的能力,以及在跨边境、文化与政治制度之间有效运作的能力,将凸出我国的竞争力。但首先,我们须深入了解全球伙伴,从区域国家开始。学生须对新加坡以外的世界培养好奇心与理解。”
政府为此已定下70-70目标,让七成的大专学府学生到海外体验,当中七成到东盟国家、中国或印度。
先进科学与技术如人工智能和生物制药的发展,也将带动社会对新规则的需求。陈振声认为,新加坡可以为新兴领域发展良好的治理框架。大专学府可扮演创新点子的“接轨者,融合者和创造者”,继续促进不同学科与文化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陈振声也提出发达国家或陷入社会流动停滞,不平等现象加剧的问题,重申大专学府在建设可持续社会契约的重要性。
新加坡须建立以技能为基础的唯才制度,而不是以成绩等级为基础的制度。大专学府通过更全面的评估方式录取学生,也改进课程设计,支持成人学员进修。
他指出:“我国可以怎样成为世界的典范,肯定通往成功的不同途径,建立包含同理心(compassion)、包容与责任心的唯才是用制度?我们不要单是以杰出的PISA成绩闻名,而是成为一个让人人发挥潜能的国家,无论人生起点。”
有学生提出如何实现以技能为基础的唯才制度的问题。参与论坛的LinkedIn亚太地区企业人才暨学习解决方案负责人(亚洲区总监)高国堂指出,企业日益重视求职者的技能,LinkedIn也根据雇主的反馈为技能需求归类,将与教育部合作整理我国对技能需求的信息。根据LinkedIn资料,全球约四成雇主在招聘时以技能为考量,而非学历,高于一年前的约两成。
1700份工作须绿色技能
新大教务长柯莫西教授透露,新大计划在毕业生成绩记录增添课程辅助活动等项目,展示学生建立的技能如领导能力。
针对绿色行业的发展潜力,谷歌新加坡区执行董事本金(Ben King)指出,过去12个月,新加坡是最常搜索“环境、社会和企业治理(简称ESG)”的三大国家之一,相关行业的搜索量在这五年来也增加超过一倍。
高国堂也指出,全球而言,需绿色技能的职位招聘平均每年增加约8%,这些技能包括环境及卫生与安全、可持续能源、可持续设计等。新加坡目前有超过1700份工作须绿色技能,但这类工作的申请者往往较少,反映一定的技能差距。
今年的论坛以“大专教育在建立可持续和坚韧未来的角色”为主题,约300名学生与公众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