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早报
而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白人和她这样的外国人绝对不会去吃食阁......白人和外国人还经常去吃的,特别是一些有名的摊位门口,还专门挤满了慕名打卡的外国游客。
可能也只有她这样的“人上人”,才觉得食阁/小贩中心不能满足个人温饱需求吧。
说实话,食阁就是新加坡人日常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让人以“不吃”为标榜自己优越感的踏脚石。

7)新加坡的“不人道”,是谁定义的?
在提及人道主义之前,让我们来谈谈新加坡的双职工现象吧。
新加坡的双职工夫妻比例从2010年的47.1%增加到了2020年的52.5%,这都要感谢新加坡完善的幼儿托管和女佣的付出。
让更多的父母可以解放双手生育后回到工作,不需要夫妻小两口一方牺牲自己的事业,更不需要公婆爷奶过来照顾牺牲他们的退休时光。
如果上升到人道主义,那么又有谁来为那些困在家庭中无法施展拳脚的父母们谈人道呢?
让准备退休的老一代过来照顾孩子,美其名曰享受天伦之乐,难道就是人道么?

而老年人继续工作不人道就更无从谈起了。
新加坡政府的确将在2026年7月1日上调法定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各1岁,分别是64岁法定年龄退休和69岁重新雇佣年龄上限。
但在另一方面,很多新加坡年长者其实并不是都想呆在家里,子女不能总在家里觉得孤独寂寞、或是想找一份工作继续接触社会。
椰子曾经采访过一些老人,上班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养家糊口,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其实综上所述不难看到,新加坡真正的魅力,只有当成为国民的那一刻才能真正体会。
不少网上仇新加坡的言论,有不少其实都和这位作者一样,一方面无法融入本地社会,更潜藏着偏爱西方文化的思想,因此对新加坡有一种莫名其妙又高高在上的鄙夷:
拿着欧美生活的钱、顶着东南亚的太阳,看着下南洋时期的文化,不值得不值得——于是吐槽、于是优越、于是说着“新加坡很好,再也不来了”。
这合适吗?这公平吗?这难道不是充满了偏见吗?